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间的创作广度绝非一般作家单靠“取材”便能达成,而是两人在知识层面的互补结果,德山与井上在各个领域方面的喜好,几乎毫无重叠。
也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多采多姿的作品风格吧!
▼故事、主题至上论
除了避开“样板化”的创作风气外,冈嶋二人还有一项与当代作家不同之处——很少创作系列角色。
二十八部作品中出现过的系列角色只有在《吾乃万事通大藏》(短篇连作集)中登场的钉丸大藏,《该死的星期五》、《非常加尔底亚》的“山本山二人组”,及《不眠夜的杀人》、《不眠夜的报复》的“搜查〇课三人组”而已,且出版册数不超过两本。
或许从某方面来说,“系列角色”也算是一种“样板化”,不过追根究柢,还是要归因于执笔者井上泉“喜新厌旧”的人格特质,与他的写作理念——他原就不是“从角色、人物出发”的单一舞者。
大抵来说,“从角色出发”与“从剧情出发”的创作者,两种创作策略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前者好比先决定好演员名单的即兴舞台剧,作者给予每一名角色性格后,赋予故事一个开头,再由人物的个性决定剧情如何发展;反之,后者就像依照剧本挑选演员的电视剧,作者决定好欲呈现的主题及剧情走向后,再根据大纲设定登场人物,这些角色的性格与身分设定都得配合故事才行。
一般而言,“从角色出发”的作品,登场人物个性鲜明且独特,剧情却在往不受控制,无法抵达令人满意的终点;“从剧情出发”的作品,故事的结构性较强,迈向结局的过程相对顺利,但人物塑造较平板(或是流于典型),无法深入描写人性。当然也有两者兼顾的杰作,但比例不多。
冈嶋二人则近似于后者。井上泉在回忆录中提到:“我的小说本来就不打算描写人性(当然他也肯定这类作品的价值),对我而言,登场人物只是‘棋子’,是为剧情而存在,是为将包含故事的小说全体引导至同一个方向而存在……(略)不过我也必须赋予角色们对应的存在感,即使是‘棋子’也得下一番工夫,让读者感觉不出他们是‘棋子’。如果登场人物都如橡胶人偶般单调,让者是感受不到乐趣的。”
换句话说,井上的创作态度是“在剧情走向的限制下”尽量给予登场人物鲜明的个性,反之,若某人物塑造会妨碍想呈现的剧情主旨,他会毫不犹豫地完全推翻。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冈嶋的纯本格创作《于是门被关上了》,井上自承这部作品的原稿写了两次,第一次完稿后因书籍的发行延期,他又拿回去重改——只因为他觉得角色性格无法呼应故事主题。这便井上对创作理念的坚持。
▼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
藉由这般“剧情导向”的作法,读者可以发现冈嶋二人是很重视“阅读过程”的作家。
比起意外的真相或“一口气揭开谜团”的俐落感,冈嶋更看重“逐渐逼近事件核心,如此令人兴奋的过程”。井上泉早期读过松本清张的《砂之器》,对故事里今西刑警不断奔走、迫近真相的剧情描写,产生这样的体悟,他认为有趣的不是诡计本身,而是诡计的呈现方式与解开诡计的经过。
因为重视“过程”,冈嶋的作品中少见同一个谜团从头悬念到尾。如前所述,冈嶋的创作法是将数个“滚雪球”的灵感串在一起,所以读者会觉得谜团的数量“随着书页的翻阅而逐渐增加”这样的阅让层次感,便是来自两人所汲取的前辈们的养分。
广而精的书写背景、无法量产的写作态度,促使冈嶋的作品一直有着不错的评价,是以不仅汲取“养分”,“养分”也持续为后世作家吸收,成为他们的创作肥料。
贯井德郎便是其中一例,在《不眠夜的杀人》文库版解说里,他对冈嶋“随翻阅而增殖”的谜团呈现相当激赏,甚至借用这个系列二部曲“搜查〇课”的设定构想,完成自己的作品《失纵症候群》。更显著的例子是歌野晶午,在《樱树抽芽时,想你》的书末访谈中,他提及喜欢的作家是岛田与冈嶋,事实上,早期他试图转型时,也写过三部绑架推理,在陆续发表的一些作品中,也可看见若干与冈嶋题材相符之处,法月纶太郎还在歌野《希望被绑架的女人》文库版解说中期许他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冈嶋二人”呢!
曾经,一加一等于二,由于井上梦人的复出,答案又回归为一……
但是,因为有了这些新苗,未来将会是无限大。
▼作者简介\宠物先生:
本名王建闵,台湾推理作家协会会员。以《虚拟街头漂流记》获第一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首奖,另着有短篇〈名为杀意的观察报告〉、〈犯罪红线〉、〈冻夏杀机〉,与短篇集《吾乃杂种》。
1
七星(Mlild Seven)到底有几颗星?
近内泰洋不经意地想到这件事。
他双肘撑在桌上,将空无一物的香烟盒拿到眼前的高度,嘴里叼着刚点燃的那支烟。一、二、三……接着开始数起包装盒上印的银色星星。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冈嶋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