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交通机构也绝不是百分之百的遵守时刻表,但相对外国来说,这种形式的
适用范围要大得多。
“其二,日本有两位推理小说巨匠,他们在这种形式的推理小说派的产生过
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就是鲇川也先生和松本清张先生。鲇川先生擅长
在结局时以亚里士多德式的感情净化法,给读者制造一个豪华的计谋阵容;松本
先主则善于创造一位为破除罪犯伪装而四处奔波,最终成功破案的刑警形象。对
于像我这样的喜好写一点推理小说的人来说,要想写出超出两位巨匠的作品来,
实在是勉为其难,事实上,目前日本国内比本人作品优秀的推理小说层出不穷。
但我认为,能够拥有这种甚至可以作为教科书的伪装不在现场风格的推理小说,
可以说是日本的特权,其他国家难以拥有。我们可以从国外的许多作品中学习他
们的推理小说写作技巧,但遗憾的是,由于语言障碍的关系,国外推理小说作家
对日本推理小说发展了解还远远不够。这种客观现实促使伪装不在现场式的推理
小说只能在日本国内繁衍生息。
”从表面上看,犯罪行为发生时,罪犯却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这种现
象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这种现象其吸引人程度较之密室计谋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不起,将其与密室计谋相比似乎有欠妥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伪装不
在现钞,从某种意义来讲,也可以说是一个’四维密室‘。它给人造成一种假象,
即罪犯看起来好像一直呆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房间里,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不可能到
达犯罪现常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里,就像一个囚徒,被囚禁在时间的笼牢
内。无法超越今天,也不可能回到昨天。冲破时间的囚笼,只是一种缥缈的幻想,
这种幻想就是推理小说。罪犯不在现场之谜,对生活在三维空间的我们来说,可
以说是一个’密室,。在密室计谋方面,英国有一位巨匠,即迪克逊·卡尔。在
他之后,密室计谋被众多的推理小说作家反复采用,逐渐失去新意,其中并没有
再出现出色的密室计谋推理小说家。但在日本,却出现了这样一位推理小说家,
他就是鲇川先生。“空知的这种讲座有没有趣味,小桑自己也说不清。他想看一
看学生们的反应,但他们都背对着他,看不清他们的表情。
空知接着对克劳夫茨与鲇川哲也的不同点作了一番分析。听着听着,小桑的
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黑佛“两个字,<”黑佛”一词的日语发音与克劳夫茨相
近。——译者注>他以前还从未听说英国有一位叫克劳夫茨的作家。
讲台上的空知神采飞扬地讲着。小桑说不清这种讲演到底有多少价值,但毫
无疑问,他已经被推理小说深深地吸引住了。不过空知的讲座自始至终全都是一
些严肃的问题,这种讲座形式小桑很不喜欢。
“前言讲得可能有点多了,接下来我想对推理小说中的有关伪装不在现场的
计谋进行一下分类分析。当然,其中肯定有不少牵强之处,在座的各位如不吝赐
教,鄙人将不胜荣幸。
”我想事先声明一点,在讲座过程中,为了给还未读过拙作的各位读者保留
悬念,我尽量不将拙作中的计谋公之于众。
但这样一来,又未免有隔靴搔痒之嫌,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首先,第一种类型,‘证人作伪证’型。也就是说,证人在作证,由于某
种原因掩盖了事实真相。这种场合,问题的焦点在于是什么原因促使证人作伪证
的呢?也就是说,证人为什么要撒谎呢?如果在推理小说中只是简单地解释为因
为证人是罪犯的同谋故而撒谎,这种作法肯定不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但如果作者对证人是同谋这一环节进行一下巧妙构思,就可以成功地抓住读
者的心了。大家回忆一下克里斯蒂或板口安吾先生的作品就可以理解了。
”第二种类型,‘证人产生错觉’型。是什么促使证人产生错觉的呢?围绕
这一点,可以有多种选择。首先,究竟让证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错觉呢?我将其
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时间;二、地点;三、人物。可以是其中任一种,也可以
是其中的两种以上。比如说‘六月二十五日下午一点,空知雅也在界大学二0三
号教室’这句话,证人可以就其中任何一点作伪证。
“关于第一点,即在时间上作伪证,可以有多种可能性。
例如,证人所看见的钟表上是否被人做过手脚?证人是不是把具体日期搞错
了?是否把当天是星期几记混了?抑或把时间段弄岔了?甚至有些时候,还可以
假设证人把年份记混了。至于具体应该采取哪种作法,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分类所
能解决的,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有栖川有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