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惊变_吴蔚【完结】(65)

阅读记录

  但即便是假的凝命宝,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譬如要详细了解凝命宝的形制,寻到合适的、足够大的玉石。那绑架者在短短时间内便能完成,足见此人深谋远虑,谋划此事已非一两个月了。

  朱骥一时惊惧,忽听到巡城御史邢宥叫喊,便应了一声,忙道:“这里人多,不便细谈。请杨匠官先回去歇息,明日我再去找你商议。”

  杨埙点点头,道:“烦请朱指挥将那张皱纸暂时借给我,我拿回家再仔细看看,也许能发现线索。”

  朱骥闻言,便将皱纸jiāo给了杨埙,又道:“对了,邢御史问起我为什么会来潘舍铺子。我说是因为杨匠官,你和潘舍同乡,恰巧又住在附近,顺路来打个招呼。我正好跟你在一起,便一道进来了。”

  杨埙笑道:“我知道了。朱指挥也学会撒谎了。”

  朱骥摸了摸后脑,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离开裱褙铺,杨埙便径自回来家中。天寒地冻,家里未曾生火,冷得跟冰窖一样。他进屋便觉得冰彻入骨,又一时懒得生炭火,便坐到厨下火灶边,往灶里塞了几根柴禾点着,就着灶火细细揣摩那张皱纸。

  忽听到庭院中窸窸窣窣有动静,杨埙以为又是隔壁的大huáng猫跳墙过来寻觅食物,便起身来开门,叫道:“天这么冷,做只猫也不容易,我家没有吃的,就让你进来烤烤火吧。”

  门刚一打开,只觉得一阵寒风扑面而来,杨埙不自觉伸手去挡口鼻,这才发现门前站着一人。未及开言,便见到那人手中木棒挥下,随即额头一痛,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忽听到朱骥叫道:“杨匠官!杨匠官!”

  杨埙呻吟一声,缓缓睁开眼睛,问道:“我还活着吗?”朱骥道:“当然。”

  杨埙见自己躺在chuáng上,身上还盖着厚厚的丝被,一时有些迷茫,问道:“我这是在哪里?”

  朱骥道:“在你自己家里啊。”杨埙道:“哦,我记起来了,这儿还真是我家。”

  朱骥摇了摇头,又告道:“杨匠官离开后,我将潘舍一案移jiāo给了邢御史,本待回家,忽又想到一事,想到你家就在附近,便想先来找你一趟。我看到院内有灯,但拍门不见你应,从门fèng一看,你人倒在门口。我猜想出了事,便翻墙进来了。到底出了什么事?”

  杨埙苦笑道:“我被人当头打了一棍。”大致说了经过。

  朱骥道:“那贼人只打晕了杨匠官吗?我瞧这房间甚为整洁,不像有人为翻动过的痕迹。”

  杨埙道:“不瞒朱指挥,我家值钱的东西不少,譬如这丝被就是常德公主[1]的赏赐,感谢我替她家梁柱鬆漆。还有那边那几件摆设,都是来自宫中的赏赐,值不少钱。”

  朱骥道:“我明白了,这贼人不是为财物而来。”

  杨埙“哎哟”一声,往身上摸索一番,又挣扎下chuáng,四下找寻,这才发现不见了那张皱纸。

  朱骥失声道:“难道贼人是为那张皱纸而来?他又如何知道那纸在杨匠官手中?”

  杨埙沉吟道:“或许贼人就是杀害潘舍的凶手。他暗中一直在留意裱褙铺动静,以防官府发现追查到他的线索。今日我两次到过那里,他或许认为我知道些什么,所以跟踪到了我家。”

  皱纸只是裱褙匠人潘舍试印后随手抛弃的,虽然被兵部尚书于谦义子于康捡到,成为重要证据,却不足以bào露杀害潘舍凶手的身份。为何凶手反而冒着bào露形容的危险到杨埙家抢夺,难道皱纸上还有其他未曾被发现的关键证据?

  杨埙颇为后悔,道:“皱纸上肯定还有重要线索,我之前疏忽了,早该好好查看的。”又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打晕我的贼人,应该不是胡尚书口中的绑架者。”

  礼部尚书胡濙虽未见到绑架者面貌,但毕竟与对方面对面地jiāo谈过,对其人身高、体貌有个大概的感觉。而且从胡濙描述来看,那绑架者彬彬有礼,应该是个读书人。杨埙也未看清闯入贼人的容貌,但大致有个轮廓印象,对方是个壮汉,比自己高出半头,明显与胡濙口中的绑架者不是同一人。

  朱骥道:“那绑架者既筹划谋逆大事,应该招买了不少手下,或许他是派手下来贵府查验也说不准。而今对方已知杨匠官多少知悉此事,你的处境很危险,不如暂时搬去我家住。”

