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惊变_吴蔚【完结】(66)

阅读记录

  郭子兴死后,矛盾立即爆发。然因为朱元璋在军中威望甚高,又得到了小张氏的鼎力支持,由此顺利取得了郭子兴部的控制权。但郭天叙仍然被小明王[3]封为都元帅,是郭部名义上的最高首领。

  不久,郭天叙率军出战,遭叛徒出卖,遇元军袭击战死。亦有人说是朱元璋有意将郭天叙的行踪透露给了敌军,好借刀杀人。

  次年,郭天爵因谋反罪名被诛杀,朱元璋最终完全掌控了郭部。为了报答小张氏对自己的支持,又将其爱女纳为侍妾,即为后来的郭惠妃。

  朱元璋与郭天叙、郭天爵兄弟争权夺利最烈之时,郭子兴侍妾李氏携幼子郭老舍远走高飞,因为郭老舍年纪还小,朱元璋也未放在心上。

  洪武三年(1370年),已经贵为皇帝的朱元璋终于在妻子马皇后的劝说下,追封岳父郭子兴为滁阳王,并下诏命当地有关部门为之建庙祭祀,又免除郭氏邻居宥氏的赋税徭役,让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

  到了宣德年间,忽然有自称郭老舍的老者来到京城,请求朝见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认可了他是郭子兴之子的身份,授予冠带,赐予宝钞等物,命他回凤阳家乡奉祀滁阳王。

  郭老舍之后,又有郭谦、郭昇,到而今的郭信,已经是第四代了。朱骥曾在官方名册上见过郭信的名字,因而有印象。

  杨埙这才知道郭信来历,不无嘲讽地道:“这么说,他也算得上是八竿子之外的皇亲国戚了。”

  朱骥道:“滁阳王只是追封的名号,没有封地,也没有实际利益。除了凤阳一带的人,一般人都不知道滁阳王是谁。不过逢朝中大事,譬如太后、皇帝寿诞,新皇即位等,郭家也会照例进京朝贺,就跟衍圣公一样。当然他不像衍圣公那么显赫,还有朝廷专修的衍圣公府供其起居用。”

  杨埙道:“甚好,如今我总算知道qíng敌是什么来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朱骥又道:“血竭是南洋特产,中原极是罕见,怕是一时难以寻到。杨匠官不妨去找找胡尚书,问他有没有办法。”

  杨埙奇道:“胡尚书怎么会有办法?”

  朱骥笑道:“胡尚书其实医道相当高明[4],他虽没有正式学医,但当年行走全国时,搜寻了许多民间方子,治怪病有奇效。我外甥朱喜,就是我妻子姑姑的亲孙子,就是在他那里治好的。不过胡尚书是个怕麻烦的人,从不张扬。当年李祭酒遭难,虽有血竭,仍需名医。京城大夫看过后,都说李祭酒活不了了,劝先父别làng费了好药。最后还是胡尚书主动伸出援手,救治了李祭酒,先父这才知道胡尚书原来是个相当厉害的大夫。”

  杨埙道:“我明白了,血竭只是名气大。也许胡尚书有别的法子治好蒋鸣军的残疾,并不需要血竭。但胡尚书既对其高明医术秘而不宣,想必请动他极难。上次他为什么肯替令外甥治病?”

  朱骥道:“我不知道,应该是看我岳父的面子吧。”杨埙道:“那好,我明天去试试。”

  他心中有事,难以入睡,好不容易迷糊过去,又被朱骥推醒,随口问道:“天不是还没亮吗?”

  朱骥道:“我得赶回岳父家换回官服,再去官署。杨匠官一个人在家行吗?”杨埙道:“当然行。”

  朱骥道:“那好,我一会儿出去时,顺道知会一下总甲,让他多安排些人手在附近巡查。”杨埙道:“好了,知道啦。”

  再一觉醒来,竟已过正午,火盆中的炭亦早燃尽了。因为低温严重影响漆面质量,自古漆匠冬季不做活儿,目下正是杨埙最清闲自在的季节。他还想再多赖一会儿,但肚子实在饿得不行,只得磨磨蹭蹭地起chuáng,简单洗漱了一下,打算先出门填饱肚子,再往礼部或是麻绳胡同去寻胡濙。

  却见总甲阎英正倚靠在院墙边,见杨埙出门,立即便迎了上来,赔笑道:“杨匠官早,昨晚睡得可还好?”

  杨埙道:“还好。阎总甲在这里做什么?”

