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玉龄放下了报纸说:“其实也不然,我刚刚看到一个细节,在缅甸大选后,昂山素季可能因为在选举中压倒性的胜利让她觉得自己不久便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了,表示要把将领、军队的问题交给人民解决,还宣称要改变目前军人治国的现状,这不是暗含了要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进行政治大换血吗。”项晨听到这一点似乎明白了昂山素季为什么大选获得压倒性胜利后被监禁的原因,毕竟缅甸建国后就一直处于军政府的统治下,枪杆子打出来的政权。昂山素季一当选连自己的脚跟都没站稳就要开始筹划着大展自己的政治宏图,政府如果承认了选举的结果那就意味着除了交出政权以外还要交出自己的身家性命,所有军队绝不可能承认选举的结果更不可能交出政权的。便带有点惋惜的口气说:“昂山素季以前很少真正经历政治上的运筹帷幄,长期远离缅甸、远离政治中心的她还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只是目前为止她还不适合成为一国总统。又或者她还是一位理想主义者。”
对昂山素季大失所望的沈玉龄有气无力的接了一句:“是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缅甸能进行长期的军政府统治肯定有统治基础的,实力完全可以只手遮天。而昂山素季也应该明白在英国民意的确可以决定一切,包括权力的所有和政策的实行,但那时经历了几百年的民主斗争才实现的,而经历了长期殖民统治的缅甸绝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她却敢于和握有实权的军政府硬碰硬,这和鸡蛋撞石头有什么区别。”然而沈玉龄心中更多的却是为缅甸感到可惜:“不过我还是很看好昂山素季的,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在经历长时间的乱世和国运低落时,总会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强人诞生,比如我国的*、*,苏联的列宁、斯大林;他们会被视为国家强大和复兴的希望而备受推崇和爱戴,很自然的拥有号召力能够团结人民群众,有效整合国家资源。而昂山素季对于缅甸而言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她的政治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也不会就此戛然而止。”
一个政治体制落后的国家好不容易走到了转变的十字路口,却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出一条出路来,这也许是一种必然吧。因为缅甸和昂山素季都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和魄力能够应对当前的危机!
纵观世界各国,新旧制度的交替无非也就两种途径:一是革命,二是改革。这两种途径孰优孰劣,难以判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革命是彻底的转变,最大限度的铲除破除旧制度,新制度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这是有代价的,就是这个国家必定会受内伤,就好比法国、苏联和中国所经历的长时间大范围的血雨腥风,在支离破碎的家园中从新开始建设新的国家;而改革可以说是温和的转变,新旧势力在相互妥协中达到平衡,对旧制度中不适应的部分做出逐步修改,渐进式的调整国家制度,虽然会保留旧制度的尾巴,但对国家而言的创伤也小,就好比英国和日本,能够在实现政治制度的平稳过渡,这是后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基础。
但1990年的缅甸是没有付出革命的代价的情况下,渴望通过民主选举的改革获得革命的效果,那必然是回到原点。毫无妥协的理念只能使用于轰轰烈烈的革命历程,改革却是需要各方找到一个相互妥协的平衡点,此时妥协虽说是一种无奈,但也不失为是一种智慧,在国家尽可能少受伤的情况下完成经济社会的变革,实现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虽然说缅甸的政治进程回到了原点,但那显然已不是原来那个地方了,有些东西一旦发生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逃离
外面的雪下的更加大了,项阳和玉龄两个人在回去的路上有说有笑的谈论着这周末回家的事情。走着走着,玉龄突然停了下来:“有一件事情我想跟你说一下,就是昨天晚上王国林教授把我叫到了他办公室,给我看好多张照片,它们看着是风景照片,没有任何特点,可是我仔细想了想发现如果那些照片按照其背后的排列顺序连起来的话,就是那条就是我们周围的边境线,可总感觉怪怪的,有那个地方不对,而且好像少了一个地方。”
“啊!”项晨听到这里万分惊讶!哥哥也曾跟他说过类似的照片,哥哥说在莹莹家里和那此边防士兵遇害的现场都出现过类似的照片,哥哥还怀疑莹莹和这件事情有关系,还让自己回学校以后打听一下这些年莹莹在学校的情况呢!现在看来也许这事和老师也有关系。项晨觉得其中可能有问题,那是不是同样的照片。他突然变得很严肃的说:“你详细的跟我说一下那堆照片是怎么回事。”
“啊!发生了什么!”玉龄被项晨突然变得严肃的表情吓到了,她只是觉得昨天的那件事情很奇怪,想跟项晨说说而已,她不明白项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便详细的说到:“那些照片乍看就是在拍一些风景,唯一的规律都是在傍晚时拍摄的,但如果把那堆照片连真一起看的话就会发现那是边境的景色,而且是连着的。”项晨下意识的想起了老师上课时说起的一件事情:“日军在侵华前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中国的地形地貌,哪里有山头、哪里有水源,这些看起来和战争没有什么关系,但却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情报人员绘制地图让他们的指挥官对地势了如指掌,比中国军人还更熟。”
52书库推荐浏览: 幽幽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