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Ⅰ_公渡河【完结】(14)

阅读记录

  那个像棒棒糖的东西其实是一种面制品,不是为了让死者享用,而为的是死者在过奈何桥的时候,不会被恶鬼拦住去路。人们认为,碰到恶鬼的勒索,只要把这个东西扔给它们,就不会受到围攻。

  看来,不管是天界还是鬼域,都有自己的规矩。

  人们居然把贿赂的观念带进了地狱,这是我们深谙人性的证明。

  不过,一个人死去之后,不但要孤身一人奔赴黄泉,还可能会受到恶鬼的盘剥,确实是一件可怜且可悲的事。

  追悼会开始之前,叶雾美的父亲做完了简单的整容。

  他的身体被放在告别厅的时候,我进去照应了一下。

  他看起来很孤独。

  他的脸上居然被涂了劣质的腮红,为的是让他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虽死犹生。

  我不知道死者对他们的面容会怎么看,但我猜想,当他们看到自己会以这副尊容离开人世的时候,想必会很愤怒。

  我没忍心多看。

  想当年,一生风流倜傥的徐志摩也是穿着长袍马褂戴着一顶瓜皮小帽离开了人世,那他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告别厅很小,连地面都没修整,只是最普通的水泥地面。

  从寒碜的程度来看,租用的费用不会很高。

  我是在那时才知道叶雾美的父亲叫叶子真,因为花圈和挽联上都写着这个名字。

  花圈和挽联上没有写“叶子真同志永垂不朽”,连“叶子真同志千古”都没有,只写了“叶子真同志安息”的字样,意思是让他安静的休息,不要再出来活动。

  追悼会只开了不到十分钟。

  公司来了几个人,主持人据说是工会主席,致词也很简单,不过是“一生听党的话,是党的好干部”云云。按照每分钟120字的朗诵速度,他的悼词念了不到四分钟,不超过五百字,中间出现两次口误,一次是把“叶子真同志安息”念成了“叶子真同志安生”,一次是把“死而后已”念成了“死而后己”,大概在他的理解中,“死而后已”的意思大概和“先人后己”差不多,只要别人死在自己前面,那就可以接受。

  工会主席的悼词念得很熟,看来不止念过一次。

  出现那些错误的时候,他没有纠正,也没有任何表情,想必已经麻木。

  我怀疑他的工作就是念悼词。

  我同时怀疑他并不确切知道到底是谁死了。

  悼词写得很烂,赞美死亡像恶俗的流行歌曲赞美爱情,只要换一个名字,谁都能用。

  讲完之后,主持人就从侧面走过来,站到了人群后面。

  我注意到,他把写有悼词的那张纸随手一揉,扔到了门口。

  ——直系亲属站这边,好了,三鞠躬。

  ——亲朋好友绕着走一圈,好,就这样了。

  一个人大声喊着,语气生硬,应该是这里的工作人员。

  遗体告别完成,尸体被推走了,似乎有些急不可待。

  人们从告别厅里走了出来。

  人们站在门口,像一群企鹅一样呆呆地站着。

  趁着别人不注意,我捡起那张纸看了看。

  我对一切写着字的纸都有兴趣,这是一种癖好,可能和我原来的工作有关。

  出乎我的预料,那是一张白纸,上面连一个字都没有。

  我终于明白:这张白纸才是真正被准确定义的“叶子真同志的光荣一生”。

  我跟在一群人后面,向火化车间走去。

  这些人中间,没有几个是我认识的。

  所以我走在最后。

  一群人挤在了车间门口。

  ——再看最后一面。

  师傅面无表情地说。

  叶雾美的母亲号啕大哭起来,有两位女眷扶着她劝慰着她,自己也抹着眼泪。

  几个人攥着床单的四角,把尸体从铁床上抬下来,放在一个不锈钢板上。

  钢板下面,是一套完整的传送装置,带有很多齿轮。

  叶雾美的母亲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看着这个机器。

  传送装置动起来,发出轻微的马达声,通过一个小铁门,把尸体送进了火化车间。

  这种感觉,就和看到生产线上的罐头食品的感觉差不多。

  ——去挑个骨灰盒,一会儿拿着提货单来领灰,装进骨灰盒就可以下葬了。

  师傅说。

  尸体进去之后,那个小铁门落下来,被锁住了。

  也许是为了防止有人从那个传送装置爬进火化车间,大概是这么一回事。

  叶雾美的母亲被人搀着,去挑选骨灰盒,人们也都跟去了。

  我在火化车间外面抽着烟。

  ------------

  敏感多虑的影子(4)

  ------------

  院子里是运送尸体的车,告别厅都是哭哭啼啼的人,让人看了很烦躁,只有这个地方稍微安静些。

  这是个中式庭院,不过比较破落。

  小径两侧,种着几颗松柏,象征着松柏常青。

  庭院正中,有一个池塘,池塘已经干了,露出黑色的淤泥。那些淤泥都干裂了,像一块一块的龟甲。

  池塘里没有假山,而是有一个水泥底座,塑了一只仙鹤,一只脚踏在乌龟背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公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