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也是个伟大的皇帝,我们把汉武帝的60%加上徽宗的40%,就是一个柴荣的形象,也就是说他不但能征善战,同样也很有品味,世宗在位五年,在位时间南征北讨,几乎定下了一个统一的局面,就要改写历史时,不幸生病驾崩,英雄气短,享年38岁。后来皇位传位给了恭帝,马上被宋太祖推翻,于是后周就灭亡了。
因为柴荣也很有品味,有一天,他看到了自己使用的瓷器十分杂乱,十分不爽,于是就命人传旨,把工匠们都叫过来,告诉他们要烧出几种瓷器样品给他选,选好的就去烧造,替代这些原来的东西。
工人于是马上回窑厂,赶出几件他们认为很不错的呈上来。皇上一看,二话没说就给摔了,让他们再去重新做,于是又马上有新样品送到,还是不行,又被摔了。皇上很生气,工匠们心里就更没底。于是一个大胆头子的就去问“皇上,您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东西,你能不能给我们个指示,我们知道该往哪使劲儿呀!”皇上一听也是,就说“拿笔来!”马上就有文房四宝送到,皇上大笔一挥,写下两行字,丢给工匠说:就按这个来,再做不了来,你们也别过来了,免得我动手,直接跳窑炉就行了。
工匠头子接过条子,低头谢恩,回去后马上打开一看,这两行字是“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工人们一看就蒙了,这是什么个色儿呀?于是天天眼巴巴的等下雨,终于下雨了,工匠们想尽办法去实现这两句浪漫的诗。上有压力,下就有动力嘛,就是今天让我们看者都二乎的两句话,真让这些工人们把它给做成了瓷器。
这东西样品出来后马上送到宫中,皇上一看很是高兴,大悦,于是下令封赏,同时开始命令批量烧造这种瓷器。这种瓷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所有文献记载就是十二个字“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这些特征告诉我们,柴窑第一点,也是青色;第二,胎一定很薄;明如镜是指光泽,一千多年了,这个特征一定不明显了;声如罄,罄是一种乐器,大部分是石头做的,样子有点像那个澳大利亚土著人用的那个回旋刀,就是那种打出去要是不中目标,还能飞回来的东西。罄打击时声音清脆,这种东西常和编钟一起出土,柴窑声音像,也可能是因为它薄嘛,我是见过有些近乎是透亮的瓷器,敲击的声音十分悦耳。
柴窑因为只有五年的烧造时间,又因为这四个特别的亮点,烧成之后会声名鹊起,因于数量太少,很多当代人都没有见过,于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历代都受到追捧,但是都没见过实物,反正想像中得不到总是最美好的,所以虽不曾见,但名声一直不减,一直传到今天。
很多人认为影青或是汝窑更像是传说中的柴窑,但我感觉,在五代十国时的薄胎素面耀州窑更像是柴窑!那种耀州窑的色与胎与这些特点几乎一致,而且在普通手电筒的光照下,它也是完全透光的。
在广州西关文物市场,就是荔湾公园那里,我看到了一个标有“柴窑”字样的小东西,一样有这样的特征,胎极薄,淡青色。更重要的是那个商店是国内很多知名收藏家和鉴定专家开的一个店面,但是在没有窑址发现之前,所有东西都是猜想。也许哪一天,在传说中的窑厂河南郑州会发现窑址,或是在像法门寺那样,有物与帐的准确记载考古发现,出土有柴窑器物,就样我们就会给柴窑识别,有一个准确的鉴定参考。
金丝铁线与紫口铁足
汝窑排名之后,就是官窑和哥窑了,我们先说官窑。
官窑我们先看一下文字:南宋的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有一个著名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政和年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袭徽宗旧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高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这些文字很重要,第一告诉我们,官窑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第二,南宋官窑又分为修内司和郊坛两种。第三,这种窑器是由官方自己所烧,四,郊坛窑是官窑中最低质的产品,但只要官窑器,都为世所珍。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传世官窑实物,确实有三种。修内司窑是我见过的最多的一种官窑器,北宋官窑和郊坛窑我只见过瓷片,两种瓷片的区别很大,但很多技法是相同的。
南宋官窑我们已经发现了窑址,很多争议性的东西可以对比窑址出土的标本做出结论。我们先说一下北宋官窑的情况,因为它的窑址专家们在开封城附近找了很多年,都还是没有被发现。但我有一个观点,它的窑址就在北宋的皇城内!
因为除了我刚说的那些文字,还有一节文字是这样说的,也是出自一个南宋人之口,他叫周辉,他的《清波杂志》中这样说,“汝窑宫内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捡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表面上看,这句话是说汝窑的,是说汝窑的珍贵与工艺。但是他给我们有一个重大的启示,官窑的窑址极有可能就在皇宫大内!我这话不是凭空来的,有很多根据可以参考。
首先,帝王皇宫内确实有过烧瓷的现像,像北京紫禁城,在清代就烧过珐琅彩,就在故宫大内。第二,汝窑宫内禁烧,是因为内有玛瑙为釉,汝窑的釉也很厚,可能在烧时会有特殊的气味,所以放在外边去烧造,官窑可能相对要求较低,所以在皇宫可以烧造。
52书库推荐浏览: 二两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