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今天还在昨天_梁晓声【完结】(33)

阅读记录

  许多大人和孩子从自家的窗子后面,观望到了大雨浇着他和别的消防队员们的情形……

  “市民们,请你们配合我们,关上你们各家所有房间的电灯!……”

  年轻的消防队员反复要求着……

  一扇明亮的窗子黑了……

  又一扇明亮的窗子黑了……

  再也无人大骂了……

  在这一座城市,在这一条街道,在这一个夜晚,在瓢泼大雨中,两辆消防车如夜海上的巡逻舰,缓缓地一左一右地并驶着……

  迎头的各种车辆纷纷倒退……

  除了司机,每一名消防队员都站立在消防车两旁的踏板上,目光密切地关注着街道两侧的楼房。包括那位老消防队员……

  雨,是下得更大了……

  街道两旁的楼房的窗全都黑暗了,只有两行路灯亮着了……

  那一条街道那一时刻那么的寂静……

  “看!……”

  一名消防队员激动地大叫起来……

  他们终于发现了唯一一户人家亮着的窗……

  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妇人被消防车送往了医院……

  医生说,再晚十分钟,她的生命就会因失血过多不保了。

  两名消防队员自然没受处罚。

  市长亲自向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称赞他们是本市“最可爱的市民”。其他消防队员也受到了热情的表扬。

  那位老妇人后来成为该市年龄最大也最积极的慈善活动志愿者……

  大约是在初一时,我从隔壁邻居卢叔收的废报刊堆里翻到了一册港版的《读者文摘》。其中的这一则纪实文章令我的心一阵阵感动。但是当年我不敢向任何人说出我所受的感动——因为事情发生在美国。

  当年我少年的心又感动又困惑——因为美国大兵正在越南用现代武器杀人放火。

  人性如泉,流在干净的地方带走不干净的东西;流在不干净的地方它自身也污浊。

  后来就“文革”了。“文革”中我更多次地联想到这一则纪实……

  四

  以下一则“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那么让我也尊重“原版”,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一位已毕业两年了的文科女大学生。“我”两年内几十次应聘,仅几次被试用过。更多次应聘谈话未结束就遭到了干脆的或客气的拒绝。即使那几次被试用,也很快被以各种理由打发走了……

  这使“我”产生了巨大的人生挫败感。

  刚刚踏入社会啊!

  “我”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我”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不是有什么品行劣迹,也不是能力天生很差——大学毕业前夕“我”被车刮倒过一次,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心情一紧张,两耳便失聪。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

  每次应聘,“我”都声明这一点。

  而结果往往是——招聘主管者们欣赏“我”的诚实,但却不肯降格以用。“我”虽然对此充分理解,可无法减轻人生忧愁。

  “我”仍不改初衷,每次应聘,还是一如既往地声明在先,也就一如既往地一次次希望落空……

  在“我”沮丧至极的日子里,很令“我”喜出望外的,“我”被一家报馆试用了!

  第52节:读的烙印(6)

  那是因为她的诚实起了作用。

  也因为她诚实不改且不悔的经历引起了同情。

  与“我”面谈的是一位部门主任。

  他对“我”说:“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应该留给你这么诚实的人适合你的一种工作。否则,就谁也没有资格要求你热爱人生了。”

  部门主任的话也令“我”大为感动。

  “我”的具体工作是资料管理。

  这一份工作获得不易,“我”异常珍惜。而且,也渐渐喜欢这一份工作了。“我”的心情从没有过地好,每天笑口常开。当然,双耳失聪的后遗症现象一次也没发生过……

  同事们不但接受了“我”这一名资料管理员,甚至开始称赞“我”良好的工作表现了。

  试用期一天天地过去着,不久,“我”将被正式签约录用了。

  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呀!

  “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反而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了。

  某一天,那一天是试用期满的前三天——报馆同事上下忙碌,为争取对一新闻事件的最先报道,人人放弃了午休。到资料馆查询相关资料的人接二连三……

  受紧张气氛影响,“我”最担心之事发生了,“我”双耳失聪了!

  这使我陷于不知所措之境。

  也使同事们陷于不知所措之境。

  笔谈代替了话语。时间对于新闻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何况有多家媒体在与该报抢发同一条新闻!……

  结果该报在新闻战中败北了。

  对于该报,几乎意味着是一支足球队在一次稳操胜券的比赛中惨遭淘汰……

  客观地说,如此结果,并非完全是由“我”一人造成的。但“我”确实难逃干系啊!

  “我”觉得多么的对不起报社对不起同事们呀!

  “我”内疚极了。

  同时,多么的害怕三天后被冷淡地打发走呢!

  “我”向所有当天到过资料室的人表示真诚的歉意;“我”向部门主任当面承认“错误”,尽管她不是因为工作态度而失职……

  一切人似乎都谅解了“我”。

  在“我”看来,似乎而已。

  “我”敏感异常地觉得,人们谅解自己是假的。是装模作样的。总之是表面的。仅仅为了证明自己的宽宏大量罢了……

  “我”猜想,其实报社上上下下,都巴不得自己三天后没脸再来上班……

  但,那“我”不是又失业了吗?

  “我”还能幸运地再找到一份工作吗?

  第二次幸运的机会究竟在哪儿呀?

  “我”已根本不相信它的存在了……

  奇怪的是——三天后并没谁找“我”谈话,通知我被解聘了;当然也没谁来让“我”签订正式录用的合同。

  “我”太珍惜获得不易的工作了!

  “我”决定放弃自尊,没人通知就照常上班。

  一切人见了“我”,依旧和“我”友好地点头,或打招呼。

  但“我”觉得人们的友好已经变质了,微笑着的点头已是虚伪的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梁晓声