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相逢未剃时_白落梅【完结】(25)

阅读记录

下半年,在南京,任教于陆军小学,授英文,与刘三共事。此时,并与赵声(伯先)相识。据曼殊《燕子龛随笔》记述: 余教习江南陆军小学时,伯先为新军第三标标统,始与相识,余叹为将才也。每次过从,必命兵士携壶购板鸭huáng酒。伯先豪于饮,余亦雄于食,既醉,则按剑高歌于风chuī细柳之下,咸相与驰骋于龙盘虎踞之间,至乐也。 亦常与刘三出游作画,在曼殊《画跋》中有记载: 乙巳羁秣陵,偕季平登jī鸣寺,观台城后湖,百感jiāo集,画示季平。 又记: 乙巳与季平行脚秣陵,金凤出素绢索画,未成而金凤他适。及后,渡湘水,作此寄之,宁使殷洪乔投向石头城下耳。 于此可以窥见,曼殊亦尝涉足花丛。

一九○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二十三岁

元月二十五日(yīn历元旦),与刘师培(申叔)经南京下关,作画一幅(《画跋》记: 丙午元旦,与申叔过马关作。 按 马关 ,非日本之 马关 ,其时曼殊尚在南京,可能指南京之下关)。

同年,印度友人钵罗罕回国,绘《江gān萧寺图》赠别(据丙午《画跋》记)。

chūn初,再至长沙,执教于明德学堂,教授图画;僦居永福寺。

夏,应刘师培邀约,至芜湖,执教于皖江中学,与邓纯侯同事。

暑假中,偕陈独秀东渡,至日本寻义母河合仙,不遇。[据河合氏次年所作《曼殊画谱序》记: (吾儿)去夏始得卷单来东省余,适余居乡,缘悭不遇。 ]暑假结束,从日本回国,仍赴芜湖皖江中学任教。但因学校闹风cháo,于yīn历八月下旬,与陶焕卿、龚薇生离芜湖,至上海,拟入留云寺为僧。yīn历九月初四,又往杭州,游西湖。初九日,返上海,住爱国女学,偶于故纸堆中得英人祖梨手绘露伊斯美索尔像。yīn历十月,迁居八仙桥鼎吉里四号夏寓。此处实为中华同盟会江苏分部。yīn历十一月二十三日,离上海,往游温州。不久,返回上海。(以上行踪见曼殊丙午年《与刘三书》)

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二十四岁

二月十三日(yīn历元旦),与刘师培、何震夫妇东渡赴日本。自正月至五月,在东京牛区新小川町《民报》社,与章太炎同住。期间,除为《民报》写文章外,埋头于梵文著述,成《梵文典》八卷,自为序,章太炎亦为题序。此外,还不时留居于义母河合仙家,借叙天伦之乐,因曼殊始终认为河合仙是他的生母。

曼殊在《民报》增刊《天讨》上还发表其绘画:《猎狐图》、《岳鄂王游池州翠微亭图》、《徐中山王莫愁湖泛舟图》、《陈元孝题奇石壁图》。

是年chūn,鲁迅至日本筹办《新生》杂志,曼殊应邀为筹办人之一。但《新生》未得同人积极支持,尚未问世即告夭折。

六月,曼殊迁往小石川区久坚町《天义报》社,与刘师培、何震夫妇同住。先后发表其绘画《女娲像》、《孤山图》、《邓太妙自治州秋思图》、《江gān萧寺图》、《清秋弦月图》等幅于《天义报》附刊。

此时,女弟子何震辑《曼殊画谱》,河合氏为其题序,章太炎为其题跋,原拟与《梵文典》同时付印,未果。

曼殊在《天义报》还先后发表所撰《海哥美尔氏名画赞》、《秋瑾遗诗序》、《画谱自序》、《露伊斯美索尔遗像赞》等文。

九月,归国,至上海,与陈去病同寓于爱而近路之 国学保存会 藏书楼。以童年时摄影赠陈去病,陈为题七绝一首: 正朔南天奉盛明,孤忠唯有郑延平。百年更见田中妪,一样宁馨裹锦绷。

