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组织就是下西洋
带队的人叫郑和,所以也叫“郑和下西洋”,前后一共七次,耗费28年时间。这个郑和是个太监,但和修《史记》的司马迁一样,是个伟大的太监,这样说司马迁好像不太对哦,他好像不是自愿的。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作用我也说不清楚,很多种说法。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是对陶瓷的,他带回来了一种很重要的钴料——苏麻离青,这种东西对永宣瓷器十分重要。
关于这个苏麻离青到时底是哪出的?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定论,叫法就有很多,有叫“苏泥勃青”的,还有叫“索马里青”的。这东西当时可能也是音译,也没有明确记载,所以现在人不知道这东西是哪来的。
“索马里青”这个说法应该不对,郑和当年是去过那个地方,但是那是个大沙窝,,那里也是民风剽悍。93年一伙当地土著用火箭筒子轰下了米国佬的两架直升机,再把打死的米国兵扒光了拖出去游街,在全世界引起哄动。八年后,米国佬再把这个丢脸的事儿,拍成一个电影,叫《黑鹰坠落》,在全世界播放,居然还拿了两个奥斯卡奖。十六年后的今天,把支援他们祖国建设了几十看的中国也不放过,抢了我们的一条船,现在都连人带船都没信儿了。索马里传统的经济是农业和畜牧业,当年郑和估计是来这里挑骆驼玩儿的。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南洋来的,来自苏泥和勃青,说它们是苏门答腊两个岛上产的一种青料,反正没搞明白就先糊涂着吧。这个苏麻离青,是一种高铁低锰料,元青花用的也是高铁低锰。但这种两都东西中国是没有的,一定是外来的。应该也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产的,元代的可能是是骑马打仗抢来的,明代是下西洋时海船运回来的。但是这两种东西都是的特点是很接近的,因为都是这种高铁低锰钴料,所以瓷器呈色浓艳,图案晕散,料多的地方呈浓黑色,并有锡光斑,蓝中发黑,在黑点聚集处,往往青料会渗入胎中去,用手摸上去会有下陷的感觉。
永乐和宣德时的青花都是同种钴青料,所以差别不太大,只是在胎质,画的线条上会有点不同,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瓷器地位也都是差不多。
永宣官窑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开始书写底款。在瓷器上写字是个很常见的事情,磁州窑上就大量的出现文字,但它只是一个文字装饰,或是写XX家造,表明一个出处。元青花是也写过文字,但是也只是一个文字记载,曾经有人发现了一片底写有“至治年造”元青花瓷片,引起过轰动,那些都是特例。真正正式的开始书写底款,就是从永宣时期才开始的。
款识本是两种东西,款是阴刻的,识是阳突的。而且,款在外,识在内,这用在青铜器上比较合适,但写在瓷器上的都称为款识。款一般写在底部,太大的器物因为不好翻个儿,可能就写在口沿上,像大花盆和明帝王陵墓地宫中的大龙缸,很多就是青花做的,就是那个“万年灯”。官窑的款是有定制的,不是谁都可以写,也能乱写,历代的款都有各自的特点,款也是我们识别瓷器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款多为纪年款,有朝代款,像“大XXX年制”或是“XX御制”“XX年制”。还有一种是干支款,不常见,就写的是天干地支这类的东西。款识从永宣开始使用之后,就成了官窑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人看瓷器,就喜欢拎起来看屁股。款大多都带外框,有双框的,有双圈的,但也有没框也没圈的。款一般为四个字或是六个字,也有一个字的,但极少。字体多为楷书,也有篆书,别的字体极罕见。
永宣瓷器2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仁宗朱高炽的长子,28岁继位,在位十年。宣德皇帝有个爱好——斗蛐蛐,老北京有个说法叫:“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在中国古代呀,这个养虫玩虫也是一个传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喜欢玩这个东西。
原因可能是当时也没有什么玩的项目,这个斗蛐蛐是可以赌博的,那时没有麻将,也不流行跑马,大众化的赌博项目就是斗蛐蛐。还有一个原因,这是来自于自然界的一种声音,古代没有MP3和家庭影院,人们能听到的声音除了歌舞之外几乎没有,音乐可以让人心情舒缓,我们现在很多人睡觉前都喜欢听优美的曲子。但是古代是没有电的,于是人们想到了蛐蛐,这种东西它是会叫的,床头挂一个蝈蝈,晚上就会有一种很自然的虫鸣声音,人有时是很依赖这些无形的东西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白天总是听到路边档口放的狂暴音乐,晚上在床上又听到全是汽车喇叭,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很烦躁。有一天晚上,我去一个朋友家,他住在深圳水库,刚好那天下雨了,晚上就有很多蛤蟆在叫,我一下子就想起来小时候家里那种很自然的生活,我就站在阳台上听了很久那些蛤蟆叫的声,那天晚上我就睡得很舒服。
古代的皇上也有这种音乐的需求,很多帝王也都喜欢玩蛐蛐,皇宫甚至有传门饲养蛐蛐的制度。在清代,每年秋天时就会有大批蝈蝈选进宫,在宫中有专人管理它们,一直饲养到春节。那一天,皇上会在大殿接受百官的朝贺,这大批的虫子也会被放在大殿内。吉时一到,点炉熏香,热汽一熏,这些虫子也开始精神了,甩开膀子可了劲儿的叫,上万只蝈蝈一起叫是一种很吉祥很盛大的场面,这种情景就叫“万国(蝈)来朝”。我们在很多古代的书画和瓷器上就能看到这样的情影,诗词中也常有说到“促织之戏”,这个“促织”,就是指斗蛐蛐。
52书库推荐浏览: 二两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