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论语_冶文彪【完结】(143)

阅读记录

  有一天,他去石渠阁查阅档案,经过孔子书柜,心中一动,便过去打开查看,竟赫然看到孔壁《论语》古简。忙展开细读,简上所用文字确是古字,但内文与硃安世所盗的《论语》完全相同。

  他怅然若失,难道是自己猜测有误?

  但随即生疑:既然如此,吕步舒先前为何要盗走孔壁《论语》?而且还偷改藏书目录?既然已经盗走,为何又要放回来?

  他慢慢卷起那卷竹简,却忽然发现穿皮绳的小孔内壁与外面看起来有些不同:竹简表面古旧污朽、内壁却很新鲜。凑近细看,发觉这竹简其实只是看起来像古简。这种仿古手段司马迁以前就曾见过,是用烟熏、泥染、土埋等法子,将新简做出古旧的模样,但穿绳之孔太细,不好动手脚,所以难免露出破绽。

  这孔壁《论语》是假的!

  既然这部古简是假的,那么硃安世盗的那部也是假的!吕步舒是在借硃安世之力,以假替真,将假孔壁《论语》流布于世上!

  一时间,司马迁惊怒悲愤之极:吕步舒心机如此可怖!硃安世为了救孔驩而盗经,为进宫而净身毁容,最后连性命都搭上,盗出来的竟是一部假《论语》!

  他又猛地想起卫真,这假《论语》是卫真传给硃安世,他所传《论语》不是从孔驩口中得来,而是受吕步舒之命!吕步舒让卫真给孔驩送饭,只不过是设下钓钩,用来诱骗蒙蔽我和硃安世。

  卫真啊卫真,你为何要这么做?

  司马迁心中悲伤,不敢深想,匆匆离开了石渠阁。

  回到家中,他将此事告诉了柳夫人,柳夫人听后也惊骇无比,不禁落泪。

  史记只剩最后一篇——《孔子列传》。

  这几年,司马迁一直在等待孔壁《论语》,然而现在孔驩不知去向,恐怕早已遇害,此生再也无望见到《论语》真文。

  他满腔悲愤,心想:后世纵使不知《论语》真面目,但必须知道这一真相。

  于是他奋笔疾书,将真相全部书之于文,终于完成《孔子列传》。

  写罢最后一个字,天色微亮,已是清晨。他搁下笔,吹灭灯,直起身子,望着案上竹简,万千滋味一起涌上心头,一时间难辨悲喜。不由得喃喃念起兒宽帛书上的那六句:星辰下,书卷空

  高陵上,文学燔

  九河枯,日华熄

  九江涌,天地黯

  鼎淮间,师道亡

  啼婴处,文脉悬

  尤其是读到“啼婴处,文脉悬”,更是喟叹不已,呆坐半晌,万千感慨最终化做一声深叹,消散于清寒之中。

  正要起身,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鸡鸣,他心中一动:人心郁暗,世道昏乱,孔子一片仁心,不正是这世间的一声鸡鸣?雄鸡不会因世人昏睡,便不鸣叫。仁人志士,又何尝会因为天下无道,便杜口噤声?孔子一生寂寞,但为传扬仁义,明知其不可为,却不遗余力而为之。

  痴吗?傻吗?的确是。

  但世间若没有了这一点痴傻,人心还能剩下什么?

  人可死,魂不可灭。他精神一振,生出一念,忙抓起书刀[书刀:又称“削”,书写修改工具。秦汉时期文字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将卷首《孔子列传》的“列传”二字削刮去,重新提笔蘸墨,写下“世家”二字。

  他写史记,是以人为纲,独创了纪传体,将史上人物按身份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则记载古今名臣名士、特出人物。孔子家世低微,故而一直分在《列传》中。但此刻想来,孔子虽不是王侯,但孔子之重,重过历代所有王侯。世间少一位王侯,并无损失,但世间若没有了仁义,则暗无天日。

  史记完成,只剩下最后一件事:如何留传?

  古史部分倒还好,天子也曾看过。但当代之史,不少都是隐秘丑闻,尤其景帝及当今天子本纪,他毫无避讳,秉笔直书,一旦被天子看到,必会被焚毁。

  他能托付的人,只有女儿女婿,女儿司马英颇具胆识,自不会推脱,但女婿杨敞胆小怕事,只要看到当今天子本纪,就断然不敢收留史记。就算他敢,一旦被察觉,也必将祸及全族。孔壁《论语》之祸已经令人惨痛,再不能为了史记,又祸害亲人、伤及无辜。但如果不能公诸于世,写史记又有何用?

  司马迁思前想后,始终想不出一个妥善之策。

  幸好柳夫人想到一个主意:抄一份副本,将该避讳的地方全部删去,再交给女儿女婿,这样,至少大部分史记能得以留传。至于正本,万万不能托人收藏,找个隐秘的地方,埋藏起来,以待后世之人发掘。

  这个法子两全其美,很是妥当。但正本藏在哪里好?

  藏的地方既不能太显著,也不能太荒僻。太显著,易被当世人发现,则仍然难逃被毁之运;太荒僻,则恐怕永世都不会被人发现。最好是刘氏王朝覆灭之后,再被发现,到那时,则不用再怕触怒朝廷。但什么地方能保证这一点?

  夫妻两个一边思索商议,司马迁一边抓紧抄写史记副本,边抄边删改:景帝及当今天子本纪,全部删去[世传《史记》有缺失,班固言“十篇有录无书”(《汉书·艺文志》)。其中包括《孝景本纪》和《孝武本纪》。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指出:“《景纪》取班书补之,《武纪》专取《封禅书》”,其中《孝景本纪》是从《汉书》摘补,《武帝本纪》由《史记·封禅书》中截取。];河间献王刘德,只留下刘德好儒学一句,藏书、献书及死因全部删去[世传《史记》关于河间献王刘德只有简略一句:“好儒学,被服造次必於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史记·五宗世家》)];淮南王刘安,有意记得极其详细,文中处处自相矛盾[参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游侠列传中,硃安世段落本来篇幅最多,只有狠下心,全部删除。赵王孙、樊仲子、郭公仲只录其名,事迹全都删去[参见《史记·游侠列传》];孔子第十一代孙中,孔延年为嫡长子,删去其子孙名姓,以为讽戒[《史记·孔子世家》中第十一代孙,记录次子孔安国子孙姓名,却未记录嫡长子孔延年子孙姓名。];孔安国、孔驩经历全部删除,只留下一句“安国生卬,卬生驩[参见《史记·孔子世家》]”;想到孔壁《论语》就此湮灭,他心中实在不甘,再三思忖,又提笔在孔安国处添了一句“至临淮太守,早卒”。孔安国死时已年过六旬,用“早卒”二字,暗示他死于非命[孔安国生卒年为历史悬案,至今未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安国“早卒”,然而《孔子家语后序》与《孔子世家谱》则称孔安国“年六十卒”。而且孔安国既已有孙,当不算“早卒”。];至于孔壁《论语》,只在《仲尼弟子列传》篇末提及“孔氏古文”,写了一句:“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意为:讲述孔子弟子的书籍,孔家所传古文经最接近真实,我摘取《论语·弟子问》中语句依次编写成篇,可疑之处,只能空缺。]”

52书库推荐浏览: 冶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