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一提,这本论文的引用文献之少,极有可能是台湾所有各式论文之最,一张A4解决,全部都没有英文参考文献,里面还有一堆期刊的部份章节,而非完整的书册。我啊,就是没看过的东西绝对不会拿来唬烂教授我有看过有引过。至于有看过的、有吸收过的,绝对大方承认。
「依然九把刀」里面有一张纪录片DVD,是导演廖明毅跟拍我跟拍长达一年半的过程,内容包括了我签书会的热斗实况、我第一次当文学营讲师、我上广播节目、我阐述网络文学的意义、我连续十四个月出版十四本书的极限战斗等。纪录片的版权属于公共电视,为了让那张DVD出现在我的实体书里,可花了出版社庞大的经费。
宣传「依然九把刀」,出版社办了三场座谈会,其中一场跟我对谈的人就是导演廖明毅。他用他跟我相处两年多的经验,谈谈那一年多的拍片感想。
他谈了很多,例如一开始怎么跟我认识、怎么决定我就是主要的纪录对象(尤其是我当时一点也不畅销)、拍摄时怎么由生变熟等等。说过了我很少因为工作关系跟采访者变熟、变朋友,顶多就是「很认识」。
但廖明毅算是个意外。
纪录片中最经典的,当然就是「连续十四个月出版十四本书」这么唬烂的纪录。
「怎么会想把那个过程拍下来,是凑巧吗?」观众提问。
廖明毅说:「不是,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了。当时我跟制片听九把刀说:「喔,我要连续十四个月出版十四本书。」的时候,就知道他一定办得到,就决定把他连续出版的过程记录下来。」
一个观众举手,忍不住问:「你怎么知道他办得到?」
廖明毅停顿了一下,慢慢说:「如果你跟我一样拍了他那么久,你就知道他就是会作到。」
我坐在旁边,竟然很感动。
那连续十四个月出版十四本书,对现在的我来说真是不可思议的过去。那时我妈重病,毛毛狗不要我,书卖很烂,狗狗变老,人生一团漆黑。我好像非得作一些说出去连自己也会发疯的事,去突破人生的困境。
有时候,我们还真的是办不到很多从自己嘴巴讲出去的话。
但为了不辜负别人的期待,知道别人很相信我们,于是拼了命也得去干。
想十四个月出版十四本书,不只要我厉害,还得两间出版社天衣无缝地配合才行。一个人成功了,光都打在他身上,其余不可或缺的细节、辅助、支持,都会被忽略。
自我的心灵如果不够强壮,却想变强,也可以啊。
或许仰赖别人对你的期待、诸如:「我知道你一定办得到」这样的话,同样可以办到一些很厉害的事。真的。
渐渐的,在努力的过程中你会成长,会知道要成为一个「你口中宣称的自己」有多不简单。你知道有人在某个方向看着你,看你是一场嘴炮,还是烧着头在实践。跌倒时很豪迈,看到过程的人都绝不会笑你。
廖明毅,你说你想拍电影。
我知道你一定办得到。
盖亚文化声明
关于陈姓学生的作品〈颠倒〉疑似抄袭本公司作者九把刀的〈语言〉一文(收录于《恐惧炸弹》),投稿参加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印刻文学生活志规划执行的第十届台北文学奖并获得佳作一事,盖亚文化声明如下:
在第十届台北文学奖得奖名单揭晓后,九把刀与本公司曾分别于农历年前致电文学奖执行单位印刻文学生活志,告知该文有抄袭模仿之嫌,但对方均答以「已知此事,五位评审均已详细比对,一致认为没有抄袭」。农历年后,由于九把刀与本公司继续争取,终于2008年2月19日获得初安民先生承诺,约定2008年2月23日再召开一次评审会议。谁知由于该生家长投书媒体,此后事况一路极速发展, 执行单位承诺重开的评审会议也因而延期,目前看来重开之日似乎遥遥无期。
一直以来,各类文学奖皆以奖掖文艺创作为目标,鼓励创作者耕耘发表原创作品,也因此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来期许与要求。此次台北文学奖佳作的〈颠倒〉一文,明显带着其它作品的创意与结构(详见附表1),这样的作品可以得奖,让大众不由得要好奇此次台北文学奖主办单位及评审的审查标准。如今由于执行单位承诺重开的评审会议延期,我们在此诚挚呼吁主办单位与评审在重新比对两文后,公开说明此届文学奖的审查标准、该文入选原因,与重新评审后的最后决议。如果评审会仍将召开,我们乐意前往参与,听取诸位评审的高见,即使不克召开,我们也要求尽速将评审意见公布于主办单位台北市文化局或印刻文学生活志的网站上,以利社会大众与有志创作者了解。
根据2月20日〈苹果日报〉所载,评审们似乎认为「思想模仿并非抄袭」。但陈姓同学曾告诉学校的师长说,他之前从来没有看过〈语言〉,如果此言属实,那么这两篇文章就连评审所说的「思想模仿」都称不上了。因为既然从未看过,又何来模仿的可能?
因此我们要求一个明确的答案。麻烦诸位评审在仔细比较过九把刀的〈语言〉与陈同学的〈颠倒〉之后(请参考附表1及附件1),能告诉我们这样思想接近,情节结构雷同的两篇文章,究竟算是「抄袭」、「改写」、「有意识的模仿」、「无意间受到影响」,还是依然相信陈同学所说,「看过九把刀很多本小说,却没看过恐惧炸弹」,所有的相像仅仅只是「巧合」?
52书库推荐浏览: 九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