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迟早,不论是否愿意自己都会成为大人。既然如此,还是希望现在成为,最喜欢的贤木晃也的幽灵'这一,大人'。这么做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也是希望停下自己的时间这一愿望吧……”
+ +我认为……人死之后,会不会在某个地方可以和大家相连在一起呢。我有时也会这么想。
“大家”是指谁?
是之前死去的大家。
+ +“就这样子,小想作为,贤木晃也的幽灵'觉醒,时而出现在这里那里,随着他渐渐取回作为,幽灵'的记忆,开始寻找起了不知去向的贤木先生的尸体……从那里开始说不定已经是,代理'一样的行为了呢。
与其说是为了实现小想自己的愿望,不如说是彻底作为,贤木晃也的幽灵',想要为已死的自己=贤木晃也做的事情。找出尸体公之于众,这样一来本来应有的,死'来临的话,自己=贤木晃也就可以和,大家'相连在一起了。因为贤木先生一直期望着这样……所以。”
5
“怎么样?”
结束了不知趣的解说,我非常紧张地观察着鸣的反应。
鸣一本正经地抱着胳膊。
“还算可以吧。”
她答道。这时的她看起来仿佛和某一刻的千曳老师很相似。
“这本来就不是可以拿出正确答案的问题……只不过。”
“什么?”
“虽然我感觉这样子比喻也挺不知趣的,但我总感觉那个,幽灵'跟海市蜃楼差不多。”
“海市蜃楼?”
这么一说故事之中确实出现过一小段在绯波町的海上看见的海市蜃楼的情节。
鸣答道“对”,闭上了右眼。
“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的,虚幻的风景。原本的风景由于空气的温度差使得光发生折射,或伸长或缩短或倒转地显现在了与原本不同的地方的……歪曲的虚像。”
“啊,嗯。”
“周围人看见的一直都是比良塚想这个男孩子的实像。但是,那孩子自己看见的是那种像海市蜃楼一样歪曲的自己的虚像。那就是,贤木先生的幽灵'。”
“哦……”
“所谓空气的温度差,也就是空气中包含的分子的运动量之差吧。在每一段单位时间里的密度之差,也能这么说吧。”
“是这么一回事吗。”
“小想的情况,折射的原因是内心的温度差。内心中的,悲伤'的密度,之类的。它的数值变得太高,原本的模样成了歪曲的虚像……这样子。”
鸣“呼”地舒了一口气,我“嗯嗯”地向她点着头。
比起生硬地搬弄看似有理的道理来解释,还是这种比喻方式更为合适,我一边这么想—— 。
“顺便不知趣地提一下。”
我说道。
“我思考了一下这样的规则。”
“规则?”
“不如说,是,贤木晃也的幽灵'的认知模式。”
“嗯?”
鸣很感兴趣地看向我这边。
我又一次非常紧张地,把从刚才开始就在思考的,想要的在脑袋中总结的那个问题说了出来。
“小想作为,幽灵'出现着的期间,是怎么样认知小想自身的。
...这应该不会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一样的吧。我认为差不多可以大致分为这样几个模式……”
接下来我向她展示的,是如下三种“模式”。
1 只有自己一人在场的时候。“贤木晃也的幽灵”会将处于那里的比良塚想的实体认作“不存在的人”。所以,就算看镜子也不会看见自己=想的模样。
2 有别人在一起,他或者他们承认想的存在的时候。在这种地方,“幽灵”也会承认“想在这里”。“幽灵”会虚构一个像出窍了的“灵魂”一样的视角,观察自己=想的模样与言行。
3 就算有别人在一起,但那个人可以看见自己这个“幽灵”
(——“幽灵” 自身这么认为)的情况下。在与那个人独处的地方,会按照1 将想认作“不存在的人”。
“适用这条3 的唯一的对象也就是见崎鸣。”
我一边回忆着她所讲的内容的细节,继续说道。
“比如说,,幽灵'出现在见崎家别墅的茶会的时候。见崎感觉..像是发起邀请一样,一个人去了露台,结果想也追着你来到了外面吧?然后变成了你们两个独处的情况,他作为,幽灵'向你搭起了话。但是那时候在场的小想自身成了,不存在的人'……。
没想到,见崎的爸爸出现在了那里。因为你爸爸把在场的小想当作存在的人来对待,这样子的话,幽灵'那一边的认知也不得不切换,于是变得无法与你直接对话,变得快要消失……对吧。”
过了一会儿,鸣说着“确实”点了点头。
“我觉得是这样子。”
“这里面——”
我继续往下说道。
“让我非常在意的问题是,小想到底是为什么会误会。见崎鸣的左眼能看见、一直能看见自己这个幽灵,这个误会。”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绫辻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