十二月十日(yīn历十一月初六),复东渡,访旧友张文渭于东京神田区之某下宿屋中。

是年出版《文学因缘》,由东渡博文馆印刷,齐民社发行。

一九○八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二十五岁

二月,寓横滨神田区猿乐町清寿馆;因患肝跳症,旋入横滨医院静养。为高天梅绘就《万梅图》。寄赠相片与柳亚子。

三月,yù进真宗大学修习梵文,未果。每日读拜伦诗以消遣。

五月,因章太炎、刘师培jiāo恶,刘师培夫妇迁怒于曼殊,曼殊移居另一友人处。撰《岭海幽光录》于《民报》第二十号。

祖母林氏病卒于沥溪乡。

六月,译成《娑罗海滨遁迹记》,发表于七八月《民报》第二十二、二十三号。

九月,回国,上海,寓虹口西华德路田中旅舘。中旬至杭州,寓西湖雷峰塔下白云庵。旋寓韬光庵,夜深闻鹃声,作《听鹃图》并诗一首寄刘三。诗云: 刘三旧是多qíng种,làng迹烟波又一年,近日诗肠饶几许,何妨伴我听啼鹃。 月底,返上海。

十月七日(yīn历九月十三日),应杨仁山居士之约,至南京,任教于杨仁山为培养僧侣、研习佛学而开办的 垣jīng舍 ,主讲梵文。主讲佛经者为杨仁山,主讲汉文者为李晓暾。 垣jīng舍 向镇江、扬州诸大刹招收僧侣,教以梵文,学习二、三年后,再派往日本、印度留学,进一步研习梵章。曼殊对杨仁山是举至为钦佩,认为: 今日谨保我佛余光,如崦嵫落日者,惟仁老一人而已。 (戊申九月十七日《与刘三书》)印度法护等者达摩波罗致杨仁山书二通,受托翻译为华文。

其间,白零大学教授法兰居士来访,谈翻译之事,并嘱购《法苑珠林》,以版久蠧蚀,无以应求。(见曼殊《拜伦诗选自序》。但文末误记为 光绪三十二年 ,此时尚未开办 垣jīng舍 。)

十一月,往返于上海南京之间。适刘师培夫妇返国至上海,仍与jiāo往。

十二月十日(yīn历十一月十七日),病卧于 垣jīng舍 ,杨仁山居士为说秦淮马湘兰证果事。

一九○九年(宣统元年,己酉)       二十六岁

元月二日(yīn历戊申年十二月十一日),东渡日本,至东京,与张卓身、沈兼士、罗黑芷同寓小石川,颜所居之门曰 智度寺 ,以译拜伦诗为乐事。

四月,绘《文姬图》,托章太炎转寄刘三。

五月,任日本梵学会译师。患脑病,仍每日午前赴梵学会为印度婆罗门僧传译二时半。与印度梵文师弥君jiāo游,原有共同翻译印度诗圣迦梨达奢之长篇叙事诗《云使》之拟,因脑病搁置。

译拜伦诗脱稿,并得陈独秀校正。

六月,侍义母河合仙居逗子海滨。

九月,回国,抵上海,晤蔡哲夫,识英领事佛莱蔗。佛莱蔗为曼殊题画册。旋赴杭州西湖视刘三,再寓白云庵。适刘师培变节,革命党人有疑曼殊囿于感qíng而合污者,投函警告。曼殊立即离杭州赴沪,以示清白。刘三作诗慰之: gān卿缘底事,翻笑黠成痴。

十月,刊行《拜伦诗选》。用英文撰写《cháo音自序》弁于《拜伦诗选》之端。

十一月,再度南游,至星嘉坡,遇庄湘博士及其女雪鸿,获赠西诗数册。(见曼殊庚戊五月《与高天梅书》)     嗣赴爪哇,应班中华会馆之聘,任英文教师,授男女学生数十人。

一九一○年(宣统二年,庚戌)     二十七岁

继续留任班中华会馆教师。原拟去印度,却因 咯血之疾复发,羁旅六月,已费去七百余金,故未能赴印。 (庚戊五月《与高天梅、柳亚子书》)

