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理小说的评论传统中,不爆雷是最基本的美德,而面对如此一本恢宏又精细的小说,多做任何说明都会伤害读者的阅读乐趣。但我仍忍不住想对书名多做一点说明,书名《64》意指昭和64年,虽然这一年才过七天就改元为平成,但还是发生了一桩女童的绑架案,到了十四年后依然没有侦破,于是主角以及一干警察必须与绵延十几年的时间对抗,找出真相。
听来热血,却在时间的磨折下沁着哀戚的意味,这样的对抗形式与警察和组织的关系恰为对位,于是横山秀夫展现了我们所以为的组织下的寂寞与哀愁,也恢复了警察作为一个人的可能。
“小说富于意义,并不是因为它时常稍带教诲,向我们描绘了某人的命运,而是因为此人的命运借助烈焰而燃尽,给予我们从自身命运中无法获得的温暖。”这是班雅明说的话,横山秀夫所做到的,也不过如此而已。
译序
◎绯华璃
身为一个翻译,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能够翻译到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作品吧!因此,身为横山秀夫老师的忠实读者,当我得知自己有机会可以翻译他的大作时,兴奋得简直要飞上天了。更何况《64》还是继《震度0》以来,相隔七年的最新长篇力作,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感到光荣的事了。
横山老师的作品向来具有“一笔入魂”的美誉,因为他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直指人性最幽微的黑暗与丑恶,赤裸裸地写出埋藏在衣冠楚楚的假面底下,不为人知、也实在是不能拿出来见人的那一面。
案件在横山老师的作品中从来不是重点,只是用来推动书中各个派系的人马进行心理角力的触媒。本书名为《64》,指的是发生在昭和六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九年)的一桩女童绑架撕票命案。该案在书中虽然已经是过去式,却犹如阴魂不散的亡灵般,深刻地影响着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引发了各种蝴蝶效应。
横山老师之所以能在后起之秀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的日本推理小说文坛占有谁都无法取代的一席之地,主要还是因为他对于人性的冷眼观察、精准描写至今尚无人能出其右。他不会为了增加戏剧性而去描写走偏锋的社会边缘人格,他笔下的小人物永远是那么地有血有肉而真实,就像你性格中的自我,就像我性格中的私心,就像身边路人甲乙丙丁的冷漠疏离、独善其身。也因此他的作品中往往没有大奸大恶的坏人,有的只是庸庸碌碌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挣扎着想要出人头地,为了保护挚爱的家人、或者是保护自己得来不易的身份地位,人性中难以避免的自私、贪婪、狡诈、算计……
而这些自私、贪婪、狡诈、算计,本来就是潜藏在你我心灵最深处的弱点,会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因为不同的诱因而露出其残忍的獠牙。但是当主角身为警察的时候,原本不具什么杀伤力的獠牙,却因为公权力的加持而变得威力强大且面目狰狞。没有人是故意使坏的,因为人类的劣根性原本就深植于每个人心中。也因为没有人故意使坏,而是人性原本就坏,所以也不会有任何罪恶感,自私得理所当然,常常让拥有全知观点的读者看得咬牙切齿。
如同书中没有绝对十恶不赦的坏人一般,同样也没有充满主角威能的人物。本书的主角三上义信只是个渺小如你我的平常人,虽然他有他的信念,但也不得不向严苛的现实低头、做出妥协。他心里有一把尺,但是这把尺上的刻度却是时常在变动着,就像道德良知永远都在跟现实利益拔河一样。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被其浩大的篇幅给吓了一跳,不过仔细看下来,横山老师显然是呕心沥血地在铺陈,六百多页的原文居然没几天就看完了。
《影子的季节》《动机》的艳惊四座奠定了横山老师身为短篇小说家的地位,但是他的长篇同样精彩。尤其本书增加了对夫妻之情、亲子之爱、同僚之谊的描写,让作品具有更多面向的深度与张力。
然而,就如同横山老师的书中从来没有英雄一般,也不必期待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酣畅淋漓、令人大呼过瘾的痛快结局。虽然最后总算是在人性的幽谷中看到了一丝微光,但终究还是让人掩卷长叹,久久不能释怀。
光明永远伴随着最深沉的黑暗——这就是横山作品的醍醐味,愿与你共享。
1
雪花在暮色中随风飞舞。
拖着沉重脚步下了计程车,身穿警用夹克的鉴识课员早已在警局大门口等候。在他们的催促下进入警局内,穿过值班员警的勤务室,沿着昏暗的走廊往前走,最后再从里面的后门进到员工用的停车场。
停尸间静静地座落在警局的最角落。那是一栋没有窗户的简陋小屋。抽风机发出低沉的运转声,仿佛在告诉大家:“内有尸体”。鉴识课员把门打开,随即退到门边,只留下一个“我在这里等你们”的眼神示意。
连默祷都忘了。
三上义信把门推开,铰链发出声响,甲酚的味道直冲眼鼻而来。手肘一带可以感觉到美那子的指尖正隔着大衣的布料紧抓着自己。
刺眼的灯光从天花板上直射下来,及腰的验尸台上铺着蓝色的塑胶布,从塑胶布上可以看出一个覆盖着白布的人体隆起物,身形比成人还要小一点,但也绝对不会让人联想到小孩子,这种半大不小的隆起形状让三上倒退了几步。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横山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