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易中天【完结】(12)

阅读记录

  * 曹cao是聪明的,所以他才会想出五色大棒的施政策略;曹cao胆子大,所以他才敢秉公执法,棒杀蹇图。在这里,曹cao的能臣形象跃然纸上。但是,聪明的曹cao难道不知道棒杀蹇图有可能葬送他的政治前途吗?易中天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曹cao杀气腾腾的这一棒呢?

  曹cao这一棒是打得所有的人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他要gān什么!因为谁都知道一个年轻人刚刚走入官场就得罪权贵他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个道理难道曹cao他不懂?蹇图是蹇硕的叔叔,这个关系难道曹cao不知道?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曹cao的祖父——实际上是应该说是养祖父——这个曹腾他也是宦官,太监的孙子打死了太监的叔叔你说这事怎么说啊?所有人都想不通。那么曹cao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第一种可能,曹cao要一鸣惊人,有没有证据呢?有一点旁证,曹cao后来写过一篇文章叫《述志令》,又叫《让县自明本志令》,他一开始就说了这样的话: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xué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yù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曹cao回忆起他二十岁举孝廉的那个时代,他说我那个时候很清楚,我年纪太轻,又没有什么名气,恐怕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所以我当时就想做一个好官,做一点惊天动地的事qíng让大家知道我曹cao还是蛮能gān的。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曹cao应该说条件是不太好,一个是出身不好,是个太监的家庭,这个让士人的家庭就是那些不是太监家庭的那些人是不大看得起的。第二呢年纪太轻,只有二十岁。第三呢,名声不好,因为曹cao小时候是调皮捣蛋、飞鹰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门做一些胡作非为的事,名声也不太好。另外估计形象也不是太好。

  我们去读《三国志》,但凡是形象好的,《三国志》上都有记载,比方说周瑜啊,诸葛亮啊这些人《三国志》上都有记载。而对于曹cao的容貌、长相,《三国志》是没有一个字的,《三国志》它是以魏为正统的,如果曹cao的形象高大魁梧、英俊潇洒,它肯定大书特书,避而不谈说明形象恐怕不怎么样。那么其他的史书对他的形象有描述,据其他的史书记载曹cao叫做容貌短小,就是个子不高,估计也跟我差不多,和那个一米八四的诸葛亮比起来就基本上属于不太合格的产品,残次品一类。另外《世说新语》里面有一个故事,就说曹cao当了魏王以后,匈奴派使节来见曹cao,曹cao自惭形秽,说自己这个矮小的个子不足雄远国,因此请崔琰代替他穿上魏王的服饰,坐在魏王的椅子上接见匈奴的来使,自己拿了一把刀站在旁边。结果接见完了以后,曹cao就派人去问匈奴的使节了,你感觉怎么样,匈奴使节说魏王确实十一表人才,不过他旁边那个拿刀的,捉刀的那个人那是英雄。可见一个英雄倒不一定高大英俊,关键是在他的气度。

  问题是曹cao这个人这个时候还谈不上气度,所以他必须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qíng才能扬名立万,棒杀蹇硕的叔叔就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这是第一种猜测。

  那么第二种猜测,就是曹cao要严明法纪。曹cao这个人是主张法治的,他执法非常之严,令行禁止,不容含糊,这个xing格可能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曹cao这个重法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形势所迫,一个是xing格使然。所谓形势所迫,因为当时是一个乱世,乱世用重典,乱世就得严,这是形势所迫。另外曹cao这个人哪,他也是很严肃的。曹cao生活上确实很随便,吃不讲究,穿不讲究,长期在外行军打仗对于女人估计也不能讲究只能将就。但是他的这种xing格并不意味着他轻浮,很多人认为曹cao是个轻浮的人这是看错人了,曹cao确实是说笑话、听音乐、穿便服、作诗词,那是他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也是他内心世界丰富的表现,说不定还是他迷惑敌人的烟雾弹,你要把曹cao当做轻浮的人那你就错了。曹cao其实是很深沉的人,曹cao身上也是有杀气的,这种杀气就在这一棒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碰巧,这个时候的曹cao因为刚刚出道,二十岁还不太懂得官场,是个生瓜蛋子。以为他当了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就怎么了不起了,他放出话来谁敢违令格杀勿论,结果蹇图这个大尾巴láng撞上来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好硬着头皮把他打死。

