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_淹留【完结】(4)

阅读记录

  随着科学越来越发达,这种事情也渐渐有了科学解释。多是死者被生物静电刺激,所以一下坐了起来。

  然而这在白事当中被称作诈尸,和起尸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但是老爷子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额头变青,还是第一次见。

  这是大凶之兆。

  婆婆当即建议把老爷子拖去烧了,烧了肯定就是一了百了的事儿。

  孙中平、老爷子的次子、小女儿三人毫不犹豫反对。

  80年代的农村,火葬并不流行,不仅是不流行,甚至在许多人眼里,火葬是没本事的体现,是很丢面子的事情。谁家老人死了送去火葬,基本是要被同村人笑话一辈子的。

  婆婆没辙,摸了摸老爷子额头上那块青色,仿佛在触摸一块冰块按照老爷子这个情况,等脸上也变青的话,这一家子就完了。

  于是她想到了我奶奶。

  十里八乡最出名的白事知宾,郑凤英。

  奶奶叫郑凤英,她并没有和我说过关于自己的事儿。但听老爹说,奶奶娘家那边祖上是专门从事白事知宾这一行业的。

  凡事都讲究传承,这一行也不例外。

  其实大家要是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当白事知宾的人,一般都和红娘一样都是女性,极少有男性主持丧事。

  这是因为,白事知宾这一行许多情况下传女不传男。

  一来女性细心,在细节方面,考虑得比较周到,有些什么小纰漏,立刻就能发现。

  二来女性体阴,不会太冲撞到死者。倘若是男性主持丧事,和死者相处久了,又和死者没有血缘关系,很容易就被阴气冲撞了。久而久之,容易落下病根子。

  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看到谁家在操办丧事的时候,绕道走的原因。

  你和死者又不是亲属关系,死者找上你,归你倒霉。

  不过孙中平也没想到,千辛万苦把我奶奶请过来,结果奶奶二话不说,掉头就走。

  孙中平那个急啊,过了零点,老爷子就要在家里停第四天了。

  他虽对红白之事知道的不多,但也知道,老爷子最多只能在家里停三天,要是时间久了的话不太好。

  具体怎么个不太好法,很少有人愿意去尝试,何况老爷子的情况本来就不正常。

  奶奶执意要走,孙中平没办法。这时候一个婆婆从屋里急急忙忙跑过来,拉着奶奶的手不放:凤英姐姐啊,您可一定要帮这个忙。

  奶奶看了那个婆婆一眼,终于松口,被孙中平和一干亲眷请到了堂屋。

  不过那时候奶奶并没有让我观看全过程,只是在一干参加葬礼的人群当中,挑了一个青年男性,要他在屋外好生看着我,不要让我到处乱跑,并且无论如何都不要靠近堂屋。

  再之后的事情,我就不怎么清楚了。许多年以后,等我长大成人,问起奶奶,她才告诉我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此之前,先得说说白事知宾。

  严格意义上来说,白事知宾并不是驱邪捉鬼的道士,也不是负责超度的僧人,他们只是迎宾。

  将客人伺候舒服了,好让他们上路。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迎来送往的多了,自然会碰到很多邪门的事情,所以说他们或多或少还是会一点儿驱邪的本事的。

  奶奶那天晚上也做出了一些类似的事。

  那时候,我尚年幼,孙中平家里发生的事情,在我心中成了阴影。

  或许是记忆的无限夸大,那个乌漆墨黑的夜、亮着灯的屋,和空气中满溢的纸灰香烛味,让我做过无数次噩梦。

  我始终记得那夜在小洋房外,挡在我身前的青年一脸惊愕的样子,还有屋子里传来的古怪声响。

  这些记忆横亘心头,奶奶却始终不愿提及。

  后来我才知道,她并不想我深入追究这些,只希望我把一切都当成一个故事。

  但有些事情就是命。

  18岁那年,我考上外地的某大学那天,奶奶终于把我叫到房中,语重心长告诉了我一些事情。

  奶奶的话一直回荡在我耳中:小六啊,长大了,要出去上大学了,奶奶为你高兴。

  不过有句话你要记住了,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躲远一点,不要让奶奶为你担心。

  我仔细听着,原来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些难以预料的事。

  那天晚上,我们赶到孙中平家,奶奶远远看到躺在堂屋的老爷子,就知道了今天不能善了,所以掉头就走。

  青额头这一情况,其实并不罕见,古往今来,发生过无数次。

  可次数虽多,但中华大地多么宽广?上下五千年,从塞外到中原,死过的人有多少?平均下来,青额头出现的比例低得离谱的。

  或许死去数十万人中,都难有一人。

  奶奶见过起尸,却从未见过青额头。

  青额头一出,处理不当,要出大事。

  第三章 下灵人

  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法肯定是把老爷子拖去烧了,但火葬场离这边十万八千里,要在大晚上、赶在凌晨之前,把人拖到县里烧了,不太现实。

  被孙中平请入屋中之后,奶奶拿了把椅子,在老爷子身边坐下。

  先前管事的婆婆叫张翠娥,也拖了把椅子过来。然后把孙中平等人赶了出去,小声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