三重谋杀_[美]查尔斯·海因斯【完结】(11)

阅读记录

  在弗莱特布什大街和U大街这两条主干道的交会处,汽车已热得快开了锅,这证明使用较新式的车用空调也无济于事。其后果是许多这类如同一堆废铁的汽车堵在了马路上。

  没有人留意一辆破旧的深蓝色福特轿车停在了弗莱特布什大街的边上,离十字路口向西只有几步。这辆没有标记但明白无误的警察巡逻车由哈里·刘易斯警探驾驶,与他合作逾12年的戴维·科尔多警探坐在副驾驶座上。他们已略微超出了巡逻范围,好让刘易斯在他最喜欢的香烟店里买雪茄。在1969年,雪茄和宽檐卷边帽可是纽约警探的商标,而哈里·刘易斯的一言一行都是个不折不扣的纽约警探。他是个收拾得整洁又时髦的瘦小个子,穿了增高的皮鞋后差不多也有5英尺7英寸。他的眼睛透出的笑意比嘴角流露的还多,不过那与其说是风趣诙谐,不如说是玩世不恭,是多年审讯犯罪嫌疑人的结果。他那高昂的前额使人很容易注意到他正在消退的发际线,不过他总能用那顶卷边帽加以掩饰,帽檐在脑袋左侧压得很低,颇为时髦自得。他觉得这使自己看起来很像汉弗莱·博加特。更有甚者,刘易斯警探还总打着花哨的条纹领带和特大号的粗呢夹克。这肥大的外衣是用来藏他那门加农炮的,他喜欢这么称呼自己那把硕大的柯尔特左轮。他简直就像刚从摄影棚里走出来似的。

  当刘易斯踱向香烟店时,科尔多警探也下了巡逻车,以躲避车里的热气。科尔多原本是波多黎各人。他更爱用熨烫整洁的深色西装、蓝衬衫、样式保守的领带以及擦得极亮的皮鞋。他的模样更像是FBI探员而不是纽约警探,是他的搭档刘易斯的极端反面。他乐起来时满脸笑容,还露出雪白的牙齿,不过并不指向某一特定的事物。他高高的颧骨,雕琢完美的鼻子以及乌黑的波浪发,赋予了他黝黑而英俊的拉丁小生的相貌,那可是姑娘们心中的偶像,况且他还有结实、修长的身材。他完全可以装扮成一个刚刚退役的职业运动员,或是一名棒球手。科尔多靠在附近的一根电话线杆上,同时想着要是能有一杯麦克努尔提餐厅的冰镇啤酒该有多好,那是第67辖区的警员和警探最爱光顾的酒店。

  迎面沿弗莱特布什大街款款走来的一个年轻高挑的女子吸引了科尔多的目光。她浅金色的披肩发在末梢自然卷起,黄色无袖衫几乎裹藏不住柔软的胸部;她的整个容貌引人心动。她甜甜地笑了,对他的注意表示认可。她放慢脚步,看来有心要停留片刻,哪怕只是一会儿。就在科尔多准备搭腔时,他听见香烟店里传来砰砰的手枪声。他立刻拔出那支.38口径的手枪并向店里冲去。他的肾上腺素开始上蹿,心脏在胸膛里剧烈地跳动,不过训练有素的他对首要的战术问题飞快地进行了估测。

  店门的入口靠近科尔多的一边有一把很大的绿色长椅子,上面放着各类日报。椅背有4英尺宽,近6英尺高,完全挡住了科尔多从此处观察店内的视线。科尔多小心翼翼地绕开了这一障碍。刘易斯警探的躯体横躺在门口,他仰卧着一动不动,手空空地张开抵着墙。科尔多警探看见在小店的深处,就在一张6英尺长的柜台后面,离出口15英尺的地方,有个年过中旬的男子,双臂举起,面露恐惧之色;他似乎在用眼神暗示旁边有人。

  科尔多大叫道:“警察,不许动!”并猫身做好了射击姿势。两个模糊的身影突然分别从柜台两侧冒出来,以连续的枪击作为回答。砰,砰,砰,砰。科尔多胸口和腹部各中两弹。他在跌倒于人行道之前便已一命归西了。

  一级警探哈里·刘易斯时年51岁,已婚,有五个孩子,二级警探戴维·科尔多46岁,丧偶,是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的父亲。他们成为纽约市警察局1969年在执勤时遇害的第四名和第五名警察。

  史蒂文·霍尔特永远不会忘记1969年8月24日的早晨。母亲刚为史蒂文准备好早餐,这时传来两下熟悉的敲门声,接着房门开了。罗伯特看着玛丽和史蒂文,然后在门廊处突然停住。罗伯特时常挂在脸上的微笑不见了。他的眼睛潮红,显然刚哭过。他的右手攥着一份《纽约每日新闻》。当他展开报纸时他们瞧见了可怕的标题——《两警探在布鲁克林被杀》。

  第67辖区所有穿制服的警察都认得刘易斯和科尔多。马尔维尤其尊敬这两位了不起的警探。他的一个梦想便是能

  佩戴上纽约警探的徽章。

  6

  布鲁克林圣婴教堂,

  1969年8月27日

  大概纽约市警察局最值得珍视的传统便是对因公殉职的警察的尊崇。其仪式被称为高级警监之葬礼,可能因为人们觉得此礼仪对享有该头衔的人是合适的,不过谁都不会觉得一个死在床上的高级警监能与一个在履行警务时遇害的低级别警察的死相提并论。这个传统要追溯到好几十年前,其盛大壮观的情景和华丽的排场不啻为一次庄严的教堂仪式。

  随着葬礼弥撒的临近,教堂外面的街上开始挤满了人群,即将进行的悼念仪式使得肃穆的气氛愈渐浓厚。参加过这样一次葬礼的人将毕生难忘。

  依照传统,在刘易斯和科尔多被杀害时,本辖区的指挥官拥有从其麾下挑选警员作为仪仗卫兵的特权。这班人马通常包括十名警察,两人一组,在由家属选定的哀悼时间内,轮流守立于灵柩两侧。灵堂在向公众开放期间仪仗兵始终在此守卫,直到遗体被安葬或火化。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查尔斯·海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