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_马伯庸/汗青【完结】(78)

阅读记录

  面对李如松的怒火,袁huáng面色平静:“这是公论,外头都传遍了,还能有假?”他手里一扬,说我已经上报给宋侍郎了,到时候朝廷会派人来调查的。”

  这就是文官式的反击,yīn柔无迹,转弯抹角,没有长枪大戈般的犀利,却于无声处陡出杀手。

  无论袁huáng还是宋应昌,在北京都有自己的同乡同窗,势力广大,不是李如松这等武夫可比。真想在官场上玩死李如松,手段可多着呢。

  这个反击没吓着李如松,反倒把朝鲜君臣吓得不轻。李如松冤枉不冤枉他们不清楚,但他们知道,如果这件事捅到万历那里去,把李如松拽回去调查,明军势必要停止攻势,一来一去走马换将,怕不得三个多月。反攻大业,很可能就此失败。

  朝鲜人没办法,赶紧派使节去为李大提督辩诬。辩诬这事,真成了朝鲜人的专业了……

  那么滥杀这事到底是真是假呢?

  《宣祖实录》里记载了这起冲突的结局,十分很耐人寻味:“其后huáng谢以闻之误。”意思是袁huáng向李如松道歉,说我的消息来源有问题。看起来他承认自己是诬告了。

  但紧接着这句,实录里又追了一句:“则北将亦口头谢罪云耳”辽东将领叩头谢罪,说明这事还真有,而且被人抓了一个正着。

  也就是说。滥杀确有其事,但组织上认为属于个别现象,不能证明辽东军有组织地gān过这些事qíng。最后的处理办法是:让袁huáng道了个歉,把肇事军官抓出来申饬一番了事。

  “滥杀朝人”事件以南北双方打了一个平手相互妥协告终。李如松向宋应昌证明,东征军说得算的始终还是姓李的;宋应昌也向李如松证明,你最好也别太嚣张,咱朝中有人,想整你也是有办法的。

  南北之争一直持续了很久,后来李如松与袁huángjiāo恶,上书弹劾袁huáng十大罪状,这个诬告之事还成了其中一枚pào弹,可惜这万历朝最出色一文一武不能相容,不过这就是后话……现在暂且让我们把镜头再拉回到万历二十一年正月。

  平壤的夺还,是一场极大的战略胜利。日军在整个北部朝鲜的势力,因为这场胜利摇摇yù坠。这让李昖和朝鲜大臣们喜出望外,在义州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摆驾回城。

  可自从平壤被占领之后,粮食危机越发严重起来。战线的前移,让本来就脆弱的补给线更加雪上加霜。联军从日军撤退后的平壤城只搜出了三千石补给,根本撑不了几天。附近的村寨早已因为战乱而沦为废墟,更不指望有什么补充。朝鲜君臣凑到一起,每天都谈论粮糙补给话题,说来说去都是唉声叹气,除了打催粮官的板子,再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为了筹粮,他们甚至打算以huáng海之上的江华岛为中转站,一南一北,北从义州,南自全罗道、忠清道运输粮食过来,再经江华岛运到陆上,直接输送到汉城前线。自从被李舜臣教训了几次以后,日本海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朝军的粮船应该很安全。

  宋应昌也知道朝鲜的窘迫qíng境,他特意又从辽东追加了六万石运抵朝鲜。可粮糙再多,运不走还是白扯。大明的下一步计划,是再增援四万人,包括两万南军,两万北军。如果在这之前不能解决补给问题,军队将不战自乱。

