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蒲松龄:红玉_滕达【完结】(26)

阅读记录

  见得蒲先生如此严肃,我心中略微吃惊:倘若蒲先生果真认栽,他定会大笑起来打马虎眼。若是他仍不愿承认,也会表情夸张地找些莫名借口。如今这却是……

  案前的王御使也被蒲先生异常严峻的神情吸引,他不由停住手中的笔,注视着蒲先生。蒲先生垂眼盯着地板,又皱了皱眉,沉重说道:“不,这起案件的背后,我隐隐感到绝不是冯举人所见那么简单。”

  我苦笑起来,问道:“蒲先生,莫不是出现了‘尸变’第二?”

  谈话间,只见槐兄推门而入,我三人同他道了早,槐兄也觑见蒲先生面色大不寻常,便一同好奇地等蒲先生的说辞。

  我心中却依旧盘算一番,与蒲先生道:“此案中罪大当诛的宋平云一家悉遭屠灭,实属天道报应。至于被刺客惊死的李县令,他勾结豪强、迫害百姓,更在府内设下奢华僭越的厢房,恐是收了宋平云狗贼的贿赂,已属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也是死罪。如此罪有应得之人,哪有可值得同情之处?倘若蒲先生将狐仙红玉写入奇书,定将成为出彩的一笔!如今这却是为何……”

  蒲先生摇摇头,道:“飞,你所言不假。狐仙传闻,如此写下已属上乘佳作。然而我毕竟想追寻案件的真相,而非某人精心设计,希望我等所见的幻影。”

  见我、王御使和槐兄三人依旧不答话,蒲先生笑道:“既然三位认定此案的全部,已由冯举人道破。那么试着解答我几个疑问如何?”说着,蒲先生目光如炬,道:“其一,为何红玉要同冯举人推荐邻村卫家的女儿?她甚至牺牲了自己四十两的黄金以促成姻缘。”

  我答道:“红玉原意,是为了此生不得相见的爱人寻个佳偶,这番美意,不应疑虑才是。”

  蒲先生微微点头,却道:“并非无理,飞。只是,红玉又是从哪里得知卫氏的贤惠?我心中隐约的顾虑,正是认为红玉不是要为冯举人举荐佳偶,而是刻意要冯举人娶走吴村的卫氏!此行为背后,我怀疑有更深的动机。”

  如此听来,我不由打了个寒战:依着蒲先生的揣测,我试着推想红玉与冯举人失散之时与重聚之后的境遇。原本因冯骜阻挠,不得与冯举人共度终生的红玉,在一系列悲剧之后,由于冯举人父亲冯骜暴亡,才得以回到冯举人的身边……如此想来,我顿时毛骨悚然。但稍加推敲,我便发现此推想漏洞百出:自从相好伊始,红玉何不寻来媒人,与冯举人光明正大地结为夫妇?拖过半年,直到被冯骜拆散才亡命天涯,这岂不很是荒谬!

  思忖间,蒲先生已再度开口:“其二,宋家为何会‘买’冯举人的亡妻?倘若早知自己在广平无法无天,瞅准机会在外绑架卫氏回家,岂不少了许多麻烦?如果冯举人接受了宋家的报价,宋家岂不是白白失了不少银子?”

  王御使笑道:“宋狗贼家财万贯不虚,但毕竟是遭朝廷追杀的要犯。想必他不愿太过张扬,便先试图买卖,一计不成,方才强取豪夺。”

  蒲先生却答:“但宋狗贼竟随后差人大闹冯家,打出了人命。从低调忽然变得如此张狂,这其中似乎另有蹊跷。更为可疑的是,如果宋狗贼当真贪恋卫氏美色,又怎得不慎至此,竟让卫氏寻得机会投缳自尽?难道他不该时刻蹭在卫氏身边,讨她的欢心?却怎会给了她如此充分的时间,从准备白绫到上吊咽气之间不曾过问?”

