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_麦家【完结】(25)

阅读记录


  陈家鹄不想再跟他说话,他这都是在借机教育自己呢。不想领教!他扭头去看窗外,看树木旋转着向后掠去,看青山漫无边际。大约半小时后,车子终于拐下山道,拐进了一道围墙。这是一个建在峡谷深处的大院落,有十几栋平房散布在四周的山坡上,门口有持枪士兵守卫。陈家鹄知道,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培训中心”了。

  前来迎接他们的是五号院原临时负责人、现任中心负责人左立。山上空气好,事少,他似乎又长胖了,更像个日本鬼子,脸上ròu嘟嘟的。他把全部学员都吆喝来迎接新同学,这些学员显然都认识陆所长,见了面都“陆所长、陆所长”地问好示敬。陆所长把陈家鹄推到他们面前,介绍道:“来,认识一下,陈家鹄,他是从大西洋那边回来的,耶鲁大学的数学博士。”

  学员们鼓掌欢迎。

  其实总共才五个学员,左立一一介绍:张名程张铭程、吴华、李健树李建树、赵子刚。最后介绍到一个女子,陆所长笑吟吟地把她推向陈家鹄,“还是你自己来吧。”

  女子甚是活泼、gān练,主动向陈家鹄伸出手去,且不乏调皮,“你好,晚到的新同学,很高兴认识你,握个手吧。”落落大方。陈家鹄伸手与她相握,发现她黑亮的眼珠里盛有自己的身影。这是光照使然,几率只有千分之一。陈家鹄想起,自己和惠子第一次见面时也出现过这种qíng况。

  “听说我们所长三顾茅庐才把你请上山,好大的架子哦。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人不在叫,有价则俏,哈哈哈。

  “还有,你的名字可让我出了一次丑,我把它念成‘陈家皓’,哈哈哈。”

  滔滔不绝,自唱自弹,活脱脱一出独角戏。

  她使人想起林容容。

  她其实就是林容容。

  林容容不是早进黑室了吗,怎么还来当学员?这就是黑室的德行,在哪里都要玩猫腻,既要明察,又要暗访。说白了,林容容是混在学员中的考官,是眼线。她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考题,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考试,被“称斤论两”。日后,赵子刚就是被她考败的,丢翻在她挖的陷阱里,被开除出局。

  陆所长给陈家鹄介绍道:“她是浙大数学系的高才生,上个月还是杜先生的机要秘书,相当于杜先生的半只脑袋呢。现在我们急需破译人才,杜先生也只有忍痛割舍,把她送来培训,改行了。”

  林容容自嘲:“我们都是国货,怎么能跟洋货比呢?”

  陆所长笑道:“你也是洋货,日语讲得很好的嘛。”

  林容容说:“我的日语是自学的,漏dòng百出,只能唬唬不懂日语的人。”

  陆所长说:“那以后就好好跟你的新同学学习吧,陈先生在日本留学多年,日语讲得很好。”

  林容容便学着日本人的礼仪,对陈家鹄来一个九十度鞠躬,“陈君,请多赐教。”舒眉展颜,拿腔带调。她还想继续表演,见门口的卫兵急急跑来方作罢。

  卫兵向左立报告:山下来了两辆车,一辆是高级轿车,可能是首座驾到。

  所长和左立跑去大门口看,果然有两辆车正往这边驶来。所长认出其中那辆黑色高级轿车正是杜先生的,便对左立吩咐:“是杜先生来了。快,把哨兵都集合起来列队欢迎,把教职工都集合到教室里听候首座指示。”

  杜先生上山,如晴天霹雳,一下子院子里的天都变了。

  不一会儿,两辆车在两列哨兵的敬礼中驶入院内。前面的是警备车,车上有一挺重型机关枪,内有五个全副武装的人。车一停,他们即四散在院内,各司其职,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后面的车尚未停稳,保镖即从车上跳下,左右四顾为杜先生打开车门,仿佛漫山遍野的树林里至少有东南西北四个杀手。

  所长及时迎上去,“首座,您怎么来了?”

  杜先生举目望着飘飘白云,“我想来就来,这一砖一瓦,一糙一木都是我设计修建的,我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

  “这地方是您选定的?”

  “是啊,不好吗?”

  “好,很好,秘而不宣,隐蔽安全,离神仙dòng又不是太远。”五号院就在神仙dòng。

  杜先生看看两边的山,“关键是敌机来轰炸,这儿是个盲区,不信你上山去看看,两边都看不到的。”

  山是凝固的làng花,亿万年前,重庆这地方一定是个波涛汹涌的风口làng尖。雾都之所以为雾都,是因为它首先是个山城,四面环山,山连着山,岭搭着岭,群山崇岭,吸风纳雨,故云雾肆nüè。巴山以褶多著称,深山藏土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是因为山多路险,天高地远,重庆才有幸成为陪都。大山既是天然屏障,又是养jīng蓄锐之地。但是现代战争又有所不同,鬼子的飞机,那一只只巨大的“铁蜻蜓”,凭空而来,腾云驾雾,翻山越岭,时不时轰鸣在巴山之上,盘旋在渝城之顶,扔下成吨的炸弹、传单,让城市颤抖,令人心惶惶。

  作为五号院的人才基地,甚至也是备用的办公之所,安全是培训中心的不二选择。杜先生用“敌机盲区”来概括它地理的优势,使陆所长当天不辞辛苦登上了两边的山顶,得以满足好奇之心。

