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查证,通行证是由众议院第二议员会馆发放的。发放日为5月12日,即案发当日。这一通行证是发放给非议员会馆的人使用的。这些人是要与议员见面的人、陈情人、新闻报道方面的人、参加在议员会馆举行的会议或集会的人等等。没有此证,就不能进入议员会馆。
通行证上写着主办议员的姓名。于是栋居刑警立即去找主办议员查询。
从主办议员那里得知,通行证是发给当天参加会议的人员的,会议的名字是“面对教科书审查制度撤销,历史学界、著述界、新闻报道界、出版界人士支援国家对科学、教育管制的声援大会”。
包括有关人员、国会议员、新闻报道人员在内,约有一百人参加了当天的大会。
除新闻报道人员以外,根据发放编号认定其中有四十三名属出版界和撰稿人。在举办方的大力协助下,警方拿到了那四十三个人的名单,开始对那些人逐一进行调查。
就在眼看徒劳无功之时,栋居刑警发现了一个名叫村野英良的人。
村野英良是东都大学副教授,现年43岁,从事现代史研究,是少壮派学者。他支持教科书审定决定,并对教科书审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村野任教的大学离案发现场很近,同时,他还是当天在议员会馆举办大会的发起人之一。
栋居刑警与村野见面后,开诚布公地问他案发当晚在干什么。
“啊,你是问我学校附近发生命案的那天晚上,是吗?刑警你可真了不起啊,你根据探听到的信息把网一下子撒到了我这里,真是太辛苦了。”
真不愧是经常在电视及有影响的宣传工具上露面的人,村野极善应酬地说。
“我正是为那件命案来的。说实在话,我是来问你这张通行证的。你认识这张通行证吗?”
“认识,这是我们当天开会时的通行证。”
“我正在找持有这张通行证的人。”
“通行证与命案有什么关系吗?”
“事实上,这张通行证是从命案现场附近道路上轧死的一只猫的尸体上找到的。”
“猫的尸体?”村野的面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你有印象吗?”
“那只猫是我轧死的,可能是那天晚上12点30分吧。那天开会以后,我又去参加学生们举行的一个联谊会。因为已经很晚了,结果就在开车回家途中轧死了一只突然跑出来的猫。当时车身一震,我吓了一跳,于是就下车察看,可能就是那时候,把参加会议的通行证的一半失落了。我当时感到那只猫很可怜,但它是只野猫,眼看着也救不活了,我就开车回家了。”村野毫不隐讳地说。
栋居刑警听后感到很意外,如果村野是罪犯的话,他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说出案发当晚他在现场附近曾轧死过一只猫这件事。
“你说你参加了学生举行的联谊会,对吗?当你轧住猫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些醉意?”栋居刑警进一步问道。
“不,不,实在抱歉。不客气地说,喝点啤酒算什么,况且我喝得很少。不过,轧住猫并不是这方面的原因。”
“不是这方面的原因?”
“在轧住猫之前,从横道上突然出来了一辆自行车。为了躲闪那辆自行车,就在我猛打方向盘时,轧住了那只猫。”
“你说出来了一辆自行车?”
“对,好险哪!我很庆幸只是轧住了一只猫。要是撞到了自行车,把骑车人撞伤什么的,即使对方有过错,我也难脱其咎啊!”
“另外,你那天晚上回家途中,在案发那户人家前面经过时,撞没有撞到过一只涂料桶?”
“涂料桶……没有,没有撞到过那种东西。差一点撞到自行车,又轧死了一只猫,如果再碰倒一只涂料桶,对我来说,那可就是历经三大苦难了。”
“你对从横道上出来的那个骑自行车的人,有什么印象吗?”
“车灯照不到那里,那里又很暗,所以没有看清楚。年龄也不清楚,不过,那个人像是个男的。那个人看到自己差一点引出一场大事故,一声没哼就骑车走了。如果不是那辆自行车跑出来,那只猫可能也不会死。”
“自行车撞到猫了没有?”
“没有。是我为了躲避自行车才撞到猫的,因为自行车与猫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对对,我想起来了,自行车离开后,我还捡到了一样东西。”村野又好像是刚想起来似地说。
“捡到了东西,什么东西?”栋居刑警不由得挺直了腰。
“就在与自行车差一点相撞的路面上有一瓶眼药,我把它捡了起来,可能是那个骑自行车的人失落的。”
“眼药现在还在吗?”
“还在。我担心以后要是有人给我栽赃那就麻烦了,所以捡到后我就把它放了起来。我只是把它保存了起来,其实它对我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
“能否让我看一看是什么药吗?”
“如果有参考价值的话,我可以把药给你。现在就放在家里,何况又不是我的东西。”
栋居刑警认为村野所说的属实,即他在案发当晚直到近零点之前都和学生们在一起。
案发时间的认定是当晚深夜到第二天黎明。
根据清美所说,猫被轧死的时间是晚上12时30分左右。
正如村野所说,他的车上黏有猫的毛和血痕,但完全没有黏上涂料。
一个当晚12时还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当他杀害了米村见纪之后,又于12时30分左右开车撞到了猫,这几乎是完全无法做到的。栋居刑警认为村野当时不在案发现场成立。
另外,栋居刑警也没有发现村野与被害人之间有其他什么关系。
村野提供的眼药是一种点眼药,内含百分之零点五的XXX,标签上印着“青光眼、高眼压治剂,有效期二年。”
从眼药瓶已经开封,但几乎还没怎么用来推测,很可能是刚买不久的。
栋居刑警对与他一起来的辖区警署的筱田刑警说:“我们应该注意用这种眼药的人,你说对吗?”
“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差一点与村野的车相撞的骑车人,为什么那样慌张呢?我认为,从自行车出来的横道一定能通到被害人的家。”
原以为放在被害人家门前的涂料桶是由汽车撞跑的,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才发现,自行车照样也可以把涂料桶撞跑。
“我认为这种眼药街上的药店可能没有卖的,它是眼科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配制的。另外,从自行车方面来考虑,用这种眼药的人一定住在离眼药遗失地点不太远的地方。因此,我认为应当对现场周围的眼科医生进行查询,不知我这种看法大家认为如何?”
栋居刑警在调查会议上提出了他的看法,会后就展开了对周围眼科医生的查询工作。
医生对病人有保守秘密的义务,但根据《宪法》第十三条“国民的权利与义务”中规定:“对于谋求生存、自由以及幸福的国民权利,只要不违反公共福祉,在立法及其他国政上都必须受到最大的尊重”。因此,向眼科医生询问病人情况,可以解释为不违反宪法。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森村诚一 森村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