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证_铁梁【完结】(19)

阅读记录

  黄野平明白立安是在提醒他,正言道,“面对祖先曾经的热土,如果连自己姓黄都不敢承认,愧对列祖列宗,还有什么脸面苟活在这世上。”

  住持大师双手将黄野平扶起,“黄师弟请起。师弟隐姓埋名,自有师弟的苦衷。”

  黄野平说,“一言难尽啊!”

  住持大师摆手示意他必多说,“令先祖山云公亲耳闻得阳明先生临终有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言于师弟是最合适不过了。’”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黄野平重复着。

  “师弟眉宇间有浩然正气,内心定是光明磊落。”

  “大师乃方外高人,几人能比。”黄野平叹了口气。

  “师弟可知先祖山云公生平事迹?”

  “族谱对山云公的记载语焉不详,只是说山云公于明正德十四年辞指挥同知,云游四海,后卒于暮云,后辈结庐守孝,于是子孙在暮云繁衍。”

  “我给你讲讲山云公任赣南指挥同知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指挥同知是什么官衔?”立安好奇地问。

  “指挥同知是地方上的武官,从三品官衔,属于高级军官。阳明先生当年任赣南巡抚,云山公是赣南的指挥同知,既是先生门生,又是先生部属。”住持大师对明史熟络得很。

  “黄氏后人并不知道明正德年十四年发生了什么,让山云公退隐江湖,并对后人都不提及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大师可否为黄氏解开这一历史谜团?”

  ““明正德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19年出了个真实的历史闹剧。”住持大师说。

  “那年的6月14日,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阳明迅速赶到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军队,直捣叛军老巢南昌。朱宸濠闻讯,急忙回师救援,阳明先生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时间,阳明先生就大败叛军,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亲手生擒朱宸濠的正是山云公。”

  “山云公立下如此大功,如何选择退隐江湖呢?”立安的不解道出了黄野平心中的疑惑。

  “阳明先生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明武宗甚至觉得阳明先生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他亲自带兵南征才能显示皇威。宦官张忠之流又诬陷阳明先生与朱宸濠串通,武宗竟要阳明先生放了朱宸濠让他率军与朱宸濠再战……在这种情况下,阳明先生连夜赶到钱塘,将朱宸濠交给太监,同时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这样顾全了皇帝的面子,才保证了王阳明的身家性命。”

  立安恍然大悟,“如此军国大事近乎儿戏,山云公是看透了官场险恶才退隐江湖的。”

  “不错,山云公退出官场后隐居敬亭山,潜心钻研空谷派武学,每三年出游一次,云游四方,遍访天下武林高手。也许是冥冥中有定数,嘉靖七年,山云公故地重游到江西,正遇阳明先生平定广西叛乱后,一路泛舟也到了江西,至南安时,病危,山云公与阳明先生另一弟子时任南安推官的周积守在床前,问先生有何遗言,阳明先生答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终年五十八岁。”

  “原来先祖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黄野平感慨万千。

  “嘉靖皇帝我知道。嘉靖年间出了个大奸臣严嵩,奸臣当道,难怪山云公把自己的赫赫战功隐了,临终时连后人也不告诉,就是避免后人卷入官场争斗招来祸端。”立安快言快嘴说,“但我还有一事不明,山云公把空谷派武功传给了后人,却不言明此功夫出自空谷派,这是为何?”

  “这是第十九代掌门人特意嘱咐的。空谷派武功只传僧人,第十九代掌门人赏识山云公是武学奇才,又深受阳明先生知行合一思想影响,希望他能把空谷派武功发扬广大,造福黎明百姓,所以暗中传授其武功,但嘱咐其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明白了,原来山云公谨尊掌门命,故在家谱中只字未提,只是用《独坐敬亭山》一诗暗表了师出何门。”黄野平明白了家谱中的谜团,深感家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可掌门人为何圆寂时要把山云公记载于弟子谱上?”立安提了个很尖锐的问题。

  “师侄问得好。当年山云公不负掌门众望,立下了丰功伟绩,掌门十分欣慰,山云公最后一次离开敬亭山时,十九代掌门年事已高,嘱咐他‘日后空谷门式微,请山云援手。’,为让后世弟子知道曾经的约定,十九代掌门吩咐将此记载于谱。“住持大师道出个中原因,说着从袖中掏出四卷线装古书,“此乃空谷派武功秘籍,前任住持在寺毁前夜圆寂,于沐浴更衣时把此托付给我,嘱我传给有缘人,在师弟之前,我只给知客僧看过。”

  知客僧说,“可惜我不是有缘人,生搬硬套让师叔见笑了。”

  立安说,“我纳闷你那师父是怎么教的,原来是照着书本自学成才。”

52书库推荐浏览: 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