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途_陈家浩浩【完结】(141)

阅读记录

  我跟朱一凡谈起这段历史,他便一时起兴,给我介绍了起来:“十王亭,是有些来头的,这十亭东侧从北向南分别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其实就是满洲八旗制度在宫廷建筑上的反应……”

  我听他嘴这么一张,十旗混淆了一巴掌,心想他便漏了怯,于是打断他的背书式解说,问他是否能谈一谈十王亭的建筑意义。

  我本以为他会哑口无言,没想到这小子竟然接了下去。

  “你别说,这个你哥我还真就知道,你听我说啊,这从建筑上看,大政殿的风格充其量也是个亭子,八角亭嘛,只不过体积稍大,装饰也花哨一些,就凭这儿才勉强称得上大殿。再个你看啊,大政殿和呈八字状排开的十个小亭子,其实打眼看上去,你觉得像什么?不就是帐篷吗?十王亭加上大政殿,就像十顶帐篷。”他又接着说:“帐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移动,随时变迁嘛,这现在把帐篷建成了亭子,亭子可是死的,不能搬着到处跑吧?这一合计,不就是满族统治的发展历程嘛!对不对?!”

  我听他这么一说,感觉有点意思,他所说的其实就是把建筑看做象征,这令我倍感意外,因为这种想法是大学里的教科书和导师都不曾提起过的,他能想到,打死我也不相信。

  于是我故意问他:“吆,还真别说,你看你这一套一套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儿,怎么?老夫聊发少年狂,自个儿充电来着?”

  “得了吧!你这么说我自己都恶心!呸!你不知道吧,老子两年前还是导游来着!你以为我愿意知道这些玩意儿啊?我还不如留着睡觉呢!”他冲我摆着手,笑道。

  “这倒还说得过去”我心想。怪不得这小子知道这么多,原来都是被逼出来的。不知怎么的,一明白了其中缘由,我反而轻松了许多。

  谈话的空档里,雪倏然紧了起来,冷风一阵阵的袭来,我不由得紧了紧领口,拉着他赶忙要走。

  车驶出沈阳路一段距离,上了一条我不熟悉的路,故宫早已被抛在了身后。

  车内能听见雪花撞击车体的动静,窗外,昨日残留的雪还覆盖着这座常年光顾的城市,道路上脏兮兮的,但却挡不住路边树木满载白雪抖擞着夏天不曾绽放过的光彩,好似沉醉自恋的少女披着洁白的外衣,佯装纯洁的嘴脸,醉生梦死的搔首弄姿。

  我TMD怎么这么邪恶,像雪这么纯洁的东西都能幻化成这般猥琐,我真的需要反省了。

  我正想着,耳边突然响起一阵嗡嗡的响声,我抛开胡思乱想再仔细一听,原来是朱一凡在说话,而且貌似已经不止说了一句。

  我很不好意思的对他说,能不能再说一遍。

  他又对我说:“你知道吗?”

  我对他摇摇头,很抱歉的表示自己刚才什么都没听见。

  他无奈的对我重复着说:“我刚才说,当年努尔哈赤定都沈阳,还选定那个地方修建故宫,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吗?”

  我想这甚是简单,就照着记忆中历史书上讲的说给他听:“那时后金还处于萌芽阶段,占有领土较小,迁到沈阳无非是利于努尔哈赤的侵略和统治啊,沈阳这个地方,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一步是朝鲜,退一步就能回到萨尔浒老家,很是方便啊。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我本以为这样的回答无疑会让他心服口服,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话音刚落,朱一凡就笑了起来。

  我向他投去狐疑的眼光,不曾明白他的用意何在。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答,当然,这可以作为原因,但真正的原因,你可曾知道?”他冲我谄媚的笑道。

  “哦?你说的是哪方面?”我问。

  “浑河应该知道吧?”他问我。

  我点点头,心想着在地理上早就讲过,我怎能不知?

  “当年在浑河南岸,努尔哈赤曾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这你可能不知道,他修这些可不是闲得心痒痒,这是有原因滴!”

  “你接着说。”我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

  “这还得从根上说起。努尔哈赤这人深信风水,这是众所皆知吧?当然不只是他,历代帝王可都好这口,但满族尤为突出……”

  我好想找到了些线索。

  “之所以修那些建筑,为的是什么?”他故意压低声音凑到我这边说。“为的不是别的,就是——龙——脉!”

  “龙脉?”我更加狐疑。

  “对,大清龙脉。”他笑道。

  “他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可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努尔哈赤见此情形,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这不后来才命名为“奉天”嘛。”他又说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家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