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证_铁梁【完结】(18)

阅读记录

  住持大师道,“善哉、善哉!空谷寺有一敬亭别院,是历代高僧大德隐居修身之处,也保存了历代弟子谱系,杨施主去那里也许能解开心中的疑惑。”

  “敬亭别院?”黄野平大惊,“李白有诗一首题为《独坐敬亭山》,不知可是‘敬亭’二字?”

  “正是!”

  “敢问大师法号?”

  “老衲法号亭云,是空谷门亭字辈弟子。凡源自空谷门的,不论是空谷派还是空谷寺弟子,辈分都是按《独坐敬亭山》一诗排列。”

  黄野平问,“是轮回排序吗?”

  住持大师道:“是轮回排序,现在已是第三个轮回了。”

  “如此说来,认祖归宗,我应是空谷门弟子!”黄野平激动地说,“我是亭字辈弟子,家父也是我师父乃敬字辈弟子。我们的辈分就是按《独坐敬亭山》一诗排列。”

  “师伯在上,请受师侄一拜!”立安扑通一下跪倒在住持大师面前。

  住持大师双手扶起他,“贤侄请起。善哉!善哉!缘分啊!空谷派借来的弟子原来真是缘自一脉啊。”

  知客僧说,“惭愧啊,惭愧啊!都说南岳山的菩萨显远不显近,空谷派武功祖山凋零,幸得在外大放光彩。”

  “师兄,这是怎么一段因缘?”黄野平也很自然地改口了。

  “师弟师侄请随我来。”住持大师和知客僧领着黄野平叔侄出了空谷寺,往后山走去。

  东方破晓,朝霞满天!

  一行四人先是顺着青石小路拾阶而上,渐渐地就没了路,在山间茅草中穿行,约摸走了个把时辰,来到一个山洞前。

  知客僧点燃一个火把,立安一边整理被树枝茅草挂乱的衣服,一边小声问道:“到了?”

  住持大师微微一笑,“说近也就快到了,说远就远得很呢!进洞吧。”

  立安一头雾水,到了这种神秘而神圣的地方,他知道不能多问,看看师父,黄野平虔诚如一个朝圣者。

  曲径通幽,洞中岔道极多,而且回过头来就找不到来时路,没人领路,估计一辈子也转不出山洞,立安明白了住持大师话中的禅机了。

  转了约摸半个时辰,看到阳光透进。出得洞来,仰望天空: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寥廓的长空一片白云,慢慢地越飘越远,一座孤峰屹立眼前,峰上隐约可见一个巨大香炉,在阳光照耀下紫气蒸腾。

  立安诗兴大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诵毕问道,“师伯,难道这才是李白所描写的敬亭山吗?”

  住持大师回答:“李白所描写的敬亭山在古宣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宣城县,但此地与李白有缘。唐天宝十四年冬,即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李白其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李白有诗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就是今天的贵州。空谷派开山祖师仰慕太白仙风,看到了这么个与诗境神似的地方,就把此山起名为敬亭山,把山上的一个洞起名敬亭洞,在洞中修炼,后来出家。追根溯源,先有空谷派后有空谷寺,千年来空谷派武功只传空谷寺僧人。”

  “既然只传僧人,那哪来的空谷寺俗家弟子?”立安看见那几个空谷寺武校的光头教练大块吃过肉,打听得他们其实是空谷寺俗家弟子,连沙弥戒都没受过。

  “师侄问得好,空谷寺千年的历史上,有两次出现过俗家弟子。一次就是现在这些俗家弟子。特殊时期中寺里僧人被强制还俗,空谷寺的武僧还俗后,为防武功失传,传授了俗家弟子,虽然这些俗家弟子因条件和天资局限只学了些基本的套路,武学成就不高,但传承了空谷派武功,功不可没,空谷寺重光后认可了这些弟子,续写在谱上。另一次传授俗家弟子则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事。”

  “明正德年间?我家族谱最早的记载是明正德十四年。”黄野平说。

  “明朝正德元年,即公园1506年,阳明先生因上书皇帝援救敢于直言的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人,得罪窃权的宦官刘瑾,由兵部主事谪贬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除去旅途往返外,实际上在贵州两年。在贵州期间,阳明先生创办龙场龙冈书院,讲学贵阳文明书院,始悟‘格物致知’之道,始论‘知行合一’之说,提出了精辟的教育主张,培养了众多贵州子弟,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心学体系。”住持大师娓娓道来,谈吐间对阳明先生充满敬意。

  “阳明先生开创贵州一代学风与空谷寺俗家弟子有什么关系?”立安不解。

  “空谷派地十九代掌门与阳明先生交好,发现阳明先生门下弟子多才俊,很多弟子文韬武略,是难得的练武奇才,特别是一个叫黄山云的弟子……”

  黄野平听到“黄山云”三个字,突然跪下,一脸敬意,“山云公乃黄氏本宗堂上开宗祖师。”

  第十四章 空谷传人

  更新时间2010-7-29 22:09:11 字数:1999

  第十四章空谷传人

  立安听到黄野平自报家门,叫了一声“二叔!”

52书库推荐浏览: 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