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读凶手_[英]保罗·布里顿【完结】(3)

阅读记录

  这时开会整张桌子都坐满了人。

  1978年10月我接受了这里的工作职位,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内开始治疗各种各样

  的病人,处理各种各样的心理学问题。我的大部分工作是接诊伍德兰日间医院的院

  外病人。伍德兰日间医院是很大的一栋乡村建筑,有七八间病房,离精神病院的主

  楼有约四分之一英里的距离。我当时还在重症病室工作,这是医院的一个小区,里

  面有4间病室,病人必须在这里进行数个月的集中治疗,然后才准许出院或转至长期

  住院病房。

  大部分住院病人都需要长期治疗,他们是一些由于额叶皮层萎缩或因为压抑而

  得病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也有由于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而来此住院的年轻

  男女。我很少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年老病人的病房,但是,我注定永远也无法忘记

  那堵有异味的墙壁,那是后院病室里压倒一切的气味。看来,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

  尿液已经渗入那栋房子的墙体之中了,无论怎么擦洗,尿臊味总也清除不掉。

  谢天谢地,心理学科室离主楼较远,设在以前一位医疗督导的房子里,称为

  “玫红楼”。这栋两层的红砖楼上有很大的一个八角窗,窗前有很小的一个石垛阶

  地,我们常常坐在上面吃午饭,打开一瓶葡萄酒,并看着附近田野里的兔子草。

  现在,有更厚重的脚步声在那片具有采邑时代风格的田埂和结了冰的地上响起,

  来去匆匆。警察一整天都在田里走来走去,然后坐在树下长时间讨论事情。由于我

  们所在的玫红楼与别的地方隔开了,因此直到晌午我们才得知警察搜查那个地方的

  原因。

  “是一个姑娘,”安妮·切尔默斯说,一副很不舒服的样子,“她给人杀了。”

  “杀了?在哪里?”

  “我们的一个门房在今早上班的路上发现了她。当时她倒在黑渣路那边。”虽

  然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大门口,但我从来都没有走过那条黑煤渣路。那条路沿着卡

  尔顿·海斯精神病院的周边延伸,是从纳波拉夫村南边到恩德比北边的一条近路,

  约15分钟的路。

  “知道她是谁吗?”我问。

  “当地人,一个少女。”

  突然间我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艾玛。现在这个时间应该是她从学校回家的时候,

  之后她会带我家的白猎狗到田里遛一圈,直到天黑回家。跟很多父亲一样,我总是

  扮演保护者的角色,但是,艾玛成年之后就一直是自己从学校走回家的。

  “谁会干这事?”安妮问道,她心里越来越烦了。他们会认为是这家精神病院

  的某个人干的,我暗地里想。这是相当自然的反应——但它是错误的。卡尔顿·海

  斯精神病院里并没有狂暴或有危险的病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些年老体弱者,

  连洗澡都需要人帮忙。重症病人都是大家认识的,而且在伍德兰日间医院,对于不

  能够控制时常进入他们脑海中的奇怪念头的精神病人或焦躁的病人,我们一直在进

  行治疗。他们没有那么严重的攻击性,也不会产生那样的暴力。

  当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了晚间新闻。

  “今天早晨,在纳波拉夫村附近卡尔顿·海斯精神病院旁边的一条小路上发现

  一位15岁女学童的尸体,她身上只穿着一部分衣服。警方正在调查该谋杀案。

  “该少女名叫琳达·曼恩,是当地人,她最后被人看见活着的时候是星期一晚

  上约7点30分。她是今早在当地一条叫做黑渣路的小路上被人发现的。警方立即封锁

  了那个地方,并开始寻找这名少女最后活动的痕迹。死亡原因尚未透露。”

  照片显示稍有些瘦的黑头发姑娘,面带羞怯的笑容,看上去身体尚未成熟到撑

  起衣服的程度。

  1983年11月,我刚刚被莱斯特郡卫生署任命为高级临床心理学家,并将我的办

  公室搬到莱斯特综合医院新开的精神病科室。我仍然还去卡尔顿·海斯精神病院,

  在玫红楼接诊门诊病人,并在伍德兰医院治疗日间病人。

  如我所料,卡尔顿·海斯精神病院成为警方最早注意的焦点,不过,我没有料

  到他们会在隔壁找地方常驻下来。玫红楼的一个没有占用的地方变成了处理事件的

  办公用地,凶案组的人搬来了文件柜、塑料白板和索引卡。

  他们怎么搞到办公用具的?我在想。几年以前,我们第一次搬进攻红楼的时候,

  我们申请、借用,后来发展到偷窃一些必需用品,比如椅子和台灯。这家医院的管

  理部门几乎没有给我们发放任何东西,但是,我透过玫红楼没有使用的那半边锁着

  的窗户,发现了我们需要的东西,上面都蒙了一层灰。

  “我们能不能弄一些来?”我问房管科。

  “呃,恐怕不行——那些东西都有专门的用途……”

  “准备搬去哪里?”

52书库推荐浏览: [英]保罗·布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