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传国玉玺_二两米酒【完结】(53)

阅读记录

  有一年在中国民间元青花交流大会上,一位收藏者抱上了一个元青花大罐,但是学者们看都不细看,只说有专家说过“元青花只有三百件”,别的全是假的。这位收藏者也来火了,但是争不过,于是抄起一个东西就把这个罐子给砸了。专家们马上研究瓷片,看完之后长吁短叹:“这一下子就砸没了几千万呀!”

  我真的见过这样的专家,我有个朋友是博物馆的,有天我过去,她告诉我,说来了个学者,直接找她们馆长,说是写了一个论文,是否定汝窑是官窑器,根据是因为史料上载有一句话“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我当时笑了笑说:“你没问下他那些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里,大量的汝窑下面刻着的“奉化”两个字是说哪里?不是南宋时候德寿宫的奉化堂,是哪个平民家的大宅门儿啊?

  元青花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一个东西,它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我们很多瓷器都能看到,从粗糙到精致,从简单到成熟,但就是这个元青花,人们发现它时,它已经是个完全成熟的东西。我们常说一句话叫“邻家有女初长成”,就是一个邻居的小孩我们能看到她从小到大的一个过程,但这个元青花就像我们走在路上撞到了一个人,一抬头发现原来是安吉丽娜-朱丽,最大的感觉除了惊叹他她的美丽之外,更多的是一种震撼。姑娘们别说我色,要是你抬头看到刘德华,也是一样的哇哇叫。

  元青花珍贵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少,一个是漂亮。呵呵,这也是废话,哪个瓷器有这两点都珍贵。

  元青花的烧造是在景德镇,因为它的胎土配方在中国别处是非典型配方,它用的是“二元配方”,就是高岭土加瓷石,这种配方含氧化铝成份很高,成品胎质细腻洁白。它用的色料是氧化钴,但不是国产料,因为它是高铁低锰料,这种料我们国家是没有的,可能是元兵外出打仗时在哪儿抢的吧。用上好瓷土做成的瓷胎,用氧化钴做的色料绘成漂亮的画案,再罩上纯净洁白的釉料,在高温窑炉中一次入窑,就烧成了白底蓝花的漂亮瓷器,这就是元青花的工艺,也是所有青花瓷的工艺。

  元青花多大器,罐子,梅瓶,扁壶,执壶,玉壶春等等,更细点就是象耳瓶,双耳瓶,狮耳瓶,壶就是四系扁壶,凤头壶,执壶等,瓶还有带盖儿的,八方的,带座儿的,塔式的等等。

  元青花的绘画多绘龙凤,牡丹,海水,鱼藻,层次繁密但主次分明。

  元青花是个很粗犷豪迈的东西,从绘画到器型都能看到蒙古人的那种性格,每种文物的产生都有一个大的文化背景。我听一位收藏家好像这样说过:汉代是个奔放型的文化,唐代是个飘逸型的文化,宋代是个内敛型的文化,明代是个热烈型的文化,清代是华丽型的文化。掌握了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我们对文物的理解和判定是很好处的。

  元青花因为那一次轰动世界的拍卖,被人们称为“瓷中神话”。

  比较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见过一件像样的元青花,更没上过手,所以不能给大家细说它的特点,下面呢,我们就说明代青花和各色彩瓷。

釉里红的一锤定音

  我们现在说的瓷器,以官窑为主,因为是官方烧造的瓷器,所以它们代表了当时瓷器的最高工艺和成就。明初时的洪武二年,朱元璋就在当时的江西景德镇开办了“御窑厂”,专门给皇宫生产瓷器,于是从那时开始彩瓷就真正的有了“官窑”一说。

  朱元璋是明代的第一个皇帝,他最喜欢的一种瓷器叫“釉里红”,为什么呢?他是开国国君,红是一种很喜庆的色彩,在开国前期他会努力去营造一种热烈隆重的气氛。中国人是很喜欢红色的,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衣服就是红色,我们的春联,我们的中国结,大型活动的主色调,我们都会使用红色。所有美好的事情都称为“红事”,因为红色很艳丽,很隆重,很热烈。

  还有就是他本人也姓朱嘛,这个朱不太好听,但是古文中“朱”也表示“红色”,比方我们知道的朱砂,就是红色的。中国人是比较含蓄的,很多不是不好听或是不太好看的东西都能用语言给它重新装饰一下。像我们说到成化斗彩中会说到“姹紫”,那个瓷器中的紫色十分暗淡,毫无光泽,很不好看,是一种很差的颜色,但是文人给字起名为“姹紫”,所以它一下就有了一个很美的含义。再比如说我们去吃川菜时,有道菜叫“毛血旺”,就要成份是肥肉和猪血,但是那个服务员一定会告诉你,这个东西叫“猪红”。中国的语言是很强大的,要是现在有人问你正在干什么,你说我在小说阅读网上看小说,那别人就感觉你很没品;你要是回答我正在坐着看书,哎!那你的档次一下子就上去啦!

  釉里红瓷器很多时期都有烧造,它应该是在元代开始创烧。但是最有名的就是洪武的釉里红瓷器,曾经有一个洪武釉里红玉壶春,拍卖的成交价大约是八千万人民币,这个高价更多是那个器物本身的时代特征有很大的像征意义。

  釉里红瓷器很好识别,它与青花的工艺几乎是一样的,只是绘画色料不同,青花用的是氧化钴,釉里红用的是氧化铜。钴高温下呈蓝色,铜高温下呈红色,我们在说钧瓷是也说过,钧瓷泛红就是因为它的釉料中加入了含有铜成份的孔雀石。但是釉里红是以绘画呈色,并不是以釉口呈色。

52书库推荐浏览: 二两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