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探案:迷雾追凶_蜀山湛然 【完结】(14)

阅读记录

  那是一个大约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中等偏高身材,比较瘦削,他的衣服虽然很旧,但却非常洁净。裤子的膝盖处还打了补丁,但那补丁却缝得非常工整、一丝不苟。他看上去面色不算太好,似乎有些儿青中泛黄,可能是缺乏营养所致吧。那年轻人的双眼中充斥着极度的忧郁与悲哀,他正凝视着张教授的眼睛,那目光中似乎充满着一种极度的渴望。

  或许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吧?与我年轻时倒有几分相像!张寂然暗自思量道。

  “我们好像不认识,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张寂然和颜悦色地问道。

  “我是医疗系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今日冒昧前来打扰,是因为有一件不得已的事情想请您帮忙。”那年轻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落座之后,丁传志便将父亲的离奇遭遇以及他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其间,张教授不曾说一个字,更不曾打断他,而只是静静地听着。听完之后,他紧皱着眉头,默默地思索了一会儿,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应该明白,陈子明是一个名人,全国各地有不少疑难案件都在等着他去侦破,可是他精力有限,因此只能够从中选择少数的几个案件。倘若我打算出面请他插手此案,我也必须给出一定的理由。因此,如果你让我去找陈子明,你就必须给我一个适当的理由。当然,我并非是要求你设法证明你的父亲是清白的,如果你真的能够证明,你就不需要找陈子明了,那些证据是理应由警方或陈子明来寻找的。我的意思是,在你要求陈子明插手此案的调查之前,你首先必须说服你自己,你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深信你的父亲是清白的,你明白吗?现在就请你告诉我,你凭什么认为你父亲不可能实施抢劫呢?”

  “家父一贯诚实敦厚,不可能干出任何损人利己的勾当,更遑论拦路抢劫了!警方也曾怀疑过,家父是否是遇到了某种特殊的情况,或是受到了某个恶人的诱惑,从而铤而走险。然而,家父平素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断不至于为了一己私利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关于家父的人品,村里的老乡们人所共知,警方也已经做过相关调查,并非我的单方面溢美之词。可是,听我姐姐说,警方还有另一种说法:在对家父的尸体进行尸检时,法医发现在家父血液中有较高浓度的酒精成分,根据家父死亡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家父的死亡时间与最后一次进食时间之间的间隔,法医已经准确地计算出,家父在最后一次进食时,至少饮用了半斤以上高度白酒。警方因此得出结论,即使是家父的人品没有问题,但也不能排除酒醉之后迷失了心性,从而误入歧途,做出那拦路抢劫的罪恶勾当。

  我认为,警方的如此判断有失偏颇。因为,关于人类在酒醉之后究竟会做出哪些行动,这是由酒醉后的心理状态决定的,而心理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又怎么能够仅凭随便的臆测呢?

  由于我是攻读心理学的,平时读过不少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关于酒醉后的心理,我亦曾有所关注。近两天,我特别查阅了一些有关酒醉心理的文献,颇有所得。特别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L。A。索朗尔德的专著《酒醉心理研究》,他在该书中对于酒醉后的心理状态及相关行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L。A。索朗尔德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众所周知,人的具体行动是由人的小脑所支配的,而小脑则时刻处于大脑的监控之下。在饮酒之后,大脑的活动就变得迟缓、呆滞、甚至于混乱,从而大大放松了对小脑的监控。因此,酒醉者的行动就变得失去了逻辑与理性,变得更加活跃与凌乱。那么,在这种状态下,酒醉者会干些什么呢?倘若他平时具有某种极其强烈的心理倾向,而在大脑的理性监控之下他又不得不禁止自己实施这种心理倾向,那么在酒醉的情况之下,他便有了实施的机会,他便可以不顾一切地实施该倾向。比如说,如果他平时一直仇恨某人,恨不能杀了他,仅仅是由于忌惮法律的制裁而未敢下手,但在酒醉之后,理性已经不再能完全控制他的小脑,他便有了下手的机会。再比如,倘若他长期以来一直在暗恋着某个女性,极希望以武力占有她,但一直不敢贸然下手,可是在酒醉之后,他摆脱了理性的控制,倘若条件允许,他就可能对该女性实施强奸。

  既然警方初步认为家父可能是由于酒后失德而实施了拦路抢劫,那么,按照L。A。索朗尔德的理论,家父势必是长期以来一直有强烈的抢劫心理倾向,而这是与家父的一贯品性相违背的,村里的每个老乡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更何况,家父的酒量不大,平时最多只能喝二两白酒,再多就醉了。而按照法医在尸检时所检测的结果,他在作案前已经喝下了至少半斤高度白酒。在那样的情况下,他理应是处于酩酊大醉的状态了!试问,在如此状态,即使是走路恐怕也需要别人搀扶,如何还能够实施拦路抢劫呢?”

  丁传志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密切地凝视着张教授的眼睛,他发现,张教授原先那紧皱着的眉头渐渐地松弛了下来。

  临别时,张教授紧紧地握住丁传志的手,以坚定的口吻说道:

  “至少,你已经说服了我,我可以建议陈子明参与令尊案件的调查!”

  丁传志那根紧绷着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蜀山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