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是众叛亲离,不由得长叹一声,重新返回皇宫。此时,城外已是火光冲天,厮杀声不绝于耳。崇祯回到前殿,依然没有死心,鸣钟召集百官,可是等了好一会,没有一个人到来。崇祯万念俱灰,悲叹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之后,崇祯带领着太监王承恩等数十人匆忙来到崇文门,想出去却是不能,于是改走齐化门,打算夺门而出。守门的太监见这些人形迹可疑,疑为奸细,发炮射击。王承恩连忙大喊:“这是皇上!”幸好崇祯没有被炮弹打中。
崇祯又来到正阳门,只见那里挂着三只白色灯笼,那是为李自成军发出的投降信号。崇祯知道无论如何自己已是插翅难逃,于是在大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回到皇宫换了衣服,来到煤山寿皇亭,叹息道:“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说罢,自缢于老槐树下,年仅三十五岁。王承恩见崇祯已去,遂对缢于老槐树下,黄泉路上与崇祯同行。
李自成进宫后,发现血泊中的长平公主,叹息道:“上太忍。”他以为公主已死,便命人将公主送往皇亲周奎家中。长平公主晕厥五天后苏醒过来,这才知道父皇已经上吊而亡,李自成已入主北京,大明已成大顺,不禁悲痛欲绝。后来,她落入了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的手中。然而风云变化莫测,四十天后,大顺又变成了大清。清军入城后,摄政王多尔衮专门派人访寻到长平公主及未死的嫔妃,宾礼相待。
长平公主只剩下一条手臂,国破家亡,天地虽大,却无容身之处,于是上书满清,自称是“九死臣妾”,要求出家为尼。满清不允,下诏命准驸马周世显与长平公主完婚,并赐予田产宅第车马等物。回忆起狠心要砍死自己的父皇,面对并不是传说中穷凶极恶的敌人,长平公主不由得感慨万千,凄然泪下。在盛大的婚礼上,公主没有一丝喜悦,挥之不去的是无尽的哀伤。
长平公主于顺治三年病死,赐葬于广宁门外……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大头的幸福生活
这就是历史,正史也好,野史也罢,既不可以全信,也不可以不信,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事情,当代人无法“眼见为实”,除非是真的发明了“时光穿梭”机器,目睹了当年凄惨的一幕一幕,才能判定出书中记载内容的真实程度。
穆春江在研习了明末的这段历史后,感觉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崇祯究竟把宝藏的位置记录在了哪里,或是告知了哪个人,依然是不得而知。不过,穆春江并没有太失望,这种追寻线索的事情本来就是有点无中生有,抓住一点点蛛丝马迹展开大规模的查询,而最终一无所获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所以不可急于求成,宝藏已经被藏匿了几百年,若想在一天两天之内就把它们全部发掘出来,确实有点天方夜谭。
不过这一阵子对于明末历史的刻苦研究,也不能说是没有任何收获,毕竟可以由此推测出几种可能性:崇祯黄帝在最后一个夜晚,先是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派人连夜送到宫外,在此之前很有可能把宝藏的藏匿图交给他们中的一个,所以皇太子朱慈烺、三儿子朱慈炯、四儿子朱慈炤都有可能,自己的下一步工作就可以对崇祯的这三个儿子的经历进行调查,在书中寻找线索。还有一个疑点,崇祯逼死周太后,砍死女儿昭仁公主,又杀害妃嫔数人,此时的他可谓是空前绝望,不想留下一个活口,可是他却单单没有杀死长平公主,只是砍下了她的一只手臂,是瞬间的良心发现?还是有意这样做的?从多本书中可以看出,崇祯在自己的儿女中,最喜欢的就是长平公主,甚至比起皇太子朱慈烺,崇祯对于长平公主都是偏爱有佳,所以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崇祯黄帝有意留下长平公主的性命,但为了不使李自成对一个已经失去一只手臂的弱小女子下手,惨无人道的夺去她的性命,所以忍痛砍下女儿的手臂,以求换来她的性命和自由,而事实果然如崇祯所期待,长平公主确实免于一死,即使是在满清当政之时,也没有对她这个皇室的后代进行惩罚,这样一来,长平公主虽是女人,但却是最有希望成为复兴大明江山的后人,要真是这样,那么崇祯把藏匿国家宝藏的记录交给她的可能性反而比给予了三个儿子的可能性还要大,黄帝的儿子到了什么时候都是最为重要的追杀对象,所以崇祯不敢确信他们会免于一死,所以才会把最为艰巨的重整大明雄风,东山再起的重任交到女儿长平公主的身上……
穆春江觉得自己的分析很有道理,所以他及时纠正调查方向,准备先重点查询有关长平公主生平的书籍,如果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再行对崇祯的三个儿子逐一展开调查,总之,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要下定打“持久战”的决心,才有可能取得突破。当然,没有任何结果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实事求是的说,这种可能性反而最大,但毕竟是那么一大笔国家宝藏,就算是费些周折、花费些精力,即使最终没有任何发现,也是值得的,一个人一辈子中能够有这么一个获知宝藏的线索,已经是难能可贵,为此付出些精力又何足挂齿呢?
穆春江又去国家图书馆翻阅了几天历史书,感觉有些劳累,回到住处洗了个澡,准备回父母家看看,忙于钻研历史,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回头宝藏线索没查询出来,再被安上一个“不孝”的罪名,那才真是得不偿失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