  这个时候,乱象的迹象已经出现,许多明军伤员在转运的路上,吃不到饭,喝不到水,李如松急了眼,派人持他旗牌去沿路敲打朝鲜官员,勒令他们必须优先考虑照顾明军伤员。大明方面的后勤官们也全都急了眼——前方武官拿下了平壤,朝中接了大捷报告,这个时候如果后方文官连伤员都保不住,真是后患无穷。一旦辽东军团随便哪位将领因此发难,文官们就全完了。因此户部主事艾自薪甚至不顾会引发外jiāo问题,以联军司令部的身份连续杖责了中枢府事金应南、户曹参判闵汝庆和义州牧使huáng进三名朝鲜高级官员……(《宣祖实录》二十一年二月一日)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李如松唯一的选择,是继续前进。他不得不进。

  后方没粮,那么就只能去前方找,前方有开城与汉城。汉城附近的龙山仓里就储积着大量粮糙,只要占领汉城,补给危机迎刃而解。

  更何况,李如松也不太想留在平壤,整日面对着南军将领怨愤的眼神。

  就在平壤城陷落的第二天,他的弟弟李如柏已经马不停蹄地向东做了试探进攻。初九日李如柏进占huáng州,初十抵达人去城空的凤山。随即李如柏又带了一百多名家丁,前往查探釰水,结果没找到敌人,只得回到凤山,旋即进据平山等地。

  初十一日,李如柏所部开始进攻驻守白川的黑田长政军团。小西行长在此前劝黑田长政一起走,黑田长政说你们先走吧,我一枪不放就撤退,实在说不过去。小西行长只能先自己撤退。

  日方资料《黑田家记》里说一月十一日进攻白川的明军共计三万人,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除去之前的损失和平壤附近诸城的驻留部队,明军此时能动员的兵力总数,大概也就是三万多人,不可能在十日全扑向白川。按宋应昌在《报石司马书》,也就是给石星的信中所说,明军此刻有三部未到朝鲜,既后来播州叛乱的杨应龙带的五千人,刘綎的川军五千人,而延绥游击高彻一千七百人又留驻防虏,因此明军在朝鲜的数量为“已到兵丁三万八千五百三十七名,且内多疲弱不堪,临阵所选jīng锐不过二万”。所以满打满算,能够给李如柏的进攻兵力理论上最多能有一万人,但鉴于当时平壤的粮糙储备及明军状况,我认为很可能有七、八千就不错了。

  此时黑田长政在白川只有六千多人,只及李如柏兵力的一半多,但他还是决定打上一仗。

  在江yīn寨,明军首先遭遇了黑田所部粟山四郎右卫门的殊死抵抗,互有伤亡。当李如柏的先锋部队突入到白川城下的时候,黑田长政集中了优势铁pào兵力,猛烈还击。明军唯恐伤亡过大,遂后退结营,双方转入相持。

  但是这种相持肯定不能长久。明军的主力军团已经在路上,当大明的火pào部队赶到,以白川这种小城的城防,恐怕比平壤还惨,连一个上午都支撑不住。

  但黑田长政也是个牛脾气,就是不走。

  不肯走的不只是他,还有第六军团的军团长小早川隆景。这个老头子驻屯在白川以东的开城,可战之兵有一万人,自忖也能与明军掰掰腕子。

  他自诩为智将,却屡屡在朝鲜吃瘪,老人的自尊心有点受不了,决定在开城跟明军打一仗,挽回自己的声誉。

  他们不走,自然有人叫他们走。

  平壤失陷之后,日军汉城总部相当震动。宇喜多秀家和三奉行商议之后,作出战略收缩的决定,命令平壤以北的日军全部集结到汉城。

  可如今黑田长政和小早川隆景这两个犟种不走,会严重影响日军的行动计划。秀家没办法,只能请安国寺惠琼前往游说。

  安国寺惠琼是个和尚外jiāo家,口舌灵便。一月十四日,他先去找黑田长政,劝他早日退回汉城在宽阔地域与敌人进行决战。长政脑袋摇的像是个拨làng鼓,说看到敌人就跑,别说个人名誉了,国家都会因此而遭遇耻rǔ。安国寺惠琼在长政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又去开城找老上级小早川隆景。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汗青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