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那个社团是弹钢琴吗?”
“不,弹钢琴是很后来的事。当时是演奏单簧管或萨克斯风之类的管乐器。高中是所谓的越境入学,通勤到福冈上学,在那里的铜管乐队也是吹奏萨克斯风。那时他对爵士乐的兴趣更加高昂,学校成绩一口气退步到劣等生范围。一年级或二年级的暑假,曾打算离家出走,抱着一把萨克斯风要去东京,但却愚笨的遗失了重要乐器,把名古屋姐姐家当成垫脚石前往东京的计划因而无法成行,只做了暑假旅行就返回乡下了。”
“钢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呢?”
“进入大学的‘爵士乐研究会’后,马上从萨克斯风转到钢琴上面。”
“但纲琴这种乐器那么晚才开始弹可以吗?”
“据说是相当贯彻自创流派的弹法。爵士乐这种音乐就是具备那种特性,几乎不弹什么钢琴乐谱所写的东西,而是自行创作,随意而即兴地演奏。”
“毕业以后进入东京的唱片公司。是在里面担任爵士乐的演奏家吗?”
“不,是普通的上班族,但才两个月就离职了。是因为公然旷职一个月而被惩戒解雇的。”
“辞职的理由呢?”
“听说是提出了相当任性的唱片制作企划,因为不被接受,就这样不去公司上班了。根据当时相当亲近的朋友所提出的另一种证词,确实的辞职经过虽然是这样没错,不过实际原因以现在来说,应该是典型性的‘五月病’吧。像是山大王一样地度过学生时代的乡下学校毕业生,初出社会再加上对东京的环境不适应而引起的一种恐慌症,像是溺水的人抓住稻草一般,他被证实紧紧地抓住对钢琴爵士乐的热情,再度燃烧了起来。”
“到底哪一个原因才是真的?”
“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想恐怕两边都不是真的吧!”
“你说钢琴也是他自创流派,以专业为目标的动机似乎不坚定……他这样也能推出将近十张唱片,还当上聚集爵士乐演奏者那个名字叫作新……什么团体的领导人物吗?”
我打开报告书的内页。
“是‘新爵士乐联盟’。详细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因此我试着问了三位专家有关他的事。”
我寻找报告书上的相关部分。
“关于他弹钢琴的技术非常拙劣,音感也不太出色这两点,三个人的意见都相符。其中一人的意见——稍微有点强词夺理,我也不是很了解——与其说他具有爵士乐才能,倒不如说他能判断、指示爵士乐所持有的思想性方向,并具备能顺利统率年轻爵士乐演奏家的领导人手腕。根据另一个人的意见,他并不具备象征领导人资格的优秀作曲能力,他所持有的是一种制作人的才智——就是能指示演奏家们根据当时时间和场合,必须做出什么样的演奏会更好、更有效果。第三个人的意见则是他并不具备作为一个制作人所必要的领会时代的感觉,发现演奏者想演奏的音乐和听众想听的音乐之间的力量,而且他也没有努力尝试要那么做。他能够发行唱片、担任联盟领导人的工作,只是暴露出日本爵士乐程度的薄弱及层次的低下而已——他不断强调地说着。”
“是这样吗?一边做着各式各样的打工,一边致力于几乎没有收入的爵士乐,光是这样并不能说他对于钢琴爵士乐抱持强烈的热情吧!”
“也有人持相同的看法。不过他还接触了另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电影拍摄现场。约从十年前起他就开始以打工的方式兼任副导演和编剧的工作,他的演奏活动也因此而受限。”
“他是不是放弃了爵士乐的工作?”
“是的。受到当时一起从事演奏活动的某个人物表现的驱使——”我找出和那名男子会面时的笔记。“就算在演奏活动最充实时,他也已经停止追求自我的可能性,只以实际所持有的力量尽可能做出最好的演奏为目标。另外的表现就是从自由爵士乐那种过于激烈的演奏,后退到更正统稳健的钢琴演奏。清楚地来说,是把瑟隆尼斯·孟克【注85】这个钢琴家,以他自己的诠释向下沉沦了——好像是变成这样。你听得懂吗?”
“我听不懂。总而言之,就是原寮这名男子现在比起爵士乐,更专心致力于电影及编剧方面的意思吗?”
“也不是那样。”
“那是怎么回事?”
“他虽然和电影界的朋友持续往来,但副导演和编剧的工作都只做了四、五年左右,之后也完全偏离了那方面。”
“远离了电影界,那不就表示他对爵士乐的热情还没衰退吗?”
“也不是那样。”
“那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
“这四、五年来,他待在九州出生故乡鸟栖市的时间反而比待在东京更多。”
“他在乡下做什么?”
“和两个哥哥在一起,从昭和五十七到五十八年间照顾重病的母亲,也照顾在五十八年夏天过世的父亲。然后照料行动不便的母亲一直到昭和六十年,也就是今年五月死亡为止……”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原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