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穆勒群岛的幽灵_茶炉【完结】(26)

阅读记录

  二战期间,德国动用了大量的人工在克拉科夫郊外构筑了森严的地下堡垒群,准备作为希特勒的备用前线指挥部。

  随着战局的后迁,这座规模庞大设备齐全的地下掩体还没有交付使用,苏联红军的大反攻就已经越过波兰边境,德国人撤退前夕派工兵炸毁了掩体的各个入口并埋设了无法统计的地雷。

  从此,那里便成了死亡的禁区。

  战后,基于战略的考虑,“协助”波兰政府重建的苏联人没有去触动那里。经常有远远经过的人们听到从废墟里传出的机械声音和看到有黑影在废墟间游荡,于是,又有人传闻那里闹鬼……

  事实上,撤退前的德国人并没有全部摧毁通往地下掩体的所有入口,在早已被废弃的小矿山脚下,有一处隐蔽得非常好的洞口,有些有形无实的东西常在那里游荡……

  钻过一段必须低头走的巷道后,眼前的景象能让所有来访者感到为之一振!

  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为非常现代化的机械制造组装车间,有些东西在流水线上已经形成初步的雏形,如整流罩、推进器等。身着白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们在流水线旁忙碌着,没有人抬头看一眼周围的游客们。

  身份特殊的游客在党卫队向导的带领下穿过车间和研究区,进入掩体的核心部位--总装试验室。这里的空间非常之大,中央大平台上停着一架巨大的三角翼飞行器,看上去很像澳洲土著们常用的飞去来器,科技人员正在飞行器底部对携带武器架进行测试。

  为基特-黄引以自豪的第三帝国科技中除了保罗皇以外,就是福克公司战争末期研究的飞行翅膀。可惜,飞行翅膀只有蓝图及在风洞中的模型试验数据。不过现在好了,有了新帝国基地强大的技术支持,这种看上去很像手掷玩具的东西终于可以投入实际应用。

  克拉科夫基地生产的这种大型飞镖一次可载运300名满负荷的士兵及两辆轻便战斗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空天往返式飞行,在高空关闭动力,依靠滑翔来实现战术目的。飞镖的动力系统由V2导弹改造,比起保罗皇的动力系统更具有安全和稳定的性能,至少,不会像保罗皇的燃料,脾气那么大……

  虽然当时,国际上还没有隐形技术这一说法,但有远见的德国人已经抢在世界的前面率先开始隐形技术的开发与探索,福克的大飞镖从外观上看,与今天美国空军装备的B1、B2有着非比寻常的共同之处,在世界各国的雷达系统还未得到有效的改进前,大飞镖在这颗星球的上空到处溜达却如入无人之境……

  德国。慕尼黑鹰巢旧址。

  纳粹元凶希特勒在慕尼黑附近的最后的堡垒位于1885米高的山上,那儿有一条路直通山中的人行隧道,然后通向一座电梯入口。电梯上行120米,中间穿过岩石,一出电梯便是希特勒的作战室,这里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鹰巢”。晴天从这儿可远眺萨尔茨堡高达2713米的沃茨峰以及山脚下的国王湖,景色极佳。

  这一伙人不远万里到此,可不只是为了登高赏景的。战争结束后,这里便被盟军开辟为休闲娱乐的山间别墅,宽大的作战室中已经找不到旧日一丝的痕迹,只有那些笔直的墙壁和冰冷的石头仿佛还在向旧德国的幽灵们诉说着压抑的痛苦。某人弯腰在作战室的壁炉边缘摸索着,似乎在寻找什么。其他人面无表情的围在他的周围。探索了许久,某人终于摸索到了一个隐藏的非常好的开关,他心情复杂地按下去,笨重的壁炉轻微地颤动了一下,接着,便发出那种生锈机件摩擦时难听的吱呀声,几分钟后,大壁炉完全挪向一边,露出一个黝黑的洞口。

  洞里阴暗潮湿,有股子腐烂发霉的味道很快在洞子里弥漫开来,呛的人有些呼吸不畅。盘旋的通道一直向下,阶梯很宽,看得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在来访者踏入螺旋阶梯的一瞬间,壁上的照明设备便陡然亮了起来。简朴的墙壁上垂挂着一些陈旧的旗帜,每一处拐角都挺立着一具中世纪的青铜铠甲。

  通道尽头是一扇沉重的橡木大门,通过暗藏的机关,大门在沉睡了多年后,终于重新为来访者洞开。足以容纳几千人的阶梯式礼堂被生硬的开凿在山体中,可想而知当年建筑的难度。

  这里,才是真正的“鹰的堡垒”,秘密建造的最后的防线。不过,它的拥有者却从来没有涉足过这里,而今天,在这里将要发生一些足以影响世界的事件。

  来自南美的这一伙人在历史的幻觉中穿行,抚摩着当年的荣耀,体验着重新做征服者的快感。不知是谁触动了某个开关,激昂的纳粹军乐猛地响起,在急促的军鼓声中,他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人山人海,耳边似乎又传来了歇斯底里的喉叫“胜利万岁……”灯光陆续被启动,主席台上血红的纳粹旗帜中间,巨大的希特勒检阅军队的照片好象一尊拼凑起来的幻影般充斥了所有人的脑海……

  那个时刻即将来临……那个时刻就要到来。

  ☆、第十六章

  最近一段时期,基特-黄时常感到身心疲惫。

  作为帝国精锐中的精锐,铁血人的设计要求中并没有疲劳这个概念。他们是神秘的人机一体化武器,具有人类所有的特征以及钢铁般的意志,是旧德国复兴的希望所在。然而,这种疲惫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茶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