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阵内侧了侧头。在酒吧最深处的雅座里,似乎有几个客人,正在静静地交谈着什么,不时还发出轻轻的笑声。
那几个优雅的客人,是在现实和梦境里都很亲密的人。他们不来了呀,阵内想,真令人怀念啊。那些人已经有多久没来了?
抬起头,门前是好友的背影。玖珂和平时一样,纹丝不动。阵内不禁向他招呼了一声。
“喂,我们战斗过的吧。”
依然背对着阵内的玖珂脸上浮现出的淡淡微笑,略微浓了一些。他眯着似乎睡眼惺忪的眼睛回答,“啊,我们战斗着。”
唔,唔,阵内点点头,又开始擦玻璃了。他的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嘴角又像是在窃笑一般。过了一会儿,他像是要再确认一次似的,又向玖珂说:“那,我们勇敢吧。”
玖珂用好像是在呢喃一样的声音说:“啊,勇敢啊。”
阵内开心地更加用力擦起玻璃。但他心中还是存着一件怎么也无法接受的事。意识到这一点,他脸上的表情转而严肃,低声喃喃地问——但既不是向自己,也不是向玖珂——“那么,那果然还是个梦啊。”
玖珂没有回答。依然背对着阵内的玖珂,仿佛是沉溺在冥想中一样,合着眼睑,看不出是否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的笑脸,愈发近乎于佛像了。
[解说]
本书有着仿佛《梦的木坂分歧点》中那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一般的梦之主题;有着使人不禁联想起《家族八景》、《再见七濑》、《俄狄浦斯的恋人》三部曲的主人公七濑的那样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主角;还有闹剧一般、让人禁不住大呼“这样都行啊!”的结局——《梦侦探》里面充满了筒井粉丝们无法抵抗的诱惑元素,是一部杀必死①满载的长篇娱乐小说。
1990年前后的数年间,筒井康隆陆续发表了许多充满奇思妙想的、或者说是所谓实验性的小说,譬如逐一消去日语五十音图中的一个音的《给残像涂口红》,以新闻连载的形式出人意料地策划与电脑通信联动的《晨间小精灵》等,这些作品除了铁杆科幻迷和筒井康隆粉丝们之外,也吸引了更广泛的读者层。
在女性杂志《MarieClaire》上连载的《梦侦探》,相比于前面提到的作品,淡化了实验性,而突出其娱乐性。提及筒井康隆,向来会给读者留有正统科幻的印象,加之《梦侦探》发表之后不久他便做了封笔宣言,进入了三年零三个月的封笔期,从这些意义上说,也许会有读者将这部《梦侦探》视作其封笔之前的最后作品而珍藏在记忆中吧。
不过,虽说是淡化了实验性,但筒井毕竟还是筒井。无论如何,《梦侦探》的魅力就在于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故事结构。要解说这种类型的小说,也许需要参考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等精神分析学的大师系谱,引用某某大师的分析方法才行吧。或者至少也要用上平行宇宙、赛博空间、心理恐怖(PsychoHorror)之类的科幻术语才是王道吧。但是很遗憾,这些素养我一概没有。说到这些知识,也许还是各位读者比我更加熟悉。
没办法,还是请允许我依照自己的方式解读吧。
以前我曾经编辑过面向儿童的科学图书,在编辑讲述大脑结构的条目“为什么会做梦”的时候,当时担任主笔的我,把医生教导给我的知识咬碎嚼烂,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一进入REM睡眠,刷地一下,大脑的活动顿时就和清醒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进入大脑皮质的信息变得很少,正常思考的能力也逐渐消失。但即使在这段时间里,大脑内部的旧皮质还是以近乎清醒的状态工作着。所以,在梦里才会出现以前的点点滴滴的记忆,也会发生各种稀奇古怪的事。”②
上面的解释虽然很粗糙,不过考虑到以小学生为对象,这种程度也差不多OK了巴。
顺便提一句,对于大脑的旧皮质、新皮质,我是这样解释的:
“旧皮质是在大脑内部的靠近中央的部分,也称作‘边缘系’。一般认为这里是令人产生各种感情的地方,还可以调节内脏的工作,同时也是保存记忆的场所。”
“大脑皮质(新皮质)是比旧皮质更靠外的部分,主要负责思考、理解事物之类的工作。人之所以成为独特的人,主要就是由这里决定的。”
话题回到《梦侦探》。和大脑的结构一样,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也是“二重结构”。但它的二重结构非同一般。《梦侦探》这个故事,是在沿袭大脑的二重结构的同时,沿着无限接近于“梦”的趋势,讲述自身的故事。
◆梦的世界的二重结构
如各位所理解的,《梦侦探》是在“梦与现实”这两个世界往来的故事。为了联结两个世界,故事中导入了各种各样的机器。
首先是将梦以影像的形式取得的机器,也就是被称作PT仪的装置。像录像机一样将梦记录下来,在类似放映机一样的装置上播放,也就是梦的可视化,这一设定首先就很有趣。
梦也有各种类型。主人公帕布莉卡,是这样对凌晨2点醒来的患者解释的:
“目前这个时间段里做的梦通常都很短,但是其中都凝聚着信息。相当于艺术短片一样。清晨的梦则像是长一小时的娱乐大片。”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筒井康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