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王彦的心底就腾起一股“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父皇交给自己的差事,说到底还是为了以后寻找白善倾的后代做铺垫。现在父皇的心思还没有显露出来,几位皇兄还有大臣们也都还没有察觉。他不禁在回忆中搜寻:当年是谁办成了这件差事呢?
那年,父皇下旨说要寻找白善倾的后人,发还家产。后来,似乎是……
他又忽然留意到刚刚秦孟冬的那句话,“和她生母一起被孟远堂弟送回族里……”
王彦立时收敛起自己的心不在焉,状似无意地开口,“如果小侄没有记错的话,孟远是工部秦尚书大人的名讳吧?”他像是忽然发现了什么新鲜八卦,带着微微的兴奋盯着族长,“难道白老先生的外孙女竟是秦尚书的女儿不成?这些年小侄在京城生活,也听说过秦尚书和夫人伉俪情深的佳话,没想到,秦尚书竟然还有一门妻子?”
这世间,无论男女,其实就没有不八卦的。只不过男女之间着重注意的点不同,嚼舌根或许是女人的天性,但是男人们——在涉及到名利的时候,他们嚼舌根的本事和热情,其实也并不会比那些街巷里的长舌妇人们差。
不过,秦孟冬到底还是有几分清醒的,他只说了一句,“茴娘确实是孟远堂弟的女儿。”之后就不肯再详细往下说了。王彦再往下问,他就装出一副老道学的模样,连声说自己不好置喙堂弟的家务事,不肯再开口了。
秦孟冬不肯再多说,王彦也不可能在此时拍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来逼迫他,只好转了话题聊了些别的事,这才告辞离开。
不过,即便如此,今天的收获也已经够多了。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距离要寻找的人,竟然这么近。
并且,他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自己隐约记得上一世白老先生的后人被找到了,但是对这个人本身却没有半点印象。如果白老先生的后人是个女孩子,还是外孙女,这就又说得通了——如果是男性后人,就算本人再抬不起来,也少不得从荫补的路子上给他一个出身,但是如果是外孙女,这就又赏无可赏了,顶多就是朝廷送些金银细软给她做嫁妆罢了。
***
茴娘却不知道在当下竟然有人连她日后的嫁妆问题都想到了。王彦的忽然消失,她虽注意到了,却也没有往多余的方向去想,只是坐在自己的小桌前,安心练字默写论语。在书院念了些日子的书,她现在已经可以大差不差地背诵下来整本《论语》了,虽然也难免磕磕绊绊,但是比起以前来,也算是不小的进步。
因为她不是书院里先生们的重点关注对象,日常念书更靠自己的自觉,偶尔忘记一、两个字,或是背错了一些,悄悄对着书改过来,也没有人能发现。
但是,这样“自己默写——自己纠错——再改正”的过程,因为置身其中可以更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进益,所以倒是暂时兴趣十足,大有真的读成个女状元的劲头。既然连到书院读书的初衷都被她抛到了脑后,也就更顾不得别的了。
第16章
自从知晓了茴娘是白老先生的外孙女,生父又是现任工部尚书秦孟远,王彦再上学的时候,就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将目光投落到茴娘身上。
他年纪小,白老先生犯事的时候也就是二、三岁的年纪,那时的皇上还是个不起眼的宣王爷,他更是成日里只被允许在一个小小的跨院里活动。没见过白老爷子的面,自然更不知道他长的什么样子、茴娘生得像不像其外祖。
可是秦孟远他还是见过的,在他看来,茴娘和秦孟远没有半分相似之处,如果不是那天族长秦孟冬露了口风……他是绝对不会把茴娘和工部秦尚书联系到一起的。
每每思绪行进到这里,就会发散开来——毕竟,他的差事虽说是着落在白老先生身上,但是白老先生都已经去世十年了,茴娘又是个姑娘,就算在得皇上顾念,也很难影响到现在、甚至之后几十年的朝局。但是秦孟远却是现在的朝廷重臣,一举一动都更值得王彦注意。更何况,这些年在京城出了名的和秦尚书伉俪情深的那位尚书夫人——可是贵妃的娘家妹妹,三皇兄的亲姨妈!
并且,如果他对上一世的记忆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的话……秦尚书家里的几位小姐,无论嫡庶,似乎最后都嫁给了贵妃的娘家亲戚。那如此说来,茴娘岂不是……
想到最后,思绪到底还是又转回到了茴娘身上。那日,他也是偶然从秦孟冬嘴里听到了茴娘的闺名,觉得这个“茴”字的音,倒像是寄托了什么似的,偶尔想到,就觉得似有深意。不过,等到了书院,真的面对茴娘的时候,他又从来都没有吐出过她的名字来——似乎书院里的人也没有谁真的唤过她的名字,王彦直到此时才隐约察觉到:这个书院之内,知道茴娘真实身份的,除了秦孟章一家之外,好像也不是只有他一人。
整个书院里的教授先生们,都如此维护她,是不是因为她是白老先生的外孙女?
不知不觉中,他的视线停留在茴娘身上已经足有一盏茶的功夫了,茴娘想要假装察觉不到都难——这样被人直勾勾的盯着,感觉可是太奇怪了。她忍不住抬头狐疑地看向王彦,王彦却半点没有被人发现后的局促,反而淡淡一笑,眼神中带着许多茴娘看不懂的情绪。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