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之前的两首练习曲,这次由平稳的序奏开始。持续的紧张感终于慢慢瓦解。
彷佛漫步在熟悉的深街似的平稳——这是主部的旋律,但会与随后而来阴暗且激烈的旋律成对比。这种作曲技法,肖邦自第三号夜曲后经常使用,因此也被评为其夜曲名作的原点。
杨选择这首夜曲的理由,完全出于想展现抒情性。前两首练习曲可让人看到技术面的正确度与持续力,而夜曲则在表露肖邦的情感——。若曲目的组织能力也是评审项目之一的话,那么这种安排不妨视为相应的战略。
旋律的音量渐次上扬,平稳中混进不稳的情绪。左手的伴奏音域辽阔,尤其第二音和第三音相隔八度以致运指困难。此外,右手频频弹出不规则且快速的过渡乐节。虽然着眼于情感表现,所要求的技术却在高水平之上。
进入中间部。杨让晦暗的激情喷发出来。肖邦的苦恼、肖邦的七情六欲,全盘爆炸。
这里,左手的第二指要跨过第一指,甚至要让第二指从第一指下面穿过。本届参赛者中,有人以移位来处理这部分,但杨不愿投机取巧。既然肖邦已经指定指法,遵照他的指示来弹奏他的乐曲是钢琴家的义务。
与平稳明亮的主部成对比,曲子的阴影加深了。
打键愈来愈强劲,肖邦的愤怒逼近胸口。肖邦的钢琴曲真不可思议。一方面愈弹愈能体认到演奏的难度,另一方面,他作曲时的思想会伴随明确的形象在演奏者心中来来去去。
到了第三部节奏趋缓,又再现主部的旋律。经过中间部炽烈的苦恼后,再次呈现的主部若不能于平稳中加上优美,那就没意义了。
平缓地、平缓地,宛如入梦般音量渐次缩小。
最后一个弱音从舞台上向会场消散而去。
没有失误。
杨在调整呼吸时,顺便观察听众的反应。
紧张尚未中断。
最后的第四首曲目,诙谐曲第二号。
首先,发射休止符很多的三连音。如窥视对方神色般的降B小调私语声——但,下个瞬间,猛劲的和弦以极强音敲响。两者的对话构成这首乐曲的主题。当释放极强音的那一剎那,杨的身体也感到痛快无比。
诙谐曲第二号堪称肖邦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肖邦罹患肺结核,同时邂逅了永远的爱人乔治·桑,因此可说是直接面对绝望与希望的冲击,而这样的影响充分反映在这首诙谐曲中。
旋律转为降D大调。左手伴奏琶音,右手重复两次的下降音型,弹出犹似悠游于虚空中的轻快韵律,令人彷佛看见肖邦与爱人手牵手的幸福模样。
杨突显双方声音的明暗对比,制造更多的戏剧效果。这次以低音的颤音来连接最初提示出来的休止符。音调升高再升高,朗朗讴歌。如此美得无以复加的旋律,令杨的魂魄也跟着跃动起来。
到了中间部便镇静下来,温婉的旋律似要中和第一部的狂烈,但这个乐句仍相当优美。虽为小调,整体却蕴藏鲜亮明快的气息,这是因为各个乐句都有分散和弦装饰而能各自显现优雅。
接下来由升C小调带来哀伤。
不过,肖邦所谱写的哀调,其哀伤是包覆着甜蜜的,宛如追忆过往似的甜甜的感伤。由C小调转到降A小调时,偶尔可窥见主题。
一边略微加速节拍,一边不断倾诉般地驰骋手指。
接着在反复琶音后,右手陡然炸裂开来。
由三个和弦组成如狂风暴雨般的连击。如此凶猛的音量让精心安排的反差突显无余。
左手以八度音咆哮,右手几乎要砸毁键盘似地来回暴走。
肖邦那郁积已久的阴沉忿懑,完全轰炸到震动会场四壁。
一己之力终究莫可奈何而对命运报以怨恨,诅咒上天——。
到了终结部,杨再现主题。
绝望与希望。
激情与平稳。
两种乐音交互涌现后,杨猛地以极强音往上冲。
让半音下行,让平行调的降D大调跳跃。
纤细又大胆。
华丽又暴烈。
杨屏住大气,将浑身的力量集中在两臂上。
最后,展开简直要凿穿钢琴般的狂暴打键,将粗大的楔子深深猛扎进去。
就在杨的双手高高挥起时。
如波涛般的喝采袭卷上舞台。
「Bravo!」欢呼声四起。这不是比赛,会场已然化成杨·史蒂芬斯的个人演奏会了。
杨起身回应现场的吶喊。于最后一首带来诙谐曲第二号这样的名曲,就是企图创造戏剧效果,看来似乎成功了。
整个会场在欢喜的漩涡中翻滚,久久无法平静。一旦走下舞台,不难想象将被再三呼唤出来。
走向舞台边的途中,再次将视线移向评审席。坐在正中央的康明斯基脸上洋溢出满意的笑。老师的评价似乎也很高。
卡卡里洛夫也好,奥尼尔也好,全都不足为惧。半路杀出立平这匹黑马又怎样。
波兰的救世主,杨·史蒂芬斯在这里。
4
翌日黄昏,杨到瓦津基公园去。
第一次预赛的第三天。包括上午,已经连听八个人的演奏,真是听得够腻了。今天舆论并未特别谈论哪位参赛者,果然一如意料演奏平平,因此决定到此为止。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中山七里译者:林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