  但是不管哪一种猜测,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无法准确知道曹cao当时的想法,但是可以准确知道的是曹cao这一下把权贵是得罪了,把宦官集团也得罪了。但是宦官集团拿他没有办法,因为第一,曹cao是对的,执法如山嘛,你有什么话说。第二,曹cao有后台。那么宦官集团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就跟皇帝说,皇上,曹cao可是个人才,执法如山啊,让他当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委屈了,应该升为正县级,但是调到边远地区。升你一级你给我滚,别在我跟前晃。于是曹cao就担任了顿丘令,没过多久曹cao又被朝廷调回来,担任议郎,议郎是什么概念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调研员,是个闲差;然后后来又派到地方上,又调回来当议郎。曹cao想了,议郎就议郎吧,我就好好调研吧,到地方上就到地方上吧,我就好好执政吧,可是怎么样呢?曹cao把他治国的方略,以及对当前政治的一些建议写成文章jiāo上去,泥牛入海无消息,根本没人搭理。他在地方上打击豪qiáng,整顿秩序,如以卵击石,蚍蜉撼树,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效果。

  曹cao到地方上执政也是很严厉的,据说是给曹cao的调令一下,比方说把曹cao调到去当济南相,当地大大小小的权贵闻风遁逃啊,说曹cao来了我们在这个地方还能呆啊?窜入他郡,都跑别的地方去了。小报告一封一封地送达御前,不停地有人去告曹cao的刁状。这个时候曹cao感到,他在官场上恐怕是混不下去了,他感觉到大汉王朝已江河日下,这个政权也行将就木,他做的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只会给自己招来祸灾。之所以没有惹出杀身之祸来,是因为他有曹嵩这个大后台,他的父亲官居太尉,也就是当时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权贵还不敢把他怎么样。但是长此以往,是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曹cao谢绝了朝廷的再一次任命,这次是任命他做两千石,级别两千石的东郡太守,曹cao辞掉了这个任务,借口自己有病,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闭门读书,闲暇的时候打打猎来娱乐自己。但是曹cao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他仍然关心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年轻的曹cao的确是个“治世能臣”,不管是做拥有实权的洛阳北部尉,还是做虚职的议郎,曹cao都尽职尽责。然而当时权归当道,使他空有以腔报国热qíng却难以施展,最终曹cao托病辞官。曹cao难道不想做能臣了吗?做能臣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际上呢,年轻的曹cao可能还不懂得一个道理,就是做一个能臣是要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第一,要看时世,只有在治世才可能做能臣,如果在乱世,那恐怕就只能像诸葛亮《出师表》说的那样,“苟全xing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第二呢,要看政局,政局如果混乱那也是做不成能臣的,连孔子都说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什么叫愚呢,就是装傻,比装疯含蓄一点;第三要看人主,就是这个皇帝是个昏君呢还是个明君,如果是昏君你也做不成能臣;第四,即便是治世、是明君、是一个好的政局,那你还要看皇帝的心qíng和兴趣。比方说汉文帝,那不是昏君,汉文帝的时代也是西汉王朝最好的时代,号称文景之治,汉文帝也非常欣赏贾谊这个人,应该说是贾谊做能臣的条件都具备了,但是怎么样了最后?“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还是不用他,最后把他打发到长沙,害得贾谊终日以泪洗面哭死在那里。所以做能臣是要有条件的,而曹cao所处的那个时代不具备这个条件。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