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04:青春志_易中天【完结】(20)

阅读记录

  那么,所有这些,老天爷知道吗?

  有人说知道。六十年后有一个人说,邲之战的结局,占卜已经预示过了。只不过,占卜是在城濮之战,比邲之战早了三十五年。当时占卜的征兆,是楚胜晋败,结果却是晋胜楚败。占卜是不会错的。所以,邲之战,楚国必胜无疑。

  这实在奇怪。说这种怪话的人,又是谁呢?

  蹶由。

  迟到的应验

  蹶由是吴王夷末的弟弟。

  说起来吴也是“文明古国”,其始祖是周文王的伯父,号称“吴太伯”。可惜这文明古国在西周和东周,都悄无声息,名不见经传。直到chūn秋中期,吴国的国名才开始见于《chūn秋》,吴国的君主也才见于《左传》,并且是在同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我们的一位老朋友来到了吴国。

  这位老朋友,就是夏姬最后一任丈夫巫臣。

  公元前584年,或前一年,早已成为晋国大夫的巫臣获准出使吴国,见到了吴王寿梦,劝说他与晋国联盟。目的,则是对付楚国。

  巫臣反楚是必然的。一方面,楚是晋的死敌。从城濮之战到邲之战,两国jiāo兵不断。连带着那些中等国家(比如郑和宋)和小国(比如附楚的沈,附晋的江),也倒了霉。巫臣作为晋臣,当然要联吴反楚。另一方面,此前楚国的大夫子重和子反,已经杀光了巫臣的族人,以及夏姬的前任qíng人(襄老之子)。子反杀人,是因为巫臣夺走了夏姬。子重杀人,则因为巫臣曾阻止他得到采邑。双方结下的梁子,已不可解。血海深仇,更演绎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

  巫臣使吴,是大戏的序幕。

  决心复仇的巫臣带去了三十辆战车,还有驾驶员和狙击手。他用这些战车和战士做教练车和教练员,教吴人行军打仗,布阵攻城。又让自己的儿子担任吴国的外jiāo官,与中原各国建立广泛的外jiāo关系。有了军事和外jiāo这两手,吴国开始伐楚,伐巢(今安徽省巢县),伐徐(今安徽省泗县),并占领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子重和子反则被打得顾首不顾尾,疲于奔命。4

  吴国崛起了。

  崛起的吴国成为楚的死敌。公元前537年,楚人联合越国和东夷伐吴。由于防备不足,楚国的一支部队被吴国打败。于是吴王就派蹶由去劳军。这在chūn秋,原本是贵族的礼仪。楚人却蛮不讲理地把蹶由抓起来,还要拿他去鼓。

  这事做得太不像话。

  不像话是肯定的。蹶由是吴王的弟弟,吴国的公子。彬彬有礼来劳军,不能款待也就罢了,岂能把他抓起来?这次遭遇战,吴人是胜利方,蹶由也不是战俘,岂能杀他鼓?两国jiāo兵,不斩来使,这是国际惯例,也是起码的道德礼仪和游戏规则,岂能如此破坏?真真岂有此理!

  不过这时的楚君是灵王。他不像话,也不足为奇。

  蹶由被带到了刑场。

  楚灵王派人问他:你来之前,没占卜吗?

  蹶由说:占卜了。吉!

  这就奇怪。吉,为什么会成为刀下之鬼?

  蹶由解释说,寡君听说伟大的君上您要在敝国进行军事演习,便到太庙用guī甲进行占卜。寡君对鬼神说:下臣马上就要派人去犒劳楚军,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楚王火气的大小,以便做好我们的战备,请神灵明示这事能否成功。guī甲显示的征兆是吉。事实也证明,我们已经成功。

  这又奇怪!被杀,是成功?

  当然也有解释。

  蹶由说,下臣这次出使贵国,君上如果chūn风满面和蔼可亲地款待使臣,敝国一定会松一口气。这样一来,敝国就会放松警惕,忘记危险,忽视战备,离亡国也就没几天了。现在君上怒气冲天大发雷霆,不但nüè待使臣,还要以臣鼓,敝国也就知道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敝国虽然弱小,但如果准备充足,也还可以与贵军周旋。关键,是有备无患。总之,无论君上如何对待使臣,敝国都能知道该怎么办。战争也好,和平也好,都有思想准备,当然吉。

  接下来,蹶由又说:更何况,敝国寡德之君在太庙占卜,是为了国家人民江山社稷,哪里是为使臣一人?臣命不足惜,请君上尽管拿去鼓。如果臣以小命一条,能够换来国家安全,相比之下,请问哪个更吉利?

  楚灵王无话可说,只好不杀蹶由,但也不放。直到鲁昭公十九年,蹶由才被释放回国。那时他已被囚禁十四年,楚君也不再是灵王,而是平王。

  值得注意的,是蹶由最后一段话。

  蹶由是这样说的:既然有guī甲,又有什么事qíng不能拿来占卜?占卜的结果,无非是吉,或者凶。有吉就有凶,有凶就有吉,谁能肯定凶或吉就一定落在某件事上?比如贵国在城濮占卜到的吉,不是后来才应验在之战吗?5

  这话值得商榷。

  从逻辑上讲,所谓“城濮之兆,其报在邲”的说法如果成立,那就意味着每次占卜的征兆未必立即兑现。这当然也未尝不可。问题是,如果兑现或应验都是迟到的,或不准时的,甚至说不清什么时候才对得上的,那么请问,我们还要占卜gān什么?要知道,每次占卜,都要有“命辞”,相当于算命先生问你“算什么”。总不能说我问这笔生意能不能成,要等到二十年后下笔生意才应验吧?

  由此想到的问题是:周人对于鬼神、宿命、天意,以及占卜、巫术、祭祀等等,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问题,不能不问。

  信不信由你

  周人对于鬼神,似乎是也信也不信。

  跟殷商一样,周人也有祭祀和占卜,而且很重要。但凡国有大事,包括诸侯和大夫有大事,比如打仗、结盟、婚配、立储,都要占卜,也要祭祀。这两件事,目的并不相同。占卜是问,祭祀是求。或者说,占卜是向鬼神请求指示,判断凶吉;祭祀则是向鬼神汇报工作,祈求福佑。分工不同,重要xing则如一。6

  因此,从天子到诸侯,王室和公室里都有负责跟鬼神打jiāo道的专职人员,分别叫祝、宗、卜、史,他们的首长则叫太祝、太宗、卜正、太史。祝的任务是代表祭祀者向鬼神致辞,因此特别要知道鬼神的故事和脾气。宗的任务是管理祭祀的程序,以及祭祀的场所和器物。也就是说,祝和宗,是负责祭祀的。

  负责占卜的,则是卜和史。卜,又分两种。一种是用guī甲,也叫“guī”或“卜”。另一种是用蓍糙,叫“筮”。记录筮法的书,就叫《周易》。guī和筮,可能由两个人分别负责,也可能由一个人包gān。占卜的结果,由史记录在案。当然,史不但敬鬼神,更要管人事。后来,就变成专业历史学家。7

  总之这些人,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也是王侯们的智囊团。

  但,智囊而已。

  事实上,祝宗卜史,都是技术官僚,是事务官而非政务官,更不是政治家。因此他们的意见,往往只是“参考消息”。王侯们则也许听也许不听,可能听可能不听。如果占卜的结果不能让他们满意,还会要求重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