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吓得大叫一声,昏厥于地。
柳絮飞醒来时,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单位领导黄书记正亲切地望着他。
“老柳,你醒了。”黄书记俯下身来。
“我这是怎么了?……”他支吾着,回想着……
黄书记说:“今天上午,我们派人给你送资料,才发现你倒在厕所里,你的头晕病又犯了。”
“厕所里有什么东西吗?”他想起了那只黑手,那朵梅花……
“什么也没有,怎么,你看到什么吗?”
“没,没有,我可能出现了幻觉……”柳絮飞局促不安地望着黄书记。
“你血压不太稳定,脸上有点擦伤,我们一直想给你配备一个保姆或者厨师……”
“不,不用,我自已会照顾好自已。谢谢组织的关心照顾,我应该加倍为党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是你怎么到现在也没有写入党申请书?是不是想加入你父亲曾参加的民主党派?”
“不,我参加共产党,我目前还不够条件,差距很大,我要努力……”
柳絮飞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柳絮飞回到家后,看到厕所如旧,并没有看到那个窟窿,更没有什么青砖散落地上。
那么,那天看到的黑手,还有那朵精致的小金梅花,可能是个幻觉!
要真的是幻觉就好了。
柳絮飞暗暗想。从此,他更加埋头苦干,尽量不使自已的头脑有思考多余的事的空隙。
与楚天舒、夏瑜、柳絮飞组成专家组的陶岚是一位38岁的年轻女科学家,清华大学毕业,是土生土长的科学家,性格开朗,豪爽,很有些男子汉的气质,由于全身心投入科研,至今未婚。陶岚是烈士子女,父母是新四军干部,母亲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父亲陶自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时是志愿军某部团长,美军仁川登陆后,他所率的团被打散,他本人不知去向,至今没有找到尸骨,有人说他牺牲了,也有人说他被俘。
陶岚目前居住在清华大学附近的一座单元楼里,独身一人居住三室一厅的房间,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井井有条。如今接到参加专家组奔赴西北的任务后,兴奋异常,整夜未眠。她一直都在搜集熟悉一些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她掌握的资料有:
原子弹是一种利用核裂变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它是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的,具有非常强的破坏力与杀伤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组织。1945年第一颗参与战争的原子弹爆炸于日本广岛,时间为1945年8月6日。1945年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直接导致日本于9月2日投降。
原子弹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军事上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从1939年发现核裂变现象到1945年美国制成原子弹,只花了6年时间。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一颗用于试验,两颗投在日本。1945年8月6日投到广岛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重约4.1吨,威力约20000吨。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是: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自1945年以来,原子弹技术不断发展,体积、重量显著减小,技术性能日益提高。此外,提高原子弹的突防和生存能力以及安全性能,也日益受到重视。
二战期间,科学家西拉德为防止德国人抢先造出原子弹,动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阐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罗斯福才批准了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全力研制原子弹。
1942年8月,美国制订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43年7月,美国成立原子弹研究所。
1945年3月,美国成立合并秘密的原子能委员会。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
1945年8月13日,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在这之前,研制这一武器的“曼哈顿计划”在几年间严格保密,连美国副总统长期也不知道,世界上的人们几乎都是在第一次核轰炸后才知道原子弹。
8月9日,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这一消息,并加上了“所有生物被烧死。该城烟火弥漫,高达四万英尺”的标题。
8月9日,这天大家开庆祝会时,毛泽东却打来电话找到社长博古,批评这是“政治性很强的原则错误”。接着,毛泽东又把负责编辑的同志叫到枣园,严肃批评了一个多小时,认为不应该如此渲染原子弹的威力。
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已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