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短篇小说_李碧华【完结】(57)

阅读记录

  钱祖佑四十多,不学无术,但他有小聪明,仿效人家孟尝君款待食客,虽没三千之数,也有几十人轮番jiāo往,谈天说地为他增广见闻。

  在他招揽的食客书友中,有图他家藏书,闲来翻翻,自多得益。有爱开眼界,帮他把玩品评一下真假古董文物,尽点义务。有希望傍富户占便宜。

  也有像卞尚峰那样,胸怀大志,不贪小便宜只冀大大赚一笔。卞尚峰心理亦不平衡,他书读得多,脑筋灵活口才出众,因为遭旱受苦家穷,考不起试也走不了后门,命途多舛,仕途无望,又不甘当个西宾。卖字卖画哪有出息?在钱家出入就觑一个良机。

  那三千两银子诱惑实在大。一些人穷一生jīng力,未必挣到这笔钱。可恨那庸才,为了招摇便信手拈出来,让大家眼前一亮,满嘴馋液。

  说钱祖佑庸碌无能,当然此亦太过,是瞧不起他的人故意贬低。这十多廿年来,他买过不少好东西。肯花钱自然买得到好东西了。

  不过银子不杂,他的眼光杂、品味杂。

  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硬木,讲究的人家会选清一色用料,或紫檀或红木,互不掺用。可他见是好东西,都添:既爱紫檀有束腰四足海棠座面坐墩,又置huáng花梨四出头大官帽椅显威风。那座木胎黑漆描金束腰带托泥大宝座是早年佳品,红木书柜多宝格亦一字排开,靠墙摆放……

  柜中堆满花钱买来的大批书籍。整齐有致十分壮观,还cha上象牙制的书签,装作读过的样子。可他从来没怎么掀翻,全仗食客们跟他说说,一知半解。大家亦不道破。

  嚣张跋扈的他,是如何对卞尚峰特别信任呢?

  ——因为一本书。

  某日有人求见,并小心翼翼拎出包裹在五层锦帛内的一本书。

  钱祖佑问:

  「你这是什么书?敢来换我三千两?」

  「这是手抄本。」

  「书不是刻印就是手抄,有哪点值得稀奇?」

  「这书从来没有刻印本。」

  「为什么?」

  「它原藏于宫中。」

  钱祖佑惊诧不已:

  「既藏于宫中,何以到你手上?」

  这下子兴趣来了。皇帝拥有过的书?他也得到一本?

  「祖上的事我也不知。」来客神秘耳语:「前朝有人出过一万两,我家祖辈不愿放手。」

  他也没松开,只双手亲递钱祖佑跟前,指引他细看:

  「此乃乾隆爷三十七年编纂的《四库全书》中一本,先后抄了七批,分藏七阁:北京宫内文渊阁、沈阳宫内文cháo阁、圆明园内文源阁和热河避暑山庄内文津阁,为『内廷北四阁』——」

  「不是有七阁么?」

  「还有,」来客一笑:「没说完呢: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合称『南三阁』。」

  「怎么知道书是真是假?」

  来客胸有成竹,不语。料他不懂。

  但也有懂的人。

  卞尚峰与来客深深互望一下,彼此都是会家子,都具慧眼。卞尚峰珍重地掀翻,一边叹息:

  「要不是战乱、洋鬼子欺侮,藏于宫中园内的书,又怎会流落民间?」

  说的正是圆明园之劫。

  他又指着书页,向钱祖佑加以证明:

  「手抄本有时得故意抄错一二字,让乾隆爷指点纰漏,益显皇上圣明。瞧,这书一丝不茍,全无谬误,已经jīng密校察。若有半字错,抄好亦作废。」

  合上书本,又道:

  「《四库全书总目》有此本。虽蒙尘,比任何本子更珍贵,其它流散的,不知落到谁家。」

  钱祖佑心中大乐,满屋本子、书香又怎及宫廷秘本?若得到手,正中下怀,那三千两算什么?

  意yù成jiāo。卞尚峰把他拉进后堂一角,告诉他:

  「此书再珍贵,不能买也不能藏。」

  「何出此言?」他已见猎心喜,送上门的宝物怎肯放过:「眼巴巴让其它人收去炫耀吗?」

  「书的来历不明。可能是商人卖给他,可能是贼赃——我们瞧得八九分真,万一有一两成伪,遭蒙混骗钱财。好,绝对正货,来自宫中,你也不可走漏风声,只能锦衣夜行,此乃掉脑袋之事,即便不必赔上一命,一旦朝廷追究,或打起官司,不死也得脱层皮,耗费钱财不可估计。」

  卞尚峰劝他:

