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惟敬知道杨方亨这个人是君子,沉稳有余而jīng明不足,说白了就是君子可欺之以方。他欺负杨方亨不懂日文,告诉他秀吉已经回心转意接受册封,您可以放心地告诉皇帝,咱们在九月二日在大阪城已经顺利册封了日本国王,教朝廷不必担心。
杨方亨一听急了,这是欺君之罪啊!再说了,按照规矩,册封完以后,秀吉应该要有一封谢表给万历,谢表哪儿弄去?
沈惟敬一拍胸脯:“我在这儿等着他们送过来,你先回去就是。”
杨方亨未必不明白沈惟敬在说瞎话,可他心里也明白,这次回北京如果说出实qíng,一顿板子是免不了的。人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话,于是杨方亨同意了沈惟敬的计划。
杨方亨先修书一封给北京,说金印、冕服什么的已经被日方接受,谢表稍后附上云云,然后留沈惟敬一个人在庆州,自己先回国了。
杨方亨不知道沈惟敬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实话;他更不知道,沈惟敬曾经伪造过《关白降表》去欺骗朝廷。
连《关白降表》都敢伪造,再伪造一份《日本国王谢表》,算得了什么?
沈惟敬很快弄好了谢表,派人送归北京。自己却仍旧不肯回国,反而每天往返于釜山与宜宁之间。他打的旗号是与倭人联络沟通,其实是已经做好了流亡的准备。这事若是蒙混过去,还则罢了;若是蒙混不过去,他就拔腿投了日本人,当个正牌汉jian。
万历皇帝在北京先看到了杨方亨的报告,却没看到谢表,已经起了疑心;既而收到朝鲜方面的huáng慎报告,更是疑窦大起。
恰好这时候沈惟敬伪造的谢表送到,诸臣一传阅,被一个小小的兵科给事中徐成楚看出了破绽。徐成楚指出,这谢表里又没有年月日,又没有丰臣秀吉的画押签注,粗制滥造,殊为可疑。万历看到言官的上书,叫来石星与杨方亨质问,两个人不明就里,只得辩解说日本粗鄙不堪尚未开化写的东西不符合中华体例云云。
又过了几天,万历中止了调查。
因为辽东军区传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在万历二十五的正月十四日,加藤清正带着两百条船气势汹汹地登陆机张,对朝鲜军控制的梁山一线发起了攻击。
战争,再度爆发!
日本人都打过来了,那么这份谢表的真伪也就不必研究了。
堂堂大明帝国几百个jīng英官僚,居然被几个宵小之辈欺骗了四年多!那些汗牛充栋的“封贡”大讨论,只是毫无意义的闹剧;册封使臣的行动,更是沦为一场笑话。自从土木堡之来,大明帝国还从来没如此颜面尽丧过。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万历和诸多臣僚都怒极发狂,各路弹劾奏章如滔天巨làng朝着石星、杨方亨和沈惟敬扑来。其中骂的最具代表xing的,是工部都水司郎中岳元声,他把矛头直指石星,总结出石星的三rǔ四耻五难七事:哪三rǔ?祖承训在平壤全军覆没;李如松碧蹄馆丧师退兵;宋应昌密谋受和。
哪四耻?内藤如安到北京过阙不下马;石星卑辞厚赠;沈惟敬主盟赴约;李宗城夤夜逃走。
哪五难?石星偷偷派人给秀吉置办了一套蟒衣金币;沈惟敬带了三百匹马过海去讨好倭寇;杨方亨捏造军qíng;刘綎的驻朝部队被裁撤;诸龙光被杀,南兵被杀,凶手王保却继续高官厚爵。
哪七事?不用赘叙了,就是秀吉的秀七条。
这些罪状里有些是石星的责任,有些不是,不过谁也不会在乎这些细枝末节:你是兵部尚书,出了这么大娄子,不怪你怪谁?
石星面对汹汹的弹劾làngcháo,想死的心都有,gān脆自请亲自赶赴日本去阻止开战——这种话都说得出来,说明石星已经是方寸大乱了——万历皇帝理所当然地驳回了这个请求,因为马上会有一个大活动,他身为主角不能出席。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万历皇帝命令刑部尚书萧大亨会聚九卿科道诸官,搞一个大会审,彻底查查是怎么回事。
这次会审大概是有明以来审得最认真最仔细的一次。刑部把这些年来所有的往来文书和都翻腾出来,一封一封地对质,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一个人接一个人地提审。小西行长和沈惟敬的计划本来就是漏dòng百出,经不起认真推敲,经过这么仔细地彻查,他们前后欺上瞒下的种种劣迹终于真相大白。
会审的结果是:杨方亨革职,永不叙用;石星推荐的辽东经略孙矿革职,回职听勘。
至于石星,他级别太高,萧大亨不敢自做主张,批了一个革职候旨,请皇上定夺。不过萧大亨有心替同僚说些好话,在上奏里认为石星只是轻听误国。可是到了首辅赵志皋那里,味道就变了。
石星的议和活动都是在赵志皋支持下搞起来的,如果要追究责任,赵志皋也脱不了gān系。许多官员早就看不惯这个老东西,弹劾的时候不忘捎带着骂赵志皋一顿。
赵志皋为了自保,上疏说这些事我都不知道,全是石星一个人偷偷摸摸搞起来的。石星明知道赵志皋落井下石,可是他不敢随便攀咬。这是官场的潜规则,你自己把责任扛了,妻子家人还能有人罩着;你如果胡乱把别人扯下水,便是个一拍两散的局。
群臣对石星意见汹涌,首辅落井下石,而皇帝的态度更加坚决。
万历皇帝对石星的不满到了极点。办事不力,这是能力问题;撒谎撩屁,这就是人品问题了。皇帝不恨无能,不恨贪渎,最恨的是不忠。本来在开战之初,石星与万历配合的十分默契,第一次援朝时也办得尽心竭力,怎么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呢?
恰好这时候南原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于是万历痛恨jiāo加,给石星罪加一等,说他“谄贼酿患,欺君误国。”直接下狱论死,家人发配到广西柳州卫所。那会儿广西还是遍地土司的蛮荒之所,移居过去对孤儿寡母来说是九死一生。
石星枯坐在京城的监狱里,自己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居然就这么结束。当年他在北京的旮旯里翻出沈惟敬的时候,可没想到这老东西会惹出如此之大的麻烦。石星是个读书人,不希望被押出去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砍掉脑袋。他决定体面地结束自己的一生,开始绝食——他这次成功了。
数年前还风光不可一世的兵部尚书,就这么活活饿死在了监狱之中。
很多人对石星在战争前后大相径庭的表现而惊讶,一个力排众议坚决开战的抗日名臣,为何会沦落成一个一味屈意媚日的主和派呢?
他们既高估了石星,也低估了石星。石星对日开战不是出于高尚的民族觉悟,对日和谈也不是出于天生的汉jian贱骨头,他这一切所作所为看似矛盾,实际都是有一个动机一而贯之——好官我自为之。
石星年轻时候以直言而著名,经过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磨砺,棱角已被磨去,他变成大明朝众多碌碌官僚中的一员。这些官僚最显著的特点,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好什么风险都不出,一直到告老乞归,衣锦还乡。
六大部委之中,要属兵部尚书最难做。兵部负责的是打仗,只要一打仗,就一定会存在风险。当初石星被委任为兵部尚书,打心眼里不愿意gān,好几次请辞都没被批准。如何规避风险,成了石星在任上的主要课题。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汗青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