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_[加]伊芙·萨伦巴【完结】(53)

阅读记录

他死在日军的战俘营里。安格斯则跟随母亲移居爱尔兰。麦克吉在香港的财产

被悉数变卖,公司彻底销声匿迹。变卖得来的钱只够母子俩清贫度日。

徐老继续在生意上发展,现在完全是自己干,时常也与麦克吉家小通几封信保

持联系。五十年代初,他写信给安格斯,请他来香港。此时安格斯已成为一个不安

分守己、放荡不羁的小伙子。接到徐老的信后,安格斯于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抵达殖民地香港,在那里他父亲的老朋友张开双臂热烈欢迎他,还给了他大笔钱花。

他到香港的那天正是良辰吉日,恰好是徐老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出生的日子。

这个儿子,当然就是阿来。

尽管受到徐老的盛情相留,但麦克吉却没有在香港落户安家。在以后二十年的

大部分时间里,他离开徐老远走高飞,混迹新加坡、达尔文、檀香山、格拉斯哥、

台北、伦敦和马尼拉。在这些年里,小阿来学习、工作,成长为一个聪明过人的青

年,他心中满是嫉恨。他嫉恨的是查尔斯·麦克吉对父亲的影响,嫉恨父亲将报恩

之情倾注在安格斯·麦克吉的身上。

一九八四年,安格斯在香港露面。早几年他在马尼拉经营一家妓院酒吧。

五十六岁的他油嘴滑舌、狂妄自大、嗜酒如命。在整个亚洲他都臭名远扬,因

为他好赌博、拉皮条、走私象牙、小偷小摸,最糟糕的是他一事无成。尽管阿来严

厉反对,徐老仍坚持把麦克吉安排在拉德隆侦探社工作,阿来就是这个家族公司的

总经理。

安格斯得了这个机会,确实努力痛改前非,酒也喝得少了。这一点即使是阿来

也不得不承认。很快安格斯就成了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擅长扮演“亚洲老手”

的专家角色与西方客商打交道。尽管阿来拥有剑桥大学的学位,但许多西方客商还

是宁愿与一个苏格兰人而不是中国人打交道。

另外,随着拉德隆公司在阿来的积极领导下不断拓展,麦克吉对立洲一些最大、

发展最快的城市的黑社会的广泛了解,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因此,当徐老坚持要求让安格斯担任拉德隆公司的副总经理时,徐来没有提出

反对。对此,老人感到很有面子。

徐老年事已高。阿来虽然很爱父亲,但又指望老人迟早过世后能摆脱安格斯。

为此他深感内疚,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内疚之情归咎于安格斯。安格斯经常忘事,被

酒精麻痹的大脑越来越不中用。有时他连简单的话都听不明白,有时该闭嘴收声却

又说个没完。这给拉德隆公司添了不少乱子。切诺普斯计划的出现使得事情更为错

综复杂。

拉德隆公司初次与切诺普斯打交道就是通过麦克吉。在此前一年他回“老家”

苏格兰。尽管是度假,他也没闲着,顺便找些生意做。揽到的生意就是替当地一家

双重承保公司追查一个叫格拉斯哥盗贼的行踪。有消息说,那大盗在放手大干一番

后已经“退隐”远东安度晚年。拉德隆公司占有天时地利,正好可以追查大盗。这

工作本不是什么大生意,没多少利益可图。但麦克吉急欲向在苏格兰的老友故交表

现自己的能耐,故在返回香港后他便把这差使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通过正常渠道

发出了正常调查函。

调查函发出后不久就马上有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徐来——而非安格斯——收到

了一封彬彬有礼的邀请信,请他到香港一家高级夜总会去见一位地位极高的人物。

那位大人物(隐去姓名)仍然彬彬有礼地建议拉德隆公司放弃对苏格兰盗窃案的追

查。他既没有恐吓也没有贿赂。徐来回答说要考虑一下。

阿来同父亲讨论一番后,一致同意放弃追查 格拉斯哥盗窃案。

麦克吉可不干。他当下乘第一班飞机飞回格拉斯哥,想从那家要追查大盗的公

司里弄到更多的情报。故事十分有趣,原来格拉斯哥郊外的巴雷尔艺术品收藏馆遭

到了盗贼的光顾,而且盗贼的行窃方式十分巧妙。麦克吉的一位朋友叫艾利斯特·

布朗,是当地双重承保公司的代理人。巴雷尔馆投保的保险公司就是靠了那家大公

司才减轻了很大的风险。所以,发生盗窃案后,布朗被请去现场。十分明显,盗窃

案事先经过精心策划,做得天衣无缝,盗贼没有触发报警系统便破门而入。入馆后,

盗贼拆除了防盗系统,将保安人员五花大绑并堵上了嘴。又把保安摄像机里的监视

录像带取出,然后盗走了五幅油画——科拉纳赫、科洛、德加、塞尚和多米埃所绘

油画各一幅——外加六幅日本版画。不管是谁策划了这次盗窃案,布朗非常清楚,

艺术品收藏馆的防盗系统,足以令一向养尊处优的保险行业惊慌失措。更使人迷惑

不解和烦恼焦虑的是:盗贼就是冲那几幅精选的油画来的,其他东西碰都没碰,尽

管盗贼有整夜的时间可以将全部艺术品偷得一干二净。

为了找出破案办法,就得请高明的专家来对付高明的盗贼。贾森·福布斯,他

是国际艺术品盗卖和欧洲油画地下市场方面的权威。他在巡回讲学途中被仓促召到

52书库推荐浏览: [加]伊芙·萨伦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