  我、槐兄和王御使三人听了这番话,顿时面面相觑,相互没了主意。

  而蒲先生又道:“其三,诸位也曾见得宋狗贼灭门案的记述。其间实则大有蹊跷,只恨衙门府未曾紧紧追查。想必是李县令自认受了刺客的威胁,不敢再调查的缘故。我们三人当调出此案现有的记述,再寻到当年在宋狗贼家当差的仆人询问一二,方是稳妥之策。”

  槐兄连声答应,便转身寻起卷宗来。

  “其四,诸位可曾将冯举人从出家门,直到南山的全部不在场证明一一串起,与证人的证词相对应?其中疑点重重,不可不仔细调查!”言罢,蒲先生抄起案角的卷宗,快速翻阅了数页,道:“出门时为乐当家所见,”说着他翻过几页,“行至村口,为酒店的张掌柜所见,”言毕他再摸过数页,“临近南山,为猎户张家儿子所见。冯举人的不在场证明完整得不同寻常,诸君可有想法?”

  “难道是刻意布置下的?”我登时惊讶起来。忽然想起先前依据蒲先生要求,槐兄所查起的三起案件。排除了宋平云的灭门,其余符合条件的两件是张掌柜客人行李被抢、猎户张家邻居的耕牛走失。既是在李县令遇刺后得以迅速解决的案件,又是冯举人不在场证明的关键一环!更想到,这些证词可是在刺客威吓李县令之后,才被收集起来。想至此处,我再也按捺不住,只顾紧皱眉头思索起其中玄机来。

  蒲先生见状,又将冯举人的不在场证明,配合上两起案件中的细节为我们三人复述起来:“背福儿出门时,冯举人见得邻居乐当家。走向村口时,努力追赶盗贼的张掌柜从背后见得冯举人一次,又在追捕不得,返回酒店的时候与冯举人打了照面。循着牛蹄印记步入南山的张家,始终追在冯举人身后不远,注视着他的火把,信誓旦旦称冯举人始终在他身前不远处行走。”

  蒲先生言毕,叹了口气,嘭的一声合上卷宗。留下了王御使和我二人面面相觑。王御使惊叫出声:“这不在场证明,恐怕其中定有蹊跷!张家与张掌柜怎会同时卷入案件,却又同时在案件中为冯举人做出了至关重要的不在场证明!此事绝对另有隐情,天哪!”

  然而,话虽如此,如若张掌柜与张猎户的儿子二人并未扯谎,冯举人的不在场证明即使可证得是经人为产生,却又是真实存在,得以证明冯举人与此案并无干系的!

  王御使冷不防地在我思忖间惊呼起来,大声道:“有了!难道说,冯举人在出门后,寻着机会将福儿交给了另一名与自己衣着相同之人,随后他潜入宋狗贼家中,完成了刺杀?”我与蒲先生听得此言,顿时大为震惊。我连忙试将此法代入实践:天色渐晚的黄昏,有人打扮作冯相如的模样,背着孩子赶路,再穿上同样的衣服,被误认的可能性极高!尤其是在张家随冯举人进山,冯举人取得火把之后!倘若他将火把和福儿悄悄交给另一人,自己则返回宋家,刺杀狗贼全家,岂不是……如此想来,我顿感脊背发凉。莫非真是风度翩翩、谈吐清雅的冯举人亲手屠灭了仇人宋平云一家?他真有如此的武艺吗?

  暂且假设他有如此实力。那么还需一名同伙方可。此人在冯举人进山后要寻着冯举人,接过火把和福儿继续前行,待到冯举人循着火把的亮光返回,二人再次对调便可造就冯举人始终在张猎户儿子前行走的假象。难道为冯举人提供第一出不在场证明的乐当家是同谋?除去这家共患难的知己,又有谁人肯为冯相如出这样的死力呢?

  蒲先生却已开口讲道:“虽是有创意的想法,但实行却有许多风险。先不提冯举人从小被父亲冯骜逼着在家终日读书,丝毫未得习武的机会。其次,若冯举人将宋家灭门,他得手后要火速奔往南山,与同伙再次对换。这期间,一旦同伙的火把意外熄灭,张家上前查看便会穿帮;一旦在南山寻不着同伴也会穿帮;一旦在往返南山和宋宅的途中撞见其他的居民更将穿帮;若误认错火种,撞见张猎户的儿子,那便真是活见了鬼。风险如此之高,一旦出现半点差池被人识破,恐怕冯举人无论如何狡辩,必将遭判刑处决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滕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