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姑娘的秉烛夜谈_江姝渃【完结】(33)

阅读记录

  分下来的活计,最苦最累的都压在了男主角身上,他不吭不哈,逆来顺受,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夜深人静之时跑到村里没人的地方,借着月光读书写字,他主修中国文学,想要写出来一部轰动的戏。

  他把下乡的生活写入戏里,一天一天,积少成多,就在剧本快完成之际,被他的室友发现了。

  室友本是起夜上茅房的,看见男主角鬼鬼祟祟出去,就跟了过去,瞧见他偷偷摸摸在一个本子上写写画画的,认定他是在搞反动,抢了他的本子,叫嚷着要告到上面去。

  在当时,这样一个反映现实的剧本绝对能被划入反动言论里,若被发现,这一辈子便完了。

  男主角便上前去抢,两个人争执间,室友一个错手,把男主角推进了粪池里,男主角就这样被活活淹死。

  钱家的人听到声音赶来,男主角已经咽了气了。

  谁都不想把事情闹大,钱家人就和室友一合计,向村长报告,说男主角受不了苦,逃跑了。

  深更半夜,钱家人和那室友要去粪池处理尸体,捞了一个晚上,尸体莫名消失。

  以后每晚,但凡那室友起夜去茅房,总能看到一个影子在不远处晃悠,绕着男主角死去的地方转了一圈又一圈,像在找着什么。

  好好的小伙子,从此被吓疯了。

  这之后,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而男主角的父母由于受不了折磨,先后自杀,再没有被平反的机会。

  男主角姓武,小武的武,他叫武陵春。

  电影终于结束,小儿子早已经窝在钱进怀里呼呼大睡,他在电影刚开始时着实闹腾了一阵,此刻累了,也睡得香甜,而他闹腾的原因,是他看不到荧幕上放着什么电影,他看到的是白白一片的荧幕,不开心,所以哭。

  钱进身上一阵发冷,盯着白莹莹的荧幕,一动也不敢动。

  电影里的村子,是他的村子,电影里的钱家人,是他的父辈,而电影里的武陵春,正是身边的小武。

  四下里,一片哭声。

  钱进吓得抱起小儿子就往村头狂奔,不知道武陵春有没有追过来,他没回头看,也不敢回头看,只一味向前跑,好似只回头看一下,就能看到武陵春掉进粪池里时那张狰狞惨绝的脸。

  直到一头栽进家里,将门死死闩上,钱进才算是长长舒了一口气。

  老婆见他那魂不守舍的样子,吓了一跳,问他怎么了,他直念叨着,见鬼了,见鬼了,老婆说他神经,接过怀中的小儿子,看他一张小脸红扑扑的,有些不大对劲,再用手一摸额头,小儿子发了烧了。

  第二天,钱进也一起病倒。

  之后一段时间,村里人在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但凡是落单的,总会遇上鬼打墙,就看见前面有个人在不紧不慢地走,鬼使神差跟过去,就会到了广场上,那人摆弄着电影放映机,向他们介绍说自己是新来的电影放映员。

  可是城里下来送温暖的电影放映员只有一个,便是那清清秀秀的小伙子,住在村长家里。

  之后,所有见过武陵春的人,统统病倒。

  有年纪大的老人,听了这情况,抽一口旱烟,说村里是来了夜游神了。

  这边钱家父子两人已烧得糊涂,老人们来到钱家,逼问着钱进那晚究竟看到了什么,钱进昏昏沉沉的,硬撑着将所看到的一切告诉了老人家,于是一切都汇报给了村长,老人家们围聚在村长家抽着旱烟琢磨了一番,商量出来了一个主意。

  不日,村子里所有的青壮年全部出洞,在村子里田间地头一番彻底搜查,像是要找寻一样东西。

  老人家们说,让夜游神消失的最好办法,是还了他在人间的愿。

  武陵春在人间有什么愿?最后一个见到武陵春的姑娘在还算清醒的时候说,武陵春放给她看的电影里,那个害了武陵春的室友曾把他写的剧本埋在了村里的一棵树下,那棵树离当年的粪池很近,是棵胡杨。

  三天后,武陵春还没来得及写完的剧本被人找到,隔了这些年,字迹依然清晰。

  当天,村里所有发着高烧的人都奇迹般退了烧,最后一个醒过来的,是钱进。

  清清秀秀的电影放映员受村里人的嘱托将剧本带回了城里,半年后,电影上映,名字就叫做《武陵春》。

  武陵春,这个被李清照写活了的词倒是有一句极符合主角的身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据说,看了这部电影的人无不为武陵春的悲惨命运动容,武陵春代表了一代人,一代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一切理想、信念以及对未来祈盼的人。

  又听说,每一场电影散场后,都有悉心的观众发现,电影院最前排的位置坐着个小伙儿,一动不动注视着荧屏,总不愿离开。

  自那之后,这个西北小村子里的人再没人遇到过鬼打墙,也再没人看见过夜游神。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平和喜乐,无忧无惧。

  第十二谈、拔步床

  说个跟家具有关的故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古代的拔步床,这种床起源于明晚期,体积很大,像个小屋子,架子床放置在封闭的木制平台上,床前有围廊,圈出一个小的独立空间,两侧可以安放桌凳,如屋中屋一般。这样的床,平民百姓可住不起,唯官员或大户人家才能享受,如果你看过老版《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睡的就是拔步床,外间有袭人晴雯伺候着,绝对的享受。

52书库推荐浏览: 江姝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