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听故事也会上瘾?也会形成“成瘾性人格”?冷艳对此颇感怀疑,也颇感好笑。所以,开始,她并没有将它当回事儿。后来她渐渐发现:想离开它、克服它,确实很痛苦,很难,很难。
平时,冷艳很不理解那些“烟君子”和“酒鬼”,他们离开了烟、酒好像就没法儿活了,就算活着,也没意思了,说还不如死了干净。她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有的还是她很尊重的人,比如她的父亲,她的老师。他们自己也深知烟酒的危害,常常发誓要戒烟,戒酒,可结果是不戒还好,越戒瘾越大,量也越大了。比如父亲吧,在她高考期间发誓再一次戒烟,结果等她高考完了,父亲的烟也戒出成果了:由原先的三天两包,变成了现在的两天三包。
后来,成为一名医科大学学生的冷艳想:抽烟,就相当于是慢性吸毒吧?虽然每包烟的烟盒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但毕竟抽烟不犯法。相当于打擦边球。国家也从八亿烟民身上抽取了占利润总额10%的税收。也算打擦边球。虽然毒品的利润要高于烟草几十倍,但所有的国家还是要严禁啊!所以说,大家只允许打擦边球。允许你慢性吸毒,允许你慢性自杀……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过程。冷艳越想越感到悲哀。
那些故事,那些据说是发生在医大、发生在你身边的惊险、刺激、真实的——故事,难道也是烟草?也是毒品?——什么叫“精神鸦片”呢?这就是啊!……
当冷艳意识到自己可能“中毒”时,已经晚了。她也抗拒过,挣扎过,试图戒“毒”。对那些故事,对胡昆,有点儿怕,有点儿恨,但更多的是渴想,是依赖,是没了它们这后的空虚、无聊、郁闷、孤独和痛苦……这和她以后做了“援交女郎”对性的感觉是一样的。
——还是算了吧!她对自己说,何必一定跟自己过不去呢?再说那东西又不是真的毒品,“精神鸦片”,不过是个比喻而已,再说,慢性自杀,总比急性自杀要好些吧?就像医院里,对急性病总要实施抢救,对许多慢性病不也是只好让它拖着吗?……
冷艳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姑娘,这是她理智成熟的一种表现。“中毒”以后的她方方面面想得很多,但就是没有想过,她会不会中了别人故意设下的“圈套”?
作者有话要说:下节预报:
越勒越紧
胡昆“圈套计划”的第一步实施得非常顺利——他成功地让冷艳对那些故事上了瘾,下一步,就是怎样让她对讲故事的人上瘾了。
44 越勒越紧
胡昆“圈套计划”的第一步实施得非常顺利——他成功地让冷艳对那些故事上了瘾,下一步,就是怎样让她对讲故事的人上瘾了。
这中间必须有个过渡。好比两条直线,要用一段圆弧作光滑的连接。胡昆的这段“过渡圆弧”,是由一系列的“智力型恐怖故事”组成的:
有一年,医大登山队远征西藏,队中有一对学生情侣。
到了目的地之后,他们在山环建立了营地。正准备攻峰时,天气突然转坏了,但是他们还是执意要按原计划上山。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劝说那个女生留下,看守营地。
可是,一连过了三天,登山的男生们都没有一点儿消息。
那个女生有点担心了,心想可能是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吧。于是她决心再等一天再说。
果然,等到第四天,她终于看见男生们回来了!可是唯独没有看见她的男友。
大家沉痛地告诉她,在攻峰的第一天,她的男友就不幸遇难了!
女生听了这个噩耗,当场昏了过去。经过大家的一阵急救,女生才苏醒过来。
夜里,男生们在帐篷里围成一个圈睡着,让女生睡在他们中间。临近十二点钟时,她的男友突然出现了,一把抓住她就往外跑。这个女生吓得哇哇大叫,极力挣扎!……
这时她的男友告诉她:在攻峰的第一天,发生了山难,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
……
告诉我,你相信谁?
胡昆知道,这样的故事,会深得冷艳的喜爱。
但他更清楚,冷艳还需要更深刻、更惊险的刺激。就像吸毒者,需要逐渐加大吸入的剂量。
于是胡昆就一步步地,将故事的内容、环境往她的身上引。
比如有一次,胡昆在开讲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你去女浴室洗澡,不要太晚了,最好由我陪着你。”
冷艳问为什么?因为像洗澡这样的私密事,由他陪着,岂不是等于对所有人宣布,他们之间已到了无秘密的程度么?
胡昆于是就讲了一个女浴室闹鬼的故事。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到了9点钟,浴室关门的时间,女浴室的管理员阿姨最后检查一遍浴室时,听见浴室里有哗哗的水声,她就催促她说,哪位同学还在洗澡?快点儿,马上我要停水、关门了!可没人应声,水仍旧哗哗地响着。阿姨心想哪个女生这样没礼貌?就跑进去看,结果里面什么人也没有,只见其中一个莲蓬头在哗哗地淌着热水。阿姨心想一定是哪个女生偷懒,没关水龙头就走了。她只好进去把水关掉。可是她刚出浴室门,又听见里面响起了哗哗的水声,她想,是哪个女生调皮捣蛋,在跟她捉迷藏?刚才她一定是躲进洗手间,我才没看见她。于是她再次进了浴室,找遍了每个角落,确实没发现任何人!阿姨想大概是水龙头坏了,失灵了吧?于是她再次小心地将那个水龙头拧紧。同时她发现,附近的水怎么是红色的?她满心疑惑的刚走开,那个莲蓬头又哗哗出热水了!她转身一看——你猜,她看见了什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中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