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墓葬的穹顶,属于“四隅券进式”,在东汉末、三国早期出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它的出现,使得原本墓室结构上最为薄弱的四角变得坚固,墓室跨度、高度的增加,使得墓葬不再成为一掩永闭的埋尸之所,为那个合葬之风盛行的年代,反复开启墓室提供了便利。但在葬式,却在东晋之后就突然消失了。正中那块白石,古名“镇天关”,现代考古术语叫“覆顶石”!
东汉时墓葬一般在棺外套一层木椁,达官贵人使用松木,王公贵人使用黄肠题凑。所谓的“黄肠”,是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条,木色淡黄而得名。四隅券进式墓葬不需要外椁,它把木题凑改用青砖相垒。在历史上,只有三国时期的东吴地区,盛行这种穹顶式墓葬。
“也就是说,这个墓葬是三国东吴的了?”
“嗯!”正阳依旧一脸云淡风轻,没有一丝表情。
我就要从墓顶往墓室内爬进去,正阳连忙拽住我,只见他取出一道黄符,念动口诀后,那黄符就呼喇烧了起来。随后,他把黄符丢到墓室里,一道火光萤萤而冲出,过了片刻才熄灭。
由于墓室长期封闭,导致缺少氧气,人如果贸然进入,就会出现窒息中毒等情况。土夫子在墓室里点上蜡烛,和茅山术的黄符,其实原理是相同的。利用火对氧气的消耗,判断墓室内氧气是否足够。
“好了!”正阳从穹顶放下绳索,我们溜了下去,爬到了主墓室里。我打开矿灯,在墓室里扫射一圈,墓室内的积水,已过了膝盖,冰凉刺骨!
我把矿照灯四下探了探,看那墓顶全用青砖垒成。青砖从四壁基墙的中部起,就由两端向上斜砌,形成倒人字形的壁面,到顶部合成方锥形,正中的豁口,正是被我们拽开的“镇天关”!四面墙基也全是用青砖累成。
我由墓室的墙基往正中走了几步,脚下就好像被什么绊住!我尽力一拽,却发现有一股力量紧紧抓住我的脚。我把灯往水里一照,不看还好,这一看不得了,吓得我白毛汗直流,脊背冷汗直冒。
只见,一只黑黝黝的手,居然抓住了我的腿脖子……
第0041章 ,九索悬棺
我才进入墓室,还庆幸倒斗这样容易,既不要下铲看五花土,也不需要下苦力挖土方。开着车,乐呵呵的就进了墓室。没想到我连屁都还没捞到,就被一只手给抓住腿脖子!
“这样就吓到你了,那不过是个殉葬的人牲,一具死尸而已!”正阳有些无奈的看了过来。我用矿灯仔细一照,果然一具无头尸体,手挂在我的裤脚上,真是虚惊一场。
人牲,又称人殉。流行于先秦时代,一般使用战俘或奴隶。根据考古资料记载,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有的被砍头或锯手、足等,许多殉者还带有刑具。春秋时逐渐用陶俑取代人殉,但汉朝以后还发生过大规模的殉葬。三国时,东吴的陈武战死,孙权下令其爱妾殉葬。五千年历史,伴随殉葬始终,直到明英宗下令废除殉葬,除部分死灰复燃的零星现象外,正式结束了殉葬的历史。
“咦!怎么这石棺又被人动过?”正阳有些疑惑不解!
我急看向墓室的正中,一具石棺头南面北的悬在空中。被九根粗铁链掉了起来。整个石棺被捆扎得紧紧的。那九根铁链,从石棺的八个方向伸出,钉在墓壁的锁龙石上。最粗的一根铁链,从穹顶垂下,将整个棺材吊起。
“奇怪,那根铁柱怎么不见了?”正阳瞅着那石棺顶部的锁龙石,冷不丁的说了句话。
我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打算靠近石棺仔细查看。
那石棺的风格比较粗犷,雕凿得很粗糙。它由棺身和棺盖两部分组CD是浑然一体的石块。九根铁锁链,原来是由九把大锁给挂住的。锁住顶部铁链的大铜锁,造型极为古朴,让我眼前一亮。
这是一把典型的汉代“三簧锁”,锁身与古装电视剧中结构相似。这把锁类似一只被四蹄攒起的狴犴兽,一柄长枪作为锁杆从蹄眼中穿过。在狴犴尾部就是锁孔,锁孔里有三片类似带齿匕首的簧片,只有通过特制的钥匙才能开启。砸都砸不开,这种锁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
“小子,你可看出这棺材摆放的门道?”正阳只看了一眼,就对我发问。
“这棺材头南面北的悬着,能有什么门道?”
“面北,你可知是什么意思?”
他这样一说,我就恍然大悟了。古时,南面为尊。相反,北面不仅不尊贵,还表示落败的意思。正如古人说的败北,仓皇北顾,都是落败的意思。我忽有所悟,便说“这座棺材的主人,难道是个战俘?”
“没错!这棺内不仅是个落败将军,还是个发生了尸变的主儿!”
“正阳,你从哪里瞧出,他曾发生了尸变!”
“这一道铁锁链,就是典型的九子锁魂链,这可是《太平真经》里记载的锁尸之术!当棺内有怨气极大的尸殃时,才会用这用这个法子来镇压!”
“这也叫铁锁铜尸么?”我脑袋里翻起了《茅山秘要》,记得其中一篇,专讲铁锁阵的。需要用到铁锁阵的尸殃,成尸的级别都很高。那锁链也并非寻常之物,是用桃木炭火烧融铁矿后,立刻注入童男的三尖血,既鼻尖,指尖,舌尖,以马钧鼓风车极速吹风,风助火势,铸如模具中,经千锤万锻而成。每次锻造后,都使用黑狗血进行淬冷,因此铁链里暗中发紫。
52书库推荐浏览: 武夷小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