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虐记_[日]桐野夏生【完结】(4)

阅读记录

  可是,健治为什么要说“您不原谅我也没关系。我想,我也不会原谅老师的”呢?是因为我成了一名编造谎言的作家吗?我反复阅读健治的信,然后将它放在书桌的一角,陷入了沉思。因为那封信,书桌上的景致全然改变了。电脑、墙上的画、桌上的花都仿佛变得不真实而黯然失色。那封信是一件非凡之物。我竟弄不清健治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时也包括我自己。

  正如信上所写,我是一名作家,笔名小海鸣海,时年三十五岁。在十六岁高一快结束的那年夏天,我正式登上了文坛。我的处女作《(犹如泥泞))被称之为“可以载入文学史册的惊人之作”,人们感慨一名高中女生竟然能把年轻男子充满暴力的性表现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世人皆津津乐道地谈论作者与作品内容间的巨大反差。

  我以一部《(犹如泥泞》获得了著名的文学新人奖,此后又连续发表了几部给文坛带来冲击的作品,还刷新了诸多文学奖项的最年轻得奖者的纪录。我被称之为“早熟的大师”,同时又被誉为“奇异的天才”,就这样在一片令人肉麻的赞扬声中,我度过了登上文坛后的前十年。

  一出道即光彩夺目,这既扰乱了世间,也扰乱了我自己的生活,于是,我开始了一味的躲避。也许是经历过那次事件的缘故吧,我特别擅长隐姓埋名。经过一段时间的东躲西藏后,人们似乎得出结论说我不喜欢抛头露面,终于把眼光从我身上移开,放了我一马。

  我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亲密的朋友也没有恋人,平日几乎足不出户。我与健治一样,生活在孤独的牢狱里。与生俱来喜好孤独的性格,至今不曾改变。我没有结婚生子,也不养猫养狗喂鸟,现在独自一人住在埼玉县附近的一所都立公寓里。

  但是,现在的我是丧失了一切美誉的一个平凡作家。在鼎盛时期,我的收入可以购买好几栋独门独院的房子,但是我现在的收入,与弓着背匆匆赶往车站的上班族没有什么两样。这并不是因为我懒于工作,也不是因为成年后产生了对生存的厌倦。我成了一个大名鼎鼎却又只能处于文坛边缘的作家。因为我不再为文学杂志写稿,只是偶尔写一些随笔之类的小文,投给妇女杂志或通信购物杂志来糊口。当着我的面,谁也没有说什么,但背后大家一定在交头接耳,议论说我的文思已经枯竭。健治曾抨击说作家干的是编造谎言的勾当,但我这个作家,却再也写不出小说来了。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反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紧张。但是,就在这时健治出狱了,他还寄信给我,这件事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原以为已经埋藏了的过去如今改头换面,而且还在悄悄地呼吸。那是发生在二十五年前的事啊,我为什么要隐瞒其中的真相呢?不,我还有更大的疑问,那就是我是为什么开始写小说的?另外,健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知道无论我怎么绞尽脑汁去思去想,也不会有任何答案。因为今天的想法不是昨天结论的继续,也不可能为了明天的结论去挖掘今天的思考。我拥有的只是翩翩万千的思绪,它们绞成螺旋状在我的体内盘旋,就像每天不同的风,刮起地上的尘土送归某处一般。突然间我想起了健治工作过的铁工厂,那里的地上落满了螺旋状的铁屑。漫长的二十五年过去了,也许健治的来信在提醒我:已到了该把那些思绪与记忆记录下来的时候了。因为这可能是我不能再编写故事后,所写的最后一部物语了。

  我事先声明这不是小说,二十五年前在我身上曾发生过一件事,这部作品是在验证我对那次事件的记忆,以及事件之后对自身的一次考察。健治在思考他所引发的那次事件,我也将思考一下被健治拖进该事件中的自身命运。当记忆的闸门打开后,无尽的思绪如同豌豆的藤蔓一般,蜿蜒着向天空延伸开去,让我无法阻挡。

  毫无疑问,那是一次重大的犯罪案件。简单明了地说吧,我十岁时被一个名叫安倍川健治的二十五岁工人诱拐绑架,而且被囚禁在他家长达一年之久。由于还牵涉其他案件,健治在经过精神鉴定后被判了无期徒刑。我不知道服刑中的健治为何被释放,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健治还活着,尽管他在日本的某个地方受到软禁或是什么,但他确实还活着!

  我现在写的内容还局限在当年媒体所报道的范围内,但没有入能知道事件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无论是对警察、父母还是精神科医生,我都没有说出事件的真相。如果说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撒谎的人才没有说出真相的话,那么被健治指责为“编造谎言”的作家的我,又在做什么呢?

  我打算把事件的真相写出来。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即便我死去,这篇文章也可以永远保留在电脑里,即便没有人能读到它。

  回忆起自己的孩童时代,竟发现没有多少让我感到幸福的时光。也许有人会一针见血地指出,说是那次事件扭曲了这孩子的心灵。可是我倒认为人们的童年大都笼罩在灰暗的阴影中,因为孩子总是承续着大人们的阴影。另外,我周围的大人们也没有让我获得幸福。

  我生长在M市,那里距Z县的县府所在地Z市,搭乘电车大约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M市坐落在以形态俊美而闻名的Y山山麓,人口约十五万。因为火山灰,那里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但城市旁边有水量丰富的T川流过,所以自古以来这里的制丝业就十分发达,长期以生丝的产地、集散地而闻名全国。可以说这样的历史,造就了当地一大批精明能干的商人。为什么呢?当养蚕业不再时兴而逐渐衰落时,该地区的人们积极地投入到招商引资的活动中,成功地引进了化纤、电机、食品等企业,形成了新的工业区,使该地区的经济得以生存下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桐野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