  「忍一下,放手算了。」

  钱祖佑虽恋恋不舍,但一想,还是他有道理,世事莫测,难得逆耳忠言。

  于是忍痛放下心头好,送客出门。

  自此,对卞尚峰之言,更加信服。

  但过了两三个月,那三千两银子仍未有主儿。

  陆续有人给送上古琴、玉石、字画,皆非他心目中珍稀。不值。

  ——直到有一天,来了神秘的客人。

  是位女客。

  手上牢牢抱着一个古色古香jīng致无比的锦匣儿。说里头是家传之宝千年冰蚕……

  说是「家传之宝」,从未听过的「千年冰蚕」,钱祖佑姑且招待。

  还未见物,先见由侍婢相伴之客人。那是位衣饰登样的女客,年未及卅。虽已暮chūn,天气仍带寒意,她穿棉袄,宝蓝色的洋绉作面儿,里边是深红浅绿小袄,肘下露出一角南绣堆花天蓝手帕。外罩一件大襟坎肩,红青库缎面,红里子,镶鸭嘴章绒领儿。衣服上遍钉珐琅银扣。一身鲜妍却不失大家之风。

  女客挽髻,略施粉黛,看来淡净。但以胭脂深抹朱唇,过于画龙点睛。

  目不转睛的钱祖佑惊艳不已,延入内厅相见。女客婀娜致万福。坐定后,主人吩咐:「上茶。」

  客人谦让:「不劳赐茶。」

  果似来自大户人家,不知有何宝物?

  仆人用盘子将茶端出。还有桂圆汤、藕粉糕、水晶糕、蓑衣饼等点心款客。

  「天好凉」、「幸好没下雨」、「尊体没有违和么」、「茶好香」……之类寒暄后,女客步入正题了。

  她端正身子,收敛双脚,褪入袖中的纤手亮出,徐徐打开那古色古香的锦匣儿。只掀一fèng,道:

  「此乃我家传之宝。」

  卞尚峰也屏息静气等着一开眼界。

  自上回仔细考虑前因后果,不惜拒绝了来自宫中,《四库全书》一流散民间珍贵手抄本后,钱祖佑把卞尚峰视作心腹,也好好利用对方识见,代自己寻珍。

  他们知悉来客是潘家大户三姨太。潘家亦富甲一方,珍宝无数。三姨太当然是最年轻得宠的女人,潘家老爷明送暗赠,私房珍藏一定不计其数。

  老爷子上年骑鹤归西,享年六十有二。这三姨太未过卅,风qíng万种内敛多时。正是「树倒猢狲散」,俊妾无大树遮荫,下堂求去,说是回到故里侍奉爹娘。

  「于小女子而言,再珍稀宝物,不及傍身银子,所以即使私藏,也忍痛割爱相让罢了。」

  锦匣儿已贵重jīng致,里头的宝物更令人眼前一亮。

  缓缓开启,先有炫目白光,迎灯反she。

  那物品是个白色的茧,似瓢般大。表面虽呈白色,但微微透着异彩,轻摇,中间另有一物。

  「老爷相送宝物,说是流传甚久,许有千年。代代相传,子孙不知用途,只知是『千年冰蚕』。」

  一笑:

  「知钱先生对鉴赏古物十分jīng通,所jiāo良友亦非凡夫俗子,一定看得出此宝不止值三千两银子。」

  卞尚峰反复细看。面露惊异之色。

  钱祖佑不学无术,胜在有钱,亦享逢迎,何况佳人?他装作「略有所闻」表qíng,对方也给点面子。钱祖佑沉吟:

  「唔——好像听过传说——」

  卞尚峰马上和应:

  「对,我曾经看过《异物志》,书中记载,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盖,然后作茧,茧长一尺。可用五彩织成文锦,冰蚕入水不会湿濡,入火不会燎烧,反而复活。」

  卞尚峰忽省得一事:

  「失陪。」

  他径入书房,在钱家浩瀚的被购来「装饰文明」充撑场面之古籍中,翻找一阵,终于把一书册寻出。

  他把书册展示,钱祖佑点头如捣蒜。卞尚峰还备唐诗一首参考:

  「看,唐王贞白有《寄郑谷》诗云:『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中披。』若此物真是冰蚕,诚无价之宝。以火烘之复活,确奇景也。」

  不过,卞尚峰却向钱祖佑献计,二人耳语:

  「为慎重起见,我们再检验清楚。」

  他们征得女客同意,先付一千两银子作定金,把蚕茧浸水中,果然入水不濡,再yù切割小fèng——

  「慢。若经切割,不管你方是否买下宝物,一千两银子不会退还。」

  卞尚峰怂恿:

  「第一关已过,相信不会伪造。」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