  确实,这儿是山的一个胳肢窝,不论是登上左峰还是右巅,占地二十余亩的培训中心像变戏法一样,刚才还是历历在目,转眼间就消失无形了。正是由于杜先生jīng到的选择,培训中心成了森林中的一片树叶,人群中的人,寻找、发现它不但需要努力,还需要运气。

  这是午后的事qíng,陆所长站在山巅,一边欣赏着山连山的波澜壮阔,一边回忆着杜先生在课堂上的jīng彩发言,心里头暗流涌动,是一种被热烈qíng绪鼓动的感觉,像远航的水手隐约看见了海岸线。

  初创的培训中心一切都是简陋的,桌椅五花八门,讲台是一张不知从哪个庙里搬来的香案,黑板倒是新做的,漆黑发亮,但送上山时被坎坷的山路颠得裂开了fèng。更寒碜的是,窗户的玻璃还没有装,形同虚设,挡不了风,阻不了雨。只有两样东西是郑重其事的,首先是人一个不少,学员、教员和行政人员,无一缺额;其次是大家的神qíng,肃穆,虔诚,热切,jīng气神十足,注意力极高。

  当然,今天站在讲台上的人,像个传说一样神秘而又广为人知。

  掌声经久不息,注目礼隆重不退。杜先生像面对千军万马,双手很有风范地举过头顶,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坐下。待大家坐定后,他才款款走上讲台,简短的开场白过后,朗朗开讲:

  “我今天来给大家讲几点。第一,各位是我和陆所长千里寻宝寻来的,万里挑一挑来的。为何而来?为抗日救国而来。前线将士用枪、用pào、用生命、用血ròu之躯打击日寇,你们不用枪,不用pào,一般qíng况下也不用身体和xing命。用什么?知识,智慧,才华,天赋。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方式不一样,但内容是一样的,就是抗日救国!为党国效忠!为四万万同胞效命!所以,对党国忠诚——绝对忠诚,为此甘愿付出包括你们生命在内的一切,这是你们必须要有的一种jīng神。此jīng神即为你们之魂,之魄,之一切和一切的一切。

  “其二,我刚才说了,我们在暗处。明枪好躲,暗箭难防,但如若暗箭不暗,明了,那难防的利箭也就成了废箭,一支竹签而已。到了这里,你们身上的秘密已经相当于一个军团司令,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涉及国家最高的机密和利益。所以,遵守保密守则,对你们来说如同对党国之忠诚一样重要;这两条是心和肝,是xing和命,缺一不可,犹如魂魄。如果缺一,轻则受罚,开除出局,重则丧命,与这个世界作别。所以,这两条,务请各位牢记,要记在心上,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三,俗话说,一人藏,千人找。都说破译密码是世界上最难最难的事qíng,为什么?因为藏这玩意儿的人都是世上的天才,人中之极品。对凡人来说,想破解他们的玄机妙想,无异于上天揽月,白日梦而已。但你们都是我们针尖对麦芒找来的天才,天才对天才,输和赢,就像南拳和北腿,要看自己的造化。天道酬勤,天道有时也不酬勤,尤其是破译这个行当。但是归根到底,天道还是酬勤的,因为机缘只提供给有心人。

  “其四,属于大家的时间很短,只有三个月。三个月里,你们要完成两大转变:一是身份上,要从一个普通人转变成一个特殊的人,有特殊的工作、特殊的使命、特殊的权力;二是专业上,要从一个研究数学的人才转变成一个术有专攻的破译家。我不懂破译的玄妙复杂,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天才的职业,是人世间最最高级的智力搏杀。有人说,在人类历史上,葬送于破译界的天才是最多的,我可不想看到你们被葬送,葬送了你们也就等于葬送了我。所以,我qiáng烈地希望你们在这里要抛开一切,要心无旁骛,要竭尽全力地用好这三个月,为将来不被葬送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瞒你们说,对你们,对这件事,最有心的人是蒋委员长,他亲自出面从美国给我们请了一位大破译家回来,现在人已经到了香港,不久你们就会见到他。在此,我要代表大家感谢委员长。”

  说罢,杜先生弯腰,向窗外深深地鞠了一躬。

  台下的人顿时全体起立,庄严地对窗户行举目礼,那些搞行政的gān部和个别来自军营里的学员,甚至还将鞋后跟碰得嚓嚓响,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激qíng在他们眼里燃烧,在他们脸上流淌。唯独坐在最后一排的陈家鹄,起身得迟,腰杆又没站直,双目无光,神qíng恹恹的,一副无所谓、无作为的样子。站在讲台旁边的陆所长见了,心中不由一紧一叹。

  杜先生显然也看见了陈家鹄那副疲疲沓沓的模样,但没有生气,只是淡淡一笑,说:“你们懂规矩我很高兴,不懂也无妨,只要将来能给我破译密码,就是躺着见我,我也不生气。”学员们都不觉地顺着杜先生的目光,扭头去看陈家鹄。

  陈家鹄依然无动于衷,耷拉着眼皮,一副无jīng打采的样子。这是一个他不熟悉的世界,从一个普通的人转变成一个特殊的人,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他才刚起步。甚至,在他心里,根本不屑于起步。这个世界他不仅仅是不熟悉,更叫人忧愁的是不愿接受。

  三

  陈家鹄一走,天堂巷明里暗里都冷清了许多,老钱撤走了,小周也不经常来了。小周没有退掉房子,是因为还有惠子。事实上,没有人会因为陈家鹄的保证或是对陈家鹄的保证,完全相信惠子的清白和良心。她内心有没有污点,身后到底有没有长尾巴,这还是个谜,需要时间和事实来验证。因此,陆所长对小周的吩咐是:没事还是给我盯着点。

52书库推荐浏览: 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