六月,旧病新瘥,收到《南社初集》,日夕诵读,如与诸故人相对,甚感快慰。(庚戊五月《与高天梅书》)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辛亥)      二十八岁

夏季,一度离班回国,经广州,去上海,小住十日。据《天荒杂志记曼殊上人》所记: 辛亥夏,从南溟万里航海,访蔡寒琼于广州,须长大盈尺,寒琼竟莫能识。及聆其声,始识之。信宿忽又北去,浃洵在沪渎,以与马小进摄影邮寄,又一翩翩少年也。

八月,重渡爪哇,仍主讲英文于班中华会馆。曼殊于是年七月十八日《答玛德利庄湘处士书》中说及: 破夏至爪哇,昔法显亦经此,即《佛国记》所云 耶婆堤 。 译《燕子笺》为英文;译毕,庄湘博士为之题辞。

十月十日(yīn历八月十九日),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曼殊于病中闻讯,极为兴奋,认为此乃 振大汉之天声 ,遂准备归国。

十一月间,为筹措归国旅费,决心典当燕尾乌衣,卖掉书籍。这时用英文翻译的《cháo音》已出版,由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印行。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壬子)二十九岁

二月,回国。至香港,与从兄苏维翰会晤,从兄赠银五百元,并共同摄影为纪念而别。

三月,至上海,应《太平洋报》聘请,任该报主笔。

在《太平洋报》上,曼殊先后发表所作杂文有《南洋话》(4月7日)、《冯chūn航谈》(4月20日)、《华洋义赈会观》(5月28日),所作小说有《断鸿零雁记》(5月12日至8月7日,因该报停办,稿未刊完)。

其间,绘《荒城饮马图》一幅,托穆弟带给香港萧公,请代焚于赵声墓前。因曼殊过去与赵声同寓南京时,曾许赵声作此画,未竟;此次曼殊归国,闻赵声因huáng花岗之役失败,已忧愤呕血而死,为践前诺,并悼亡友,故有《荒城饮马图》之作。但他在《答萧公书》中表示: 此画而后,不忍下笔矣。

四月十四日,东渡日本,省视义母。

五月二十七日,返回上海。

读林纾翻译的《茶花女轶事》,认为 支离割裂,舛谬綦夥 ,拟重译;但因故未能译成。

从兄苏维chūn自青岛来访晤,相与盘桓数日。六月中旬,偕马小进访刘三、陆灵素夫妇于华泾,为绘《huáng叶楼图》一幅。

六月十九日,再次江渡日本省义母。

十月三十日,起航返国,至上海。

十二月十三日,至安庆,任教于安徽高等学校,与郑桐荪、沈燕谋、张溥泉等同事。原拟去香港、星嘉坡等地漫游,后因故未能成行。

岁暮,作客于吴江盛泽郑荪家。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   三十岁

元月,至上海,与沈燕谋、朱贡山同住南京路第一行台旅馆,嬉游度岁。

二月,偕张悼身、李一民游杭州,寓西湖图书馆。旋返上海。

三月至五月,来往于安庆上海间。据曼殊癸丑四月十四日《与郑桐荪书》云: 居沪半月,已费去数百金。

六月十六日(yīn历五月初二日),至盛泽。

七月七日(yīn历五月二十二日),至苏州,寓乌鹊桥滚绣坊郑宅(郑桐荪之兄郑咏chūn家),与郑桐荪、沈燕谋同编《汉英辞典》、《英汉辞典》。 秋冬间,在上海,仍住第一行台。闲时常至北里,开筵召花,肆为嬉游,然并未一破禅定。 发表所作《燕子龛随笔》于上海出版的《生活日报》附张《生活艺府》1913年11月7日 12月10日,共六十三则。

撰文《燕影剧谈》,发表于《生活日报》11月7日。

十二月,患肠疾,遵医嘱赴日本养病。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甲寅)    三十一岁

元、二月间,于日本西京琵琶湖游次,病复发;继至大久保,又患瘧疾,拟赴千叶就医。

52书库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