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么东西?”鲍勃·谢尔顿问。
安德森解释道:这些旧的主机有时会过热,如果冷却系统出现故障,电脑的温度会急剧升高,数秒钟内就能着火。由于制作电脑的材料有合成树脂、塑胶和橡胶,出现火警时人会先被毒死,而不是被烧死。因此所有的恐龙窝都设有紧急开关——这个名称取自核反应堆的紧急开关。一旦失火,赶紧按下紧急开关,不但可关掉电脑的电源,也可通知消防队,同时对电脑喷洒灭火剂。
安迪·安德森将计算机犯罪调查组的人员介绍给吉勒特、毕晓普和谢尔顿认识。首先是琳达·桑切兹,她是个矮壮的拉美裔中年女子,身穿松垮的棕色套装。她是调查组的SSL成员——负责扣留、搜寻、登录,她这么解释。她也负责检查歹徒的电脑,查看是否暗藏陷阱,复制里面的文件,将软件和硬件整理为犯罪证据。她还是数字化证据复原专家,专门“挖掘”硬盘内容,寻找被隐藏或被删除的资料——因此,这类人员有电脑考古学家之称。“我是小组的猎犬。”她对吉勒特说。
“有什么消息吗,琳达?” 棒槌学堂·出品
“头儿,还没有。我那个女儿啊,是全地球最慢吞吞的女孩了。”
安德森向吉勒特说:“琳达快当外婆了。”
“超过预产期一个星期了。全家人都快发疯了。”
“这位是副组长,斯蒂芬·米勒中士。”
米勒的年纪比安德森大,年近五十岁,一头浓密的头发开始转白,肩膀下垂,外表笨拙,体形像梨子。他似乎是个谨言慎行的人。根据他的年龄,吉勒特猜想他可能属于第二代电脑程序设计师,即七十年代初电脑界的先行者。
安德森介绍的第三个人是托尼·莫特,三十岁的样子,神色愉悦,披着长长的金色直发,脖子上用绿色荧光线挂着一副欧克利牌太阳镜。他的办公隔间里摆满了他和一个亚洲女孩的合照——两人一起滑雪,一起骑越野自行车。办公桌上有一顶安全帽,角落里放着一双滑雪靴。他代表了最新一代的骇客:热爱运动,喜欢冒险,不管是敲键盘编写程序,还是参加极限运动U形滑板项目,都很在行。吉勒特还注意到,计算机犯罪调查组的警察中,就属莫特腰间的手枪最大——一把亮晃晃的银色自动手枪。
计算机犯罪调查组还有一位接待小姐,但她今天请病假了。在州警署中,计算机犯罪调查组的地位很低,这从州警以“电脑痞子队”称呼他们可以看出。总署不会派人暂补空缺,而小组的成员不但要自己接电话,还要过滤邮件,处理文件,因此可想而知,大家都不太乐意这么做。
吉勒特的视线转到墙上的几面白板上,显然那是用来列线索的。其中一面白板上贴了照片,他看不清楚,因此走上前去。他猛地停了下来,倒吸了一口冷气,震惊不已。照片上是个年轻女子,身穿橙红色的裙子,腰部以上赤裸,血迹斑斑,肌肤苍白,躺在草地上,已经死了。吉勒特玩过不少电脑游戏,有《真人快打》、《古墓奇兵》,也有《毁灭战士》,尽管内容恐怖血腥,却远比不上这个可怕、暴力的静止画面,一个真实的行凶场面。
安迪·安德森向墙上的时钟瞥了一眼。照理说,电脑中心的时钟应该是数字化的,那却是一个老式的挂钟,时针分针兼具,而且布满灰尘。时间是上午十点整。安德森说:“得赶紧行动了……现在我们分两路办理本案。毕晓普和谢尔顿警探进行常规的凶杀调查。计算机犯罪调查组处理电脑证据——有怀亚特来这里帮忙。”他瞄了一眼办公桌上的传真,补充说,“我们还在等西雅图来的一位顾问,名叫帕特里夏·诺兰,是因特网与网络系统专家。她随时会到。”
“是警察吗?”谢尔顿问。
“不是,是民间人士。”安德森说。
米勒补充道:“找商业界的安全人员来帮忙是常有的事。科技进步太快,我们不可能跟上所有最新的发展,罪犯总是领先我们一步。所以一旦有机会,我们尽量借重民间顾问。”
托尼·莫特说:“他们通常排队等着帮忙。如果帮忙抓到骇客,写在履历表上是很荣耀的。”
安德森问琳达·桑切兹:“好了,吉布森的电脑在哪里?”
“在分析室里,头儿。”桑切兹朝一条阴暗的走廊点点头,那些走廊像蜘蛛网一样从这个中央办公区延伸出去,“刑事现场鉴定科的两个技术人员正在找指纹。说不定凶犯闯进了她家,留下了几个清晰的指纹。再过十分钟应该就可以完成。”
莫特交给弗兰克·毕晓普一个信封。“十分钟前送来给你的。是关于刑事现场的初步报告。”
毕晓普用手指梳着僵直的头发。他喷了很多发胶,梳子梳过头发后,留下了梳齿纹,吉勒特看得很清楚。毕晓普随便浏览了一下,没说什么。他将这一沓薄薄的文件递给了谢尔顿,然后再次将衬衣下摆塞进裤腰,接着靠在了墙上。
壮实的谢尔顿打开文件,看了好一会儿后抬起头。“根据目击者的报告,凶犯是白人男子,中等身高,中等体形,身着白色长裤、淡蓝色衬衫,领带上有某种卡通形象。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侍者说,那人看起来就像这里所有的电脑科技人员。”谢尔顿走向白板,开始记录上述线索。他继续说:“他佩戴的识别证上写着‘施乐帕克研究中心’,不过我们确定识别证是假的。没有确切的线索指向研究中心的任何人。他蓄着山羊胡子,金发。另外,死者身上有几根断裂的蓝色牛仔装纤维,这和她的衣服或她家中衣柜里的衣物不吻合,可能是凶犯留下的。凶器可能是军用卡巴刀,刀尖有锯齿。”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杰佛瑞·迪弗杰夫里·迪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