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恩点点头:“我想,我们找到了最主要的错误。有几个你必须再检查一下。”
彼得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一定照办,舅舅。我去查一查《带丁香的圣母》和马勒的作品。不过明天不行,明天我要去海上划船、游泳,其他事统统不想。”
“也不想那个特别漂亮的女学生吗?”格拉恩问。
“也许吧,”彼得没有明确回答,“星期一我再复查一遍。反正有的是时间,到10号还有几天呢,如果再出现几个错误的话,那么时间还会更长些。”
他告别后离去了。格拉恩看着他的背景,一个难以名状的思绪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如果再出现几个错误的话,那么时间还会更长些。”他反复念叨着这句话。突然他猛地跳起身来。“不对头。”他大声说着,冲向窗口,俯身窗外,想赶紧把彼得叫回来,但彼得已经走远,不见人影了。不对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彼得再找出6个错误的话,总数就增加到34,横加数就是7。这就是说,彼得要在明天,即星期日14点去取下一道题。然而那时他正在水上划船,无法找到他。虽说格拉恩也不相信解题的期限会如此短,但他必须提醒彼得。他打了多次电话找彼得,但彼得总是不在。最后,他只得给他发了一份电报。
彼得连这份电报也没有收到,因为他那天夜里住在朋友那里。
02
彼得·格拉纳赫的上衣掉了一个纽扣,不得不从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走了下来。此刻他正站在安全岛上,等着有轨电车。虽说已是深夜,城里仍然十分热闹。接连不断的人流从郊外涌回到这个闷热的城市,大街上充满着炎热的白天留下的污浊空气。所有的电车都挤得满满的,然而彼得要乘的电车就是不来。这时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个年轻男子,突然他直愣愣地看着彼得,却没有认出他来,彼得却认出了他。他是特拉特,特拉特却没有招呼他,也没有答理彼得的点头问候,而是径直地走过马路去。在他后面下车的是两位年长的女士,彼得下意识闭上了眼睛。然后下车的是贝奥。贝奥向彼得问候,而彼得此时在全神贯注地观察那两位老妇人,因而没注意到对方的表情。他等待的电车终于来了。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了上去。电车快速行驶了一阵后,在离他住处两幢房子的地方停住了。他下了车,伸了个懒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天他又是日光浴,又是游泳,还要挤车,被搞得精疲力竭。
彼得打开房间里的灯。他皱了皱眉头。一份电报?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人给他发电报?他舒服地打了个呵欠,然后打开电报,顿时他完全清醒了。
如果是34个错误,日期就是7号,也就是今天,14点。真该死,如果真是34个错误,会有什么后果?
无论如何,不可能是今天。他怀着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上了床,很快就入睡了。
第二天早晨,彼得早早地到了编辑部。黄鹂也来了。“早上好,”彼得简单地问候了一句,便坐到他的桌子旁,“有信件吗?”
黄鹂摇摇头。
“那更好。”他抽出那张登有题目的报纸,又开始研究起那封信来。
“你找到多少错误?”黄鹂问道。
“到现在才找到28个错误。”
“了不起,我也试过自己的运气,”她说,“我只找到19个。”
他们对了一下答案。
“格鲁克笔下的奥尔菲斯是个女人,因此卡鲁索是不可能扮演奥尔菲斯这个角色的。”黄鹂说。
“这么说,这是第29个错误。”彼得站了起来,“我为什么要呆在这里苦思冥想?为什么不去问问同事?”
他拿起材料,夹在腋下,离开了办公室。他走到一位是音乐评论家的同事的办公室前,探进头去问道:“《钟声之歌》是马勒作的曲吗?”
“不,他写了《大地之歌》。”
“《约瑟夫传奇》是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吗?”
“是的,是一部芭蕾舞剧。”
“一部什么?”
“芭蕾舞剧。”
“这么一大清早你来问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干什么呀?”
“嘘,这是秘密!还有一个问题,《掼奶油》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吗?”
“不,是理查·施特劳斯的。”
“也是他的?好吧,非常感谢,再见。”
彼得随手关上了同事的房门。他低声地喃喃自语:“马勒,约瑟夫传奇,掼奶油——又是3个错误,总共32个错误。”
他经过努力又找出了两错误:《带丁香的圣母》是达·芬奇的早期作品,不是杜勒的;《一切天启的批判》不是康德的作品,而是费希特的。总共34个错误。后来他又找出一个错误:《论法的精神》不是卢梭的作品,而是蒙德斯鸠的作品。这时,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全部错误为35个,数字的横加数是8。这就意味着领取新题目的时间是今天下午16时,在豪普特曼大街35号。
03
格拉恩的对面坐着一位年轻人。警官弗雷泽也在场,他面部表情随和自然。
“您叫卡尔·克劳斯,是化学系的学生?”格拉恩问。
52书库推荐浏览: [德]亚历山大·霍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