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发作的?”
“是在五月三十一日早上看电视新闻的时候。以往他总是上午七点左右起床,看了电视新闻就下楼到厨房吃饭,但是这一天总是不下来,上楼一看,人已经失去知觉倒在地上。近来他的血压较高,行动十分小心。幸运的是溢血较少,不一会就恢复了知觉。医生吩咐不能活动,所以打算在家疗养一段时间再进医院。”
古馆是看着电视新闻发病的,更让人感到他同杨君里的死有关。最早报道杨君里之死的新闻正是在那个时间播放的。
古馆住在二楼一间八铺席大小的卧室里,不知是否是发病的缘故,比照片上更显苍老。一位二十一、二岁的姑娘在一旁伺侯,大概是古馆的长女。这是间明亮的朝南卧室,家属的看护似乎很周到,室内很清洁,但总有一种长期闭门不出的病人的气味。
古馆妻子先到病人枕边简单地转告了栋居的来意。可能是由于脑溢血的发作影响了大脑的思维,古馆的表情并没有变化。
古馆妻子示意栋居坐在古馆病榻旁。栋居首先取出杨君里护照上的照片,问古馆是否认识。
“要是认识就闭一下眼。”古馆妻子在一旁补充说。
栋居注视着古馆,他的眼睛眨巴了二、三下,然后慢慢地闭上了,喉咙里发出似话非话的声音,似乎在反复地说些什么。
“夫人,他在说什么?”栋居求助于古馆妻子。
“大概在指书架。”女儿插话了。看来她在伺候病人的过程中变得比母亲更能从父亲的表情上领会他的意图。
“书架?”
栋居顺着姑娘的视线望去,靠墙壁放着一只木制的小架,上面放的主要是小说,还夹着一些影集和杂志。
“小姐,知道他在指那一本书吗?”栋居问姑娘。这一定是本以可以表达古馆想法的书。
“爸爸,您要书架上的书吗?”女儿问。
古馆慢慢地闭上眼睛。
“那么是哪一层?上层、中层、下层,是哪一层呢?”女儿的手指依次从上层点到下层,当指到下层时,古馆的眼睛又闭上了。
“这本书在下层!现在再一本一本地点过去,点到您要的书时,您就闭一下眼。”
姑娘的手指从左至右慢慢地逐本摸着书脊。下层排着三十来本书,点到三分之二时,古馆闭上了眼睛。但手指已经移到前面去了。
“就在这几本里,《年垈考证辞典》、科林·威尔逊的《杀人犯》、《智惠子诗抄》……”女儿用手一本本往回点。点到《智惠子诗抄》时古馆再次闭上了眼。
“是这本《智惠子诗抄》,高村光太郎写的。”姑娘抽出诗集。
一看书的底页,是昭和十六年①的版本,书的封面已磨破,纸张也变黄,装订线已断,书页零零落落。此书再版过许多次,古馆却保存着这么旧的版本,栋居十分惊讶。
注:一九二五年是昭和元年,昭和十六年就是公元一九四一年。下同。——译者注
把书捧到古馆眼前,古馆点头似的频频闭眼,好象《智惠子诗抄》里的某个地方,或者诗抄本身表达了古馆的某种暗示。
栋居一页页地仔细翻阅,翻到一半,大为震惊,有一页上赫然印着一个标题——“柠檬悲歌”。栋居一口气读完诗文:
悲哀、惨白的病床上,
您如此殷切地盼着柠檬。
我捧着它,
送向您洁仓的皓齿,
玉黄色的郁香四溢。
几滴甘霖般的果汁使您甦醒,
您那清澈的双眸微微露笑,
您那握着我的手又有了春青的活力,
您喉头涌升起千言万语。
在这厄运降临的紧要关头,
您又变成了原来的智惠子,
瞬息之中,您向我倾诉了毕生的爱。
一小时后……
您象过去登上山巅一样吸了口气,
生命的机器就这么停止了。
樱花插在您遗像前,
花影下,
至今放着的柠檬寒光森森。
(《智惠子诗抄》摘自昭和十六年八月尤星阁刊)
诗中一再出现柠檬,这已经不是偶然的了,柠檬一定与杨君里之死有关,虽然还不知道有什么关系,但两者之间有联系却是可以肯定的。
栋居向古馆借了《智惠子诗抄》就告辞了主人。
第二节
在归来的电车中,栋居思考着杨君里之死与《智惠子诗抄》的关系,但想不出结果。那本诗集的每一页都仔细翻过了,没有发现其他写在书上的注解或夹在书中的纸条。但是,古馆丰明肯定想用这本诗集表达某种意思。栋居决定把诗集带回去好好研究一番。
栋居正在独自专心思考,耳畔传来旁边乘客的对话。“这老头真迷信,我服了。”
“怎么啦?”
“在那须买了幢娱乐公寓。”
“噃,气派不小。”
“那里,用贷款买的,而且是半新半旧的。”
“即使这样也很了不起嘛,象我这种人连本钱都是从别人那儿借的呢,嗳,那老头怎么啦?”
“好不容易买来房间,但他嫌房间的号码不称心,说429室读出来是‘死苦’①。有人劝他说429也可读成‘至福’②。但他不听,坚持非换不可。”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