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烧瓷用的是松柴,燃烧时会大量的产生烟雾。有人会问,天天烟雾弥漫的,那皇上一定会很生气,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告诉你,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官窑更有可能是在皇宫烧造!
我们看到一张名画叫《清明上河图》,从皇宫大内一直画到郊外河边,我们注意看,在皇宫的部分,上面就是烟雾弥漫,恍如仙境,可能你认为这是为了给皇宫保持一种神秘感。这个观点我也认同,但是,北宋时的皇宫确实有大量的烟雾!画家也一定不是凭空想象作画的。
这些烟都是有来头的,徽宗赵佶曾是端王,继位后他有一个问题,就是一直不能生育,很多太医看后都没有疗效。后来赵佶就走偏方,请道人来做法,这道人也奇了怪了,没听诊没把脉,只是告诉皇上,皇城内风水不好,皇城东北方位置偏低,于是皇上就下令把那个位置垫高。奇迹马上就出现了,后宫的佳丽们真的开始给皇上进行生孩子比赛,一下了生了三十多个儿子,二十多个女儿。
徽宗还有一个外号叫“道君皇帝”,北宋后期也确实是崇尚道教,就是因为徽宗深信道教,最后百官上朝全改穿道袍不穿官服,北宋末年的大恶人贾似道就是个道士,有弟子数十万,出门敢与王爷宰相争路,就是因为徽宗喜欢他,这些事情都是有史书记载,也不是我捏造的。
皇上喜欢道教后,就会每天在皇宫打坐或是开炉炼丹,这些都是会产生一个烟云飘渺的工作环境。还有一点,因为垫高了东北的位置,皇上就有了大量子嗣,所以他也认为那个位置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在那里修建了一个皇家园林,就是史上著名的“寿山艮岳”。
这座集中国古代建筑精华于一身的著名园林,主体建筑是用了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奇花异石堆积起来的,另外也放养了众多珍禽异兽,是中国第一座野生动物园。这些材料的收集过程就是著名的“花石纲”运动,寿山艮岳有两种石材最多,一种是太湖石,另一种是炉坩石。
太湖石的特点就是“皱、漏、瘦、透”,是文人特喜欢观赏的一种东西,也是一种收藏品,做为拥有很高艺术造诣的赵佶当然就很喜欢这种东西。重要的是炉坩石,这东西有一个特点,就是遇水就会冒烟!也就是说下雨了就自动冒烟,不下水时倒两盆子水一样的也会冒烟!
艮岳毁于靖康之变,金人到了这里之后,摧毁了这座园林,老百姓也冲到了这里,把这里的动物全杀了吃肉,遍地名花异草也就踩成了残枝败柳,那个种花的盆子可全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钧瓷官窑啊,那时全是当垃圾处理,砸烂的不计其数,现在一个就值几百万。
金国第四个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把都城从阿城迁到了北京,就把这里的石头搬了一些运到了北京,修建了一座园林,就是现在的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大家可以去看,一到下雨天,那石头全都真的会冒烟。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皇城,内有烟雾很有可能是皇宫大内中本来就有这种现象。而且周辉在《清波杂志》强调“汝窑宫中禁烧”也暗示可能有别的窑器在宫中烧造,因为他本来就有这种气氛嘛,所以我的推测是北宋官窑窑址开封外面老找不到,极有可能就在皇宫大内。因为这里的烟雾除了生火做饭,开炉炼丹,石头冒烟之外,还有可能就是,皇帝老儿也在宫里烧瓷器!
但是我们说过,黄河历史上老泛滥,咱这位母亲已经把曾经的“汴梁梦华”埋到了十米深的黄土之下。现在的开封新城也普遍低于黄河河床约十米,两下一比,有大量河水的黄河就在北宋老城二十多米高的位置。
现在的考古专家在开封考古都是小心翼翼,挖深了可能会出现管涌,黄河水要是倒灌进来,开封城可就麻烦了,我估计开封在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地铁都是根本没可能敢申请修的,所以现在很多城市向国家申请要修地铁,好像没开封什么事儿。
北宋官窑少有传世,一是因为时间短,产量就极少,再一个就是那时的战争频发,瓷器很容易会受到破坏。现在如果是有发现这种官窑特征的器物,大多数专家的方法可能是先把它与南宋官窑特征对比,如特征都一样,但是胎厚或是工艺粗糙一些的,就可以定为北宋官窑器。
说完北宋,我们再说南宋。南宋官窑给我的第一个印像是精致,它的成品有玉一样的光泽,表面因为时间的积累的一层幽幽的莹光,十分的精美,多青白色,我还见过一个茶绿色的官窑小把杯,也是像玉一样的质感,十分漂亮。
我们先看一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是一位牛人写在墙上的,我们先不讨论那时的政治情况,但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南宋的皇帝们还是很怀念故土的。南宋的第一皇帝就是康王赵构,他是在繁华的汴梁长大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大城市高档住宅区长大的孩子。他对自己曾经的事情还是很怀念的,这些东西也体现在瓷器上。我们注意,南方主要的越窑瓷颜色要比汝窑和官窑深得多,在《武林旧事》中,就那是最多记录汝窑的那个文献资料中,讲的就是有一个官员给高宗贡上了一批汝窑器。但汝窑的工艺复杂,烧造是很难的,但是官窑相对容易一点,高宗渡江时也带有大批瓷器工匠,再结合南方现有的瓷器烧造原料和技术,很快就重新烧出了官窑瓷,这就是修内司窑。
52书库推荐浏览: 二两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