  阎英道:“锦衣卫朱指挥命小的保护杨匠官啊。今儿个有好几拨陌生人到这附近转悠,都被小的打发走了。”

  杨埙道:“阎总甲小题大做了吧。这一带住了不少匠人,人家也许是上门的主顾呢。”

  阎英道:“快到年关了,人人忙着回家过节,谁赶这时候做活儿啊?况且这是锦衣卫长官jiāo代下来的,要当大事来办。管他有活儿没活儿,都得赶走。”

  杨埙摇了摇头,先到巷口常去的小吃铺,胡乱填饱了肚子,便起身付账,预备动身去找礼部尚书胡濙。忽有一名军士掀开门帘进来,问道:“哪位是杨匠官?我刚去过杨匠官家,总甲说他多半来了这里。”

  杨埙应道:“我就是。看装束,你是京军神机营的?”

  那军士点点头,道:“我原是蒋鸣军蒋校官手下。今日去他家探望时,他叫我来给杨匠官带个话,叫你去一趟蒋骨扇铺。”

  杨埙有点不相信自己耳朵,问道:“你肯定蒋鸣军找的是我杨埙吗?”

  军士道:“是啊,我之前就曾听蒋校官提过杨匠官,你们不是苏州同乡吗?”

  杨埙道:“我知道了,多谢。”便与那军士一道出来,又问道:“蒋校官有没有说是什么事找我?”

  军士笑道:“这我可不知道,杨匠官还是当面问蒋校官自己吧。我走了。”杨埙道:“好,多谢了。”

  那军士本已转身,忽然伸出双臂,从背后圈住杨埙。杨埙一挣未能挣开,忙喝问道:“做什么?”

  话音未落,后脑勺又重重挨了一记,当即晕了过去。

  再醒来时,双眼已被蒙住,人不知在什么地方,双手也被绑在身后。

  杨埙心道:“这手法,跟绑架胡尚书如出一辙了。一定是那绑架者所为了。”

  有人见杨埙醒来,便走了过来,拿柄匕首、短刀之类的兵器戳着他额头,问道:“你是不是叫杨埙?裱褙胡同的潘舍对你说过些什么?”

  态度极为蛮横粗bào,跟之前盘问礼部尚书胡濙者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杨埙心道:“这些人不知皱纸是于康捡到的,只以为是潘舍悄悄jiāo给了我,生怕他对我泄了底,所以将我抓来盘问。不管我回答是否令对方满意,今日只怕都是难逃一死。只能先用话稳住他们,拖延些时间再说。”

  于是装出非常害怕的样子,问道:“我就是杨埙。阁下又是谁?捉我来做什么?”

  那人道:“我姓朱,你叫我朱公子便是。现下是我问你话,你老实回答。说,潘舍对你说过什么?”

  杨埙道:“我很久没见过潘舍,今日去他铺子,才知道他人死了。”

  朱公子道:“撒谎!你没见过潘舍,你身上这张有印章的纸是从哪里得到的?”

  杨埙道:“这是锦衣卫朱指挥jiāo给我的呀,他说他路上捡的,让我帮他查下纸张出自哪家铺子。我对裱褙纸张不了解,只好找同乡潘舍帮忙,哪知他人已经死了。”

  朱公子怒道:“又在撒谎!什么捡的?你当天上掉馅饼呢。不说实话,可别怪我不客气。”拔出刀来,将刀尖比在杨埙脸上。

  杨埙当真有些惊慌起来,忙道:“别……别动手……我没撒谎,我以祖宗八代的名义对天发誓,那张纸真的是捡的。朱指挥岳父于尚书家就在裱褙胡同,捡张纸,又有什么稀奇?”

  朱公子大怒,手上加力。杨埙只觉得面颊一痛,便有血流了出来。忽有人咳嗽一声,朱公子便松了手,退到了一边。

  杨埙气得大骂道:“我明明说了实话,你还要下狠手,还朝我脸上来了一刀。这叫我以后怎么见人?”

  朱公子又举刀走了过来,冷笑道:“你以为你还有命活着见人吗?”命人按住杨埙肩头,举刀往他脸上划去。

  杨埙头被人左右顶住,难以避开,伴随着皮ròu的刺痛,心中更是彻骨的冰凉,心道:“完了,我被毁了容,从此再也不能面对苏台了。”伤心yù绝,大叫一声,就此晕了过去。

  依稀觉得口中尽是咸味,大概是血流入了口中。又有人捏住他鼻子,迫使他张开嘴,往里面灌下什么东西。杨埙双眼被蒙住,半晕半醒,全然不知对方所为,心道:“对方手中有刀,明明可以一刀杀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灌服汤药?是想让我中毒,七窍流血而死吗?唉,那样的话,我宁可被一刀杀了。”

  神志越来越模糊,头一软,便再也不省人事。

  朦朦胧胧间,眼前的景物似乎被翻了个面。一个头挽双髻的女孩子手里拿着串冰糖葫芦[5],正傻傻地瞪着杨埙,不过她的人却是横着的。杨埙勉力一笑,那小女孩吓了一跳,尖叫一声,转身便逃了出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