  杨埙笑道:“尊夫人应该住在娘家吧?那何必麻烦,朱指挥要保护我,就住在我家里好了,离尊夫人娘家还近。那边窗下的折叠椅子,往外拉开,便是张板chuáng。”

  朱骥亦觉得有理,便走过去提起木椅挡手往外一拉,果然拉成了一张chuáng。他还从未见过这种椅子,觉得设计十分新奇。

  杨埙道:“有意思吧?这是一名苏州工匠送我的。对了,褥子、被子都在那边箱子里,朱指挥自己动手,不必客气。”

  家里有了客人,杨埙也不好意思太过懒惰,挣扎着起身,生了一盆火,搁置在房中。房中勉qiáng有了一丝热气,总算好睡多了。

  朱骥忽问道:“杨匠官没睡着吧?”

  杨埙“嗯”了一声,道:“我正好有件事想问问朱指挥。听说李祭酒当年得罪仁宗皇帝,被武士以金瓜扑打,肋骨尽断,生命垂危,是尊父朱指挥拿奇药血竭救了他。那血竭,朱家可还有剩余?”

  朱骥道:“那血竭是十分珍贵之物,家父到南海出差时偶然得到,后来为了救治李祭酒全用上了,半点不剩。杨匠官如何忽然问起这个?”

  杨埙便大致说了蒋鸣军嫌弃自己是匠户出身,yù将妹妹嫁给郭信一事。

  朱骥奇道:“郭信?杨匠官说的这个郭信可是凤阳人?”

  杨埙道:“是啊,怎么,朱指挥认识他?”朱骥道:“不认识,但是我听过他的名字。他是滁阳王后人。”

  杨埙:“滁阳王又是谁?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朱骥道:“杨匠官总该听过郭子兴吧?”

  杨埙笑道:“那谁能不知道?郭子兴可是我们大明开国皇帝的岳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未发迹前,是个穷苦的僧人。红巾起义席卷中原大地后,他慕名到濠州投军,结果被城门的守军拦住盘问。因xing子执拗,言语不和,又被守军捆缚起来。守军还派人去请令旗,要杀掉脾气很大的朱元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听说后,亲自骑马到城门口去察看究竟。他第一眼看到朱元璋就很喜欢,命令兵士松绑,并将朱氏收为自己的部卒。

  加入红巾军后,朱元璋如鱼得水,不但打仗勇猛,而且颇有智略,数次出战都立下了军功,加上他是军中少有的认识字的将领,因此很得郭子兴赏识。郭子兴还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二人结婚时,朱元璋二十五岁,马氏二十一岁,都算是当时的大龄青年了。马氏长相一般,也不识字,但由于她是郭子兴至jiāo之女,对朱元璋早期事业有不少帮助。

  与gān女婿朱元璋的xing格、作风截然不同,郭子兴xing格bào躁易怒,忌才护短,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加上做事迟疑不决,所以和濠州城中其他四个红巾军首领都合不来。日子久了,几方矛盾越来越深,其他红巾军首领联合起来,一齐排挤郭子兴,有一次差点儿将郭子兴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奋力将郭子兴救了出来。

  朱元璋为人jīng细,做事果断有魄力,在军中人缘很好,大家都尊称他为“朱公子”,他出于大局考虑,担心红巾军因内讧而实力削弱,于是努力想调和郭子兴和其他四个首领的关系,结果却是两边吃力不讨好。郭子兴见gān女婿总为对头说好话,对他也猜忌起来,将朱元璋身边能gān的亲信都调走不说,还几次下令将朱元璋禁闭起来。

  马氏拿出私房钱,拼命巴结郭子兴宠爱的二夫人张氏,托小张夫人斡旋其中,这才令朱元璋几度化险为夷。

  有一次,郭子兴恼恨之下,又下令将朱元璋关起来,且不准给食物,预备将他饿死。马氏听说后,赶去厨房偷了几张烧饼,藏在怀中,悄悄到牢房送给丈夫。烧饼刚出锅不久,将马氏的胸口都烫红了。朱元璋见到妻子肯与自己患难与共,十分感动[2]。

  这段被老丈人猜疑的经历对朱元璋的xing格影响很大,他认为郭子兴胸襟狭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开始动了自立门户的心思。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动声色的努力,朱元璋竟然在郭子兴的眼皮底下悄然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开始掌握了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

  郭子兴有正妻大张氏和次妻小张氏两位妻子,另外还有一名侍妾李氏。大张氏生有三子:郭大舍、郭天叙、郭天爵,小张氏生有一女,李氏则生有幼子郭老舍。其中长子郭大舍已在郭子兴起兵时被元军杀死,但次子郭天叙和第三子郭天爵都正当盛年,对朱元璋暗中扩张实力很是不满。

52书库推荐浏览: 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