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未闻姓名的长者,腰板笔直,步履稳健,很有些军人的风范。他不苟言笑,仔细地观察着每座房宇的外观和内里的结构,偶尔问一两句,都由那位文化局长作答。黎帆一言不发,眼见走到了那幢楼下的台阶前,长者收住脚步,背负着双手,由下至上仰头看它的体貌。文化局长主动介绍说这就是李三少爷的洋楼。今年年初曾在楼内发现了夹墙密室,密室里还有女性的衣鞋,非常引人关注。
“哦?”长者大感兴趣,伸手指指说:“咱们进去瞧瞧,看看这座神秘的密室吧。”
楼下厚实的大门开启后,亮丽的阳光透入阴晦的室内,众人四顾周围的摆设,看来平时清洁工作做得不错,点尘不染,异常地干净。长者问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民国旧貌原样摆放的吗?文化局长说是。黎帆心中好笑,昔日这幢楼内的摆设,恐怕连李三少爷自己都记不得了,这些哄人的话只是应付罢了。长者嗯了一声,伸手在硕粗的梁柱上捶了一下,点点说:“用料上佳,看来当年是不惜花费了重金来建这房子的。”
文化局长去墙壁上扭开镶嵌在墙板上的把手,蓦然从看似天衣无缝的墙壁上推出个门洞来。长者微微一惊,走过去仔细察看,又试了试门扇的关合,感叹说:“百闻不如一见。果然是天衣无缝,巧夺天工,精细得很。”
文化局长依然在前方领路,带着客人进门沿台阶下到密室底部。黎帆也随着人群走,在事隔数月之后,再度进入密室,四下里暗暗打量,一切都和当初印象里的没有任何的区别,原封不动地保持着旧貌。长者伸手撩起有些朽破的蚊帐,朝床上看看,笑了两声,说:“旧年代里,有钱人家建造密室,绝大多数都是藏匿钱财的。像这种用来金屋藏娇的确实少见。这位李三少爷,名不虚传啊,偏偏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不过,我见过此人,好像和传说里也有些偏差,并非那种轻佻、虚浮之辈,行事干练果断,很有些勃勃朝气呢。”
第234节:第八章女人们的窝藏岁月
他这话说出,一片附和之声。
但黎帆有点忍耐不住,开口问道:“李三少爷曾任国民党第三战区苏鲁皖游击总部中校军需主任。请问,您认识他时,是在抗战时期吗?”
长者愕然,旋而笑道:“看来,这儿有一位熟知历史的行家了。你掌握的情况完全正确。他确实做过国民党杂牌部队里的军需官。不过,他也是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曾经暗中接济了我们游击队不少器械弹药。当年,吴陵县大队清一色的中正式步枪,都是从他手里低价买来的。”
“那么,请问您认识朱正鼎先生吗?他可是在这座楼上度过自己下半生的离休老干部,”黎帆趁热打铁地追问。
“朱正鼎?当然认识啦。当年出没敌我防区如入无人之境的朱先生,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呢!老实说,这些武器都是他经手转运过来的。怎么,他曾经住在这幢楼里?”
文化局长连声称是,介绍说朱正鼎是本地解放初期的公安局长,后来因病离休后,一直住在这里,直至前年去世。
长者叹口气,说:“倒是有意思了。当年朱正鼎和李三少爷是大学同学,莫逆之交。离休后偏偏又拣他的房子住,太富有戏剧性了。有意思啊!”
黎帆本欲再问,但看文化局长回头打量自己,生怕露出马脚来,赶紧埋头假装记录,心中拿定主意,另找机会单独采访这位年高矍铄的老先生。他可是亲身经历并见证了这段历史的重要人物,岂能放过?
参观半小时后结束。谈不上草草,也算不得郑重,来客在众人的簇拥下一齐回到马路边的汽车内,疾驶而去。黎帆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此人姓马,屡次被称为“马老”,但名字不详。目送他们离开后,他站在路边考虑了一下,想出个办法来,便去公用电话亭打了个电话去文化局接待处,询问省城马老是否已经到达吴陵?
对方大概是正要下班,有点不耐烦,告诉他马老已经来了,由局长和市里相关领导亲自接待,不关他们的事情。黎帆心中有数,根据自己长期做记者积累的经验,像马老这样需要市政府领导接待的贵客,一般下榻的地点只有两处:位于荷花塘的市委招待所和市中心龙海大酒店。看这架势,他住在后者的可能性居大。于是便又查询了龙海酒店的前台号码。服务小姐接了电话,问他需要什么帮助?黎帆说自己是省城老干部局的,查询马老是否已经入住。前台小姐飞快地调出资料来,表示他已经由市政府接待处安排入住,房间号是909。
黎帆得到了这些详细的信息后,松了口气,看看天色已晚,便放弃了再在这里守候那个在自己手中得而复失的老头儿的打算,踩着夕阳的印迹,一路溜达着回樊家书坊去了。
第235节:第八章女人们的窝藏岁月
(十二)
樊小云坐在濒临黑暗的院子里,正用一条鱼干引诱着亡父饲养的那只猫过来,痒斯斯地在足踝上蹭磨着,一阵阵地轻笑。两鬓的发缕垂落,衬托得洁白的脸蛋格外的清新。黎帆站在门旁,见了这画面,忽然脚底乏力,失去了踏入门内的勇气。他靠在门框上,摸出根烟来,又怕打火机惊破了这动人温馨的一幕,只将它在唇上鼻下嗅闻,不语。
天色黑沉时,樊小云一巴掌将猫驱开,起身想去关门,却见黎帆守在门旁,不由得清脆地笑了一声,问:“刚刚回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