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天师_武夷小茶王【完结】(66)

阅读记录

  中国铸剑以汉代为鼎盛,而造刀则以唐朝为巅峰。过了这两座大山,刀剑的锻造水平就每况愈下。

  正阳看着我贪婪的眼神,他见我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的剑,先是一愣,之后就开口问我:“你了解剑吗?”

  “小夏的理论功底,我服气!”李大嘴回过头,咧着大嘴。这家伙说话总是阴阳怪气的,我听着就好像吃了一只苍蝇,别提多难受。

  “既然要说剑,那我就先说说剑的构造如何?”我理了理头绪,打算从剑本身开始说起。正阳不冷不热,只是微微点头。

  上古的剑短而尖,主要用于刺杀。因此剑的外形修长,按照剑本身特性。它可细分为十个部分【剑刃】、【剑尖】、【剑背】、【剑面】,【凹槽】,又称“血槽”,是一条贯穿大半个剑身的沟槽。刺人时,血从槽导流而下,避免剑身收缩或膨胀。【卡榫】,是护手前部未开刃的剑身部分,通常会刻上铭文。【剑舌】是指被剑柄包覆的剑身部分。【护手】【剑柄】【柄头】是指剑的末端,剑柄就扣合在柄头上,后世还会在柄头上加上穗子。

  史前的人类,采用坚石打磨成长剑,容易折断。后来使用容易得到的铜锡混合物铸剑。但以黄帝锻造的【轩辕剑】【鸣鸿刀】,夏朝的锻造的【大禹剑】【夏启剑】,都是取自陨石中的特殊材料。商朝所铸的【定光剑】长达两尺。春秋战国时的剑师辈出,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人。

  汉朝铸剑技术趋于鼎盛。尤汉武帝八服剑,光武帝秀霸剑为代表。三国为铸剑高峰之尾声,如曹丕的飞景三剑,孙权的六剑,刘备的蜀八剑都是著名代表。此后铸剑技术衰落,偶有名剑出现,如晋许旌阳的万仞,唐代的火精剑、疥痨宾。宋太宗的鹿卢剑则为殿军之作!到了元朝以后,古剑铸造技术大部分失传。

  刀则从汉代环首刀出现开始,日渐趋于鼎盛。以唐朝使用百炼钢锻造的唐刀和陌刀为巅峰。宋朝使用的刀,刀身长三尺,柄长一尺,号称“斩马刀”。元朝学阿拉伯的技术,铸成蒙古弯刀,一度成为东亚流通最广的刀具。到明朝锻造师地位过低,导致大量锻造术失传,也只有戚家军刀的短暂辉煌。清朝初期的柳叶刀,一度达到铸造高峰。但到了清嘉庆以后,使用最广泛却是牛尾刀,这种粗制滥造,杀伤力极差。如今充斥整个电视屏幕,成为古代主流刀具的,反而是牛尾刀这种劣质刀具,不禁令人哑然失笑。

  我大致介绍了中国历代的刀剑发展史,正阳眼前一亮,他点了点头,表示赞许。话锋一转,他开口问我“你想不想要一柄趁手的兵器?”

  这句话正击中了我的心坎,我浑身一颤,心想“卧槽!老子做梦都想要啊,这不是废话吗?”

  纯钧剑这类大杀器,不单单造型拉轰,上面的铭文也是酷爆的。比如“蛟分承影,雁落忘归。”又比如“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唯心不易,唯刀百辟”等等。真所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我要能混上一把,就别提多威风了。

  正阳看我浮想联翩,并没有回应他,他又问了我一句。

  “你想不想要一把趁手的兵器?”

  “肯定想啊!做梦都想啊!”

  “那你有没有胆量,和我下一趟古墓。就凭你对中国古代刀剑的如数家珍,我保证那柄宝剑,你一定会喜欢的!”

  我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倒斗这种事,我也只是在小说里看到过。要说理论知识,不是自我吹嘘,不会比一般土夫子差。但倒斗可是要命的事,碰到个把粽子、血尸就吃不完兜着走咯。现在要拿我的小命去实践倒斗。说真的,我一下就怂了,哪里敢爽快答应。

  正阳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

  “你不敢?”

  “怎么不敢?”在新朋友面前,我怎么能丢了面子?很快,我转念一想,有这种赵日天一般存在的朋友,我还担心个锤子?

  汽车一路颠簸,路途漫漫,正阳靠着车上闭目养神,不再说话。不知等到何时,他突然神秘兮兮的说了一句,让我听得满头雾水的话!

  “嗯!那柄兵器本来就该是属于你的!”

  第0040章 ,古墓覆顶石

  我们的车从早上八九点开出来,回到榕城的李老爷子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一路颠簸,大家都已经累了。李大嘴自己打车回了麻花街。我和正阳居无定所,就暂住在老爷子家,鲁建国也一起安顿了下来。

  我看了看毛团,这家伙居然生气了,怎么都不肯离开背包。干脆就先丢在老爷子家中,放了几块牛肉给它吃。我由于太累,一倒下就呼呼大睡!

  晚上七八点,天完全黑了,我被一阵敲门声吵醒。门外传来了正阳的声音,还是那样的不缓不急“小子,咱们说好的事,你可别丢脑后去了!”正阳至多三十岁上下,也跟着大家管我叫“小子”,我心里挺不服气的,但想到日后还有要靠这混蛋的地方,就黑着脸随口答应。

  “哦!我这就爬起来!”我漫不经心的回答,洗洗刷刷,穿衣折被,花了大概十多分钟。正阳明显等得不耐烦了,就差破门而入,不过他嘴上倒是挺干净,从没有一个脏字。“快点,错过时间,可就再等一年了!”我听他这样说,才抓上一个背包,赶忙出了房间。其实,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马上就要去倒斗,心里挺害怕的,因此能拖就拖。

52书库推荐浏览: 武夷小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