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_淹留【完结】(17)

阅读记录

  灵车最好不要直接进村,要赵福禄找几个年轻力壮的亲属,用竹床把赵千抬回家。

  这里面有些要注意的,抬人的几个年轻人,路途中不能停,要一口气把人抬到赵家的堂屋。

  直到奶奶说可以了,他们才能把人放下。

  所以说,选人非常重要。

  下午两点,灵车准时停在村口,下来了两个穿着警服的,和赵家人打了个招呼,便把赵千的尸体交接了。

  赵福禄找来抬尸的四个小伙子都是他们家表亲,庄稼人,个个年轻力壮。

  抬人也有个讲究,父母不能在场,除了这四个小伙子和奶奶,其他人都在家里等候。

  奶奶忙前忙后打点精细,四个小伙子哼哧抬着赵千的尸首跟在后头。

  那四个小伙子刚把赵千的尸体抬起来,就感到肩膀压了千斤重担。明明只是一具尸体,他们都感觉在抬一块巨石。

  其实公安机关在把尸体从太平间抬出来的时候,同样有这种感觉,这尸体重的非同寻常。

  四个小伙子面面相觑,大家都察觉到不对劲,但觉得太邪乎,所以不敢出声。他们艰难迈步往前走,奶奶在前面撒纸钱引路,步子迈的不大不小,正巧能被跟上。

  大概走了一半路程,到了一个坡那儿,四个小伙子实在迈不动步子了。

  这一路走下来,不知为何,越走越邪乎。本来是十月份秋老虎回头的日子,天气正炎,可越走,身上却越冷,肩膀也越重。走了一半,全在那喘粗气。

  四个小伙子背心冒冷汗,右后方的那个双腿还忍不住打了颤。由于正在斜坡上,他这一颤,竹床不稳,尸体都差点掉地上。惹来其他人一顿骂。

  奶奶没说啥,取出早已做好的四张符贴在他们胸前。那符沾着鸡冠血,符一贴在胸口,四人精神一震。他们不敢细想,抬着赵千的尸体,一个劲儿的往前赶。

  赵千是被人所杀,尸体又被泡在水里,所以非常忌讳水和利器。

  奶奶这一路绕得有点远,特意避开了村里的水塘。其他人早在家里安排好一切,让人把利器全部放到别人家藏起来,甚至连一根绣花针都没。屋里的水缸也被挪到别人家。招呼客人的食物,也得在其他地方做好了,然后端到屋里来。

  尸体抬到赵家门口后,直到奶奶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堂屋,他们才舒一口气。

  这时候赵福禄和他老伴儿是不能出来的,得等到其他亲朋行完礼之后,才能出来。两老隔着窗户,远远见到儿子的尸体,本来还能忍住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赵婆婆忍不住又哭晕过去。

  几个亲戚受到气氛的感染,也忍不住啜泣起来。

  奶奶叹了口气,还好他们不是在堂屋哭。

  赵千的尸体停在堂屋,脚朝里,脸上盖着方白帕。

  白帕不能移开,更不能在额头上放纸钱,亲人上拜的时候,也不能在头顶那边磕头、上香。磕头的地方要选在身侧。

  反正一应事宜,都以避开赵千的头部为先。

  而且白发人送黑发人,非常忌讳长辈给死者下跪。所以赵千的老父、老母,只能等赵千的同辈给他上完香磕完头之后,再过去只拜不跪。

  这里面很有讲究,晚辈先死,长辈跪拜,晚辈会经受不起,会折福。这对他们的往生很不好。

  再三叮嘱了赵家人之后,赵千的老母亲还是连续三次哭晕,连堂屋都不敢进,整个丧礼差点没法进行。

  最后一直持续到傍晚,第一天才算完。

  奶奶这时候才舒一口气。晚上草草吃过饭,又找来白丝巾,轻轻系在赵千的脖颈处。

  白事知宾在丧礼上要操劳的东西,远比大家看到的要多得多。

  奶奶累的腰酸背痛,但毫无怨言。她常说:这都是积德的事儿,还抱怨什么?

  白天总算安然度过,不过这一天真正要操心的还属晚上的守灵。

  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

  守灵的习俗各地不一,但是赵千这种情况,父母长辈是不能为他守通宵的。奶奶一个外人,也帮不上忙。这得赵家人自己忙活。

  赵福禄和他老伴强忍着泪着在堂屋守到了十二点,之后被奶奶催去屋里睡了。

  这时候,堂屋里的人就只四个表亲、堂亲。他们也是今天抬灵的那几位。

  奶奶亲去厨房给他们下了每人下了一碗面,面里放了许多生姜,不管饿不饿都得吃。

  吃罢,奶奶收拾碗筷,说:千万不要出院子。

  有个愣头青问:为啥。

  奶奶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只认真叮嘱了几次。又转头看了其中一人一眼,觉得这人体质太弱,不过转念一想,还有其他人陪着应该不会有什么事,便回后屋睡了。

  守灵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非常无聊,还要保证香火不断。

  四个年轻人忙活完了,就坐一起瞎聊。他们和赵千关系都相好,挺唏嘘一个兄弟就这么去了。

  赵千的堂哥赵石一直在那里骂骂咧咧的说要弄死那个杀人犯。

  剩下那三人分别是赵千的另一位堂兄赵武、表哥李发,和年纪最小的孙成山。

  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就聊到了抬灵时候发生的事情。

  抬灵时候发生的事情非常邪乎,尤其在斜坡那里。李发胆子最小,忍不住先说了:那时候身上压着坐山似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