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尽管这飞机是新的。据我所知,布赖德波雷公司只买了两架。他们整个公司的飞机编队包括两架747 ,五架737 ,两架利尔喷气机,一对空中客车340 ,还有四架用于英国国内通勤飞行的舒尔茨-360 飞机。”
“唉,这就是我打算安放爆炸装置的地方,我最好的选择也就是他们选择的地方。”
“那么引爆方法呢?”
邦德皱起眉头。“按钮可能就在杜勒斯机场……”
“按钮?你的意思是通过遥控?”
他点了点头,M 平静地要他说出那个词——“是或不是,詹姆斯。”
“我们的谈话录音了吧,先生?”
“是的,”他平淡地说,似乎这是世界上最正常的事。“说下去,还有别的办法吗?”
“在飞机轮子着陆时引爆。有某种触发装置,就像一种高级的水银开关,调整好了,飞机轮子一碰到杜勒斯机场的跑道,就引爆那些炸弹。”
“你会使用什么装置呢?你会用哪种炸药呢?”
“任何优质的塑料炸药。瑟姆泰克斯,C4,任何一种都行。但是另一件事让我烦心,先生。没有人提到哈利·布赖德波雷也在这架飞机上。”
“他不在这架飞机上。”
“为什么不在?那家伙可是个最能自我宣传的人。自从他们公司首次开始飞行以来,他就决心出现在每次首航班机上。”
哈利·布赖德波雷是个典型的白手起家的英国百万富翁。42 岁那年,他好像还默默无闻呢。实际上,他是靠着以很少的价钱收买过期图书起家的。
收买后,再把它们卖给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后来他又干了一桩大买卖。
他买下了一家小出版社,靠着大笔贷款才使它免于破产。那是1982 年的事。
到了1990 年,他就拥有三家出版社了,一家出售CD 光盘的连锁店,一家唱片公司和一家航空公司。布赖德波雷是80 年代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位佼佼者,只有赫赫有名的理查德·布兰逊能与他媲美。他击败了许多对手,赢得了从希思罗到杜勒斯的航线。对布赖德波雷来说,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日了。
“为什么不在?”邦德重复说道。“他为什么不在飞机上?”
“最后一分钟改变了计划。据说在299 次航班起飞前几小时,他被人叫回总部参加某个重要会议去了。乘坐他公司的一架舒尔茨-360 回去的。”
“是布赖德波雷航空公司总部?”
M 点了点头。“在伯明翰。他的飞机编队就停在那儿。”
“机场租金便宜?”
“希思罗没地方了。”
停顿了一会儿,邦德问M 还要他做什么事。
两个人似乎都在凝视着天空,室内静静的,他们的脑海中一次又一次重现着飞机下降,紧接着爆炸的可怕景象。
“最初,我想你能从这边查查布赖德波雷公司,还有那些为这家航空公司提供资金的人。”M 清了清喉咙,摇晃着头,仿佛要把这场空难的图景甩掉。“后来我改变了主意。所有那些垃圾似的人物都冲向了首都,冲向了杜勒斯机场。”M 又瞥了一眼莫尼彭尼拿来的名单。“NTSB 的行动队已经到了现场。还有FAA 和波音公司、ALPA 的代表。联邦调查局当然也派了一个小组。”
NTSB 就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这个组织设有一个他们所谓的别动队的机构,准备随时派往重大空难现场。FAA 是联邦航空管理局,而ALPA 则是航空公司飞行员协会——他们经常派一名代表到空难现场。
“由于飞机是在这儿制造的,它又属于一家英国航空公司。”M 继续说道,“各路人马都集中到这儿来,准备吵架。”
“有没有特殊人物?”
“嗯,布赖德波雷本人和他的几个高级职员。还有从法恩布罗夫来的一组人员,当然了,还有来自我们姊妹机构的一对伙计,因为看起来这与恐怖分子有关。”M 说的法恩布罗夫是指飞机研究公司,那里有一组非常出色的航空科学家,他们一次又一次为飞机失事查明了原因。在追查1988 年苏格兰的洛克比上空泛美航空公司103 班机爆炸案的炸弹制造者和安放者的过程中,飞机研究公司曾经起了主要作用。当然,他们的姊妹机构安全局常常被称为MI5 。
“这里还会有英国航空公司飞行员协会的成员……”
“但是,可能我们部门的人只是为了与‘五’来的伙计搞平衡。”
“那是自然的。”
“我是第一人选?”
“你曾经是第一人选。”M 从他那灰色、浓密的眉毛下向上望去。“现在可能有些麻烦。”
“麻烦?”
“你要冷静点,詹姆斯。莫尼彭尼并不是唯一在这次空难中失去朋友的人。你的一个亲爱的老朋友也没了。”
邦德并没有畏缩。“谁?”
M 叹了口气。“她一直坚持用原先的称号和名字,尽管她丈夫早已不在人世了。坦普斯塔。苏凯·坦普斯塔。”
邦德震惊了,他既感到突如其来的悲痛,又感到难以置信。那个比萨公主苏凯·坦普斯塔死了。他和这位金发女郎共同经历了多少危险啊,有许许多多的危险,也有不少的爱情。他的脑海中非常清晰地出现了她的形象:又长又密的棕红色头发,她总爱把散落在脸上的不听话的发丝从棕褐色的、周围带紫色雀斑的眼睛前面吹开。和任何突然听到死讯的人一样,他无法相信这个消息,头脑中乱糟糟地挤满了各种各样的思绪